让青春为祖国绽放
![]() |
田鑫和同事开展农网运行维护与检修 |
![]() |
连心为陈家峪村老人免费理发 |
![]() |
工作中的林本飞 |
青年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先锋力量。在晋中日新月异的发展中,晋中青年用拼搏和奋斗,为我们的城市建设奉献着青春和汗水。他们虽身处不同行业、不同岗位,却有着相同的底色,他们用自己的一举一动传递青春榜样的力量,展示出晋中青年的风采。
医务工作者高畅:救死扶伤 医者初心
“国有难,召必战,战必胜,加油!”2020年1月29日,在出征抗疫一线的前一天,高畅在自己的微信朋友圈发布了一个小视频,内容是他告别同事、披上战衣准备出发的场景。
今年33岁的高畅是榆次区人民医院的一名心内科医师。回忆起当时的心情,他说:“救死扶伤是医生的天职,也是我们的使命。应召出征,义不容辞。”3次报名申请出征武汉、在晋中市传染病医院奋战半个月,高畅想得最多的是,“我是医生,必须站在最前线。”
打开高畅战疫期间的日记,字里行间充满他作为医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凌晨3点回到宾馆,赶忙睡了一觉。今天略有一点感冒,可能脱防护服时不小心着凉了。”“现在是晚上10点钟,刚刚结束下午班,看看镜子里的自己,疲惫憔悴,脸上还有戴护目镜和口罩留下的压痕。我觉得这压痕更像一枚勋章,庄严、光荣,这些刻在脸上的印记会成为我永恒的记忆。”
回归日常工作,高畅同样坚守医者初心。5月1日、2日、3日,高畅要到医院查房,5月4日要上24小时的班。
对高畅来说,自2013年参加工作以来,这样的“假期”是常态。除了高强度、快节奏的工作,还要面对患者和家属的不理解,对此高畅只能选择包容。他说:“我是医生,我的职责是治病救人。”
走上战场,他是白衣执甲的战疫勇士;回归日常,他是迎难而上、救死扶伤的医者。“健康所系、性命相托”,高畅用实际行动践行着医者的初心和使命,也展现出青年一代该有的担当与力量。(张莉芬)
志愿者车炳君: 青年力量 志愿前行
14岁开始做志愿者,18岁被共青团中央、中国青年志愿者协会评为“第九届中国青年志愿者优秀个人”,22岁发起成立太谷县古城志愿者联合会(后更名为晋中市太谷区志愿者协会),27岁被评为“2020年最美晋中人”、山西省“最美志愿者”……“90后”车炳君年纪轻轻,做志愿者却已十多年了。
说起当志愿者,还要从一次偶然说起。2008年,北京市举办的“低碳环保行动”征集志愿者。当时只有14岁的车炳君很好奇,志愿者是做什么的?为了满足心中的好奇,国庆假期,车炳君来到北京,跟着一群哥哥姐姐,开始了第一次做志愿者的经历。
此后,他的人生便和志愿服务分不开了。节假日,他到养老院、火车站等地做义工;2013年创办太谷县爱心志愿者联盟;2015年为被油漆桶炸伤的孩子筹集善款8万余元;2017年,发起筹建了太谷县桃园堡孤儿院梦想小屋;2018年通过中央专项彩票金“助力计划”,帮助贫困、残疾等青少年2700余名;2019年,带领志愿者向“沁源特大森林火灾”捐赠价值13万余元的物资。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他迅速组织协会的志愿者行动起来,2020年1月23日建立起3个志愿者应急梯队,投身到疫情防控工作中。他还带领志愿者向太谷区坚守一线的疫情防控人员捐赠口罩、消毒液、防护服、护目镜,以及鸡蛋、太谷饼等物资,总计16万余元。
提及这么多年为何坚持做志愿者,车炳君表示,希望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去感染身边的人,一起为社会做一点自己的贡献。如今,像车炳君这样投身公益事业的青年人越来越多,他们向社会展示了公益战线上的青春力量。
(张颖)
扶贫干部连心: 扶贫路上 挥洒青春
在榆社县脱贫攻坚的战场上,曾经有这样一位扶贫队长,她舍小家顾大家,用真情和坚守谱写出一首扶贫路上的青春赞歌,她就是榆社县化石博物馆副馆长连心。
聊起这些年的扶贫之路,今年32岁的连心有欣慰、有激动,也有愧疚。为了扶贫工作,她对家人有所忽略,因为陈家峪村的老百姓更需要她。确实,在陈家峪村百姓的口中,她是这个小山村实实在在的大“靠山”。
2016年冬天,当扶贫的号角吹响时,连心来到了讲堂乡陈家峪这个贫困偏僻的小山村,挑起了扶贫工作的担子,一干就是3年多。
陈家峪村自然资源少,基础设施落后,百姓一贫如洗,“空心化”严重,是一个典型的山区贫困村。连心担任“第一书记”以来,牢记嘱托,扎实苦干,陈家峪村实现脱贫摘帽。
3年多的时间里,从村里大事到家长里短,事无巨细,连心和扶贫工作队都倾注了很多的心血和汗水。他们用4个多月的时间将手机信号引进山村,并帮助百姓务工增收,带领村民发展产业,解决了一个个困难问题,让这个落后的小山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春耕时,帮助村民购买化肥、种子等备耕用品;夏暑时,挨门逐户了解种植养殖、外出务工等家庭情况;秋收时,帮助村民收割庄稼;冬寒时,免费为困难村民购置煤球、火炉等。
连心,名如其人,她用实际行动架起了党和政府与百姓的连心桥;她用责任和奉献,在平凡的岗位上书写了一个扶贫干部精彩的青春篇章。(闫晓媛)
电力人田鑫:扎根一线 青春“放电”
