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占祥院士工作站在榆社揭牌侧记
![]() |
邱占祥院士(右一)向大家讲述榆社化石的故事。 |
文/记者 路丽华 图/记者 张浩亮
榆社化石,一份来自古生物的深重托付。
榆社化石保护性开发,一次面向未来的崭新启程。
如今,久远的托付引起时代的回响。5月24日,在草木葳蕤、红紫芬芳的云竹湖畔,中国科学院院士邱占祥,省自然资源厅厅长姚青林,市委书记吴俊清,省科协党组成员、副主席郝建新共同为邱占祥院士工作站揭牌。山西师范大学党委书记张晓永,市委常委、秘书长、统战部长鹿建平,副市长、市政协副主席辛琰,天津自然博物馆馆长张彩欣,以及来自中科院、天津自然博物馆、省属高校的专家学者,省市国土、文旅、科协、文物、气象等相关部门领导,共同见证了这一庄严时刻。这是榆社县践行“两山”理论、擦亮化石名片、实现人才集聚,借力借智、共促共进的又一次生动实践。
引进院士工作站是“化石之乡”榆社探索“以高端学术集聚转型产业”的发展新路。榆社县地下蕴藏有丰富的古生物化石资源,尤其是距今530万年-250万年前的银郊中国肯氏兽、剑齿象等榆社化石,填补了世界古生物研究的空白,在国际地质研究中被称为“榆社期”,具有唯一性和不可替代性,开发潜力巨大。蜚声中外的化石品牌,给了榆社深度发展自信,也成为后脱贫时代榆社高质量转型、高水平发展的一个支点。刚刚走过脱贫攻坚5年奋斗历程,脱贫摘帽之后,榆社县该如何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西提出的转型发展蹚新路要求,如何发掘和放大榆社自身优势实现转型跨越,是摆在该县县委、县政府面前的全新时代大考。响应省委“五千年文明看山西,游山西就是读历史”的号召和“深化省院合作”的战略部署,在省自然资源厅、省科协,以及市委、市政府的全力支持下,榆社县抢抓省市人才政策机遇,精准定位化石地质领域高端人才群体,该县领导多次奔赴太原和北京各大院校,精准对接省自然资源厅、省地质研究所、国家自然资源部、中科院地质研究所等部门和相关专家团队,最终确定把引进院士工作站作为榆社化石资源高端人才引进的努力目标。去年11月18日,市委副书记、市长常书铭带队赴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副市长辛琰代表晋中市政府和该研究所签署化石调查与研究项目合作协议,并与邱占祥院士签署工作站合作协议。
邱占祥院士与榆社化石有着深厚的渊源。他是国际著名的新生代地层和古哺乳动物学家,曾任中科院古脊椎动物和古人类研究所所长,目前领导和从事中国新近纪哺乳动物化石和地层研究工作。早在1987年至1991年,当时作为中科院的博士,他就和美国自然历史博物馆的戴福德领导中美联合考察队,对榆社盆地地层、哺乳动物化石产地和层位进行系统研究,同时进行水洗法筛选小哺乳动物化石和古地磁测年采样等工作,取得丰硕成果。对“榆社期”进行较具体的划分,标定了世界古生物研究中的一个重要时期。这次在榆社建立院士工作站,已过耄耋之年的邱院士对榆社县推动国家基础性自然科学研究工作的远见高度赞赏,他说这是对自己“一辈子所致力研究的古生物事业的救命之举”,再一次点燃了他的事业雄心。未来5年,邱占祥院士工作站将以“生物与环境的协同演化过程”为主要研究方向,以榆社的4个化石盆地(云竹、泥河、沤泥洼、郝北)的哺乳动物化石群作为主要研究内容,就化石研究、化石复原、化石保护以及科研成果转化等方面开展工作,助推榆社化石资源产、学、研、游成果转化。
作为目前馆藏榆社古化石最多的单位,天津自然博物馆馆长张彩欣表示,将为邱占祥院士工作站科研工作的顺利进行提供大力支持,与中科院古脊椎所、榆社县以及其他同行共同开展合作,为榆社盆地地质与古生物研究作出更大的贡献。
邱占祥院士工作站的建立敞开了榆社古生物化石的窗口,该县将以此为媒,与世界对话,与未来交握。
——推进化石资源科普产业化。榆社将抓住我省“五湖”生态保护与修复的时代机遇,舞动云竹湖生态旅游龙头,以博物馆建设为重点,打造地质科普旅游长廊、化石发掘遗址科普旅游点、化石发掘区科普旅游点、地层剖面研学旅游点为基础的化石旅游路线,建设“一湖一馆四科普景点”特色旅游区。
——培育壮大会展经济等新业态。榆社将依托院士工作站,持续放大科研成果转化效应,不断巩固“化石王国”品牌影响。
——构建良好人才生态。榆社将借助院士工作站的集聚优势、学术优势、转化优势,大力招引一批化石地质领域的一流团队和一流人才。
——强化招商引资的品牌效应。榆社将依托院士工作站“高精特尖”效应,吸引相关业态和产业链的企业和经营实体参与化石产研和云竹湖生态开发等文旅项目,带动县域生态经济高质量发展。
从邱占祥院士工作站出发,被古生物专家称为“榆社群”的这方土地,将因此而散发更迷人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