从参加工作就扎根供电基层一线,年仅29岁就凭借自身努力成为山西省电力公司属地项目经理和晋中供电公司项目经理,建设管理1000千伏项目1个、500千伏项目3个、35千伏项目1个,他就是被同事们赞为“电力好青年”的田鑫。
“我既然在这个岗位上,就要把它干好。”2015年8月,从太原科技大学电气工程及自动化专业毕业的田鑫,怀着对工作的美好向往与憧憬,来到国网祁县供电公司,开始了他电力人的生涯。
作为一名青年电力人,田鑫对自己的要求十分严格。2020年9月,晋中1000千伏主变扩建工程基建前期工作开始,他的任务是9月下旬完成场地平整,包括施工临时占地的25亩地。时间紧、任务重,在很多人看来,这是一个难以完成的任务,但他选择迎难而上。一次次和村委协调,一次次和村民对话,没有星期天,更没有节假日。最终,他用真诚和耐心化解了一个个难题,工程如期开工。
5年的电力工作经历,从初出茅庐到得心应手,田鑫的成长有目共睹。从2015年至今,他先后荣获国网技术学院“农网运行维护与检修技能竞赛”二等奖、国网晋中供电公司“先进工作者”“青年岗位能手”“安全生产先进个人”“青年培训师教学技能竞赛”等荣誉称号。这个生于1992年的电力青年,用实际行动诠释了新时代青年人甘于奉献的精神。(史俊杰)
创业者林本飞: 转型发展 不惧挑战
“当前,山西处于转型的时代,也是创新创业的时代,我们青年一代更需从内引导自身朝气蓬勃之息,以开放的思维与创新的活力,面对转型发展路上的机遇与成就。”5月4日,山西智创城4号基地招商运营副总经理林本飞向记者说道。
林本飞是福建福州人,2013年来到山西,进入清控创新基地(太原)工作,7年来一直负责基地的招商运营工作。该基地是由清控科创与山西转型综改示范区合作建设,以服务太原面向全省为战略,致力于打造以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和推动产业生态聚集为主的创新创业高地。2020年下半年,根据工作安排,林本飞来到晋中,负责山西智创城4号基地的招商运营工作。
林本飞告诉记者,从事这个行业以来,他深知青年创新创业的不易,也深知创新创业在转型发展中的重要性,从2020年开始加入到山西智创城4号基地的双创建设与运营中,他们对外引入资源,对内赋能升级,共引进项目50余家,举办了30余场各类双创活动与大赛,覆盖及影响人员近万余人,同时,引入四个产业化项目与晋中达成项目产业化合作,促进晋中企业在“六新”行业的发展。
林本飞表示,作为山西智创城的创新创业青年,他们要勇担时代重任,勇做新时代科技创新的排头兵,为山西在转型发展上率先蹚出一条新路,作出自己的贡献。(武玲芳)
教师崔家铖:投身教育 立德树人
他是学校一学期跨年级数和所跨学科数最多的教师,也是把德育融入日常教学的教师。他就是晋中市经纬中学青年教师崔家铖。
崔家铖曾就读于经纬中学,在他年少懵懂时期,这座美丽的校园曾给过他知识和力量。大学毕业后,他内心一次次地回响着一个声音,那就是回到母校,为晋中教育事业奉献自己的力量。
2008年,崔家铖如愿站到母校的讲台上,开启他的教学生涯。刚开始,他担任学校高中部信息技术教学任务,同时利用自身特长帮助学校维护电脑、充当摄像师。2009年,新一轮课程改革带来了新的学科——通用技术,他义不容辞地承担了起来。一次,学校急缺一名初中物理教师,他得知后主动申请担任。教务教师问他:“那么大的课业量,还要保证教学质量,你可以吗?”崔家铖说:“我是党员,我能行。”于是,同时担任三门课程的他,成了学校一学期跨年级数和所跨学科数最多的教师。
13年来,在教学工作中,崔家铖努力钻研教材,认真上好每一节课,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他用风趣幽默的语言、形象生动的实验引领课堂。设计物理实验时,他叮嘱学生:要跳出思维定势,大胆创新;做计算时,他提醒学生:要认真再认真;探究课题时,他要求学生:要团结协作,因为合作与共享是未来科技发展的主流方向。
崔家铖把激情和汗水挥洒在了自己钟爱的教育岗位上,照亮了一届又一届学生的前程。(闫淑娟)
记者手记
看见青春的力量
□张颖
五四运动的风雷,激荡了百余年。以爱国、进步、民主、科学为核心内容的“五四精神”传承了百余年。百余年前,为了中华民族的未来,为了心中的理想和信念,正值风华正茂的一代人用青春的臂膀担起拯救民族危亡、捍卫民族尊严的重担。这些充满热血的历史记忆,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青年人,为实现中华民族复兴不断拼搏、奋斗。
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新时代催生新青年,新青年要有新使命、新担当、新作为。今天,中国青年依然秉承着“五四精神”,在各行各业发挥着光和热:在脱贫攻坚一线,他们勤勤恳恳;在抗击疫情的战场,他们挺身而出;在环境艰苦的边陲,他们英勇坚守;在祖国建设的前沿,他们奋力拼搏……中国青年,始终以蓬勃向上的青春姿态,奔走在最前方,奔走在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伟大征程上。他们的面庞虽然稚嫩,但他们的力量却已坚实,他们用一首首青春之歌,汇聚成一股股青春力量,向我们展示了新时代青年热爱祖国、忠于人民、勇于拼搏、积极奋进的青春风采。
他们,让我们看到了青春最美好的样子。
本版策划:路丽华
本版统筹:张 颖
报眉设计:赵向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