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7月7日 星期版面导航首页|晋中日报|晋中晚报
上一版  下一版第08版:乡村振兴·特别报道
2021年7月7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康庄大道 托举光明前景

我市“四好农村路”铺设乡村振兴“快车道”

晋中环城绿道小西沟段
太行一号左权羊角至山庄段
太行一号旅游公路十字岭风景带
太行一号汾河湿地
“四好农村路”村村通公交

要想奔小康,路得先通畅。作为发展的“加速器”,交通,尤其是农村公路,在全面小康中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我市驰而不息,以创新体制机制为动力,从建设、管理、养护、运营等方面把建设“四好农村路”的精神悟到深处,把交通运输现代化发展谋到新处,为广大农民脱贫致富奔小康提供了坚实保障。今天,我们选几条“路”,让更多人领略晋中风采。

匠心细作铺筑 全市“四好农村路”

一路向前 为梦而奔

道路通则百业兴。路,承载着一代代国人托举民生的期望。在晋中,有一条“路”常被百姓称赞,这条“路”延展在太行山上,铺就于汾河岸畔,这条“路”就是建设在晋中大地上的“四好农村路”。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农村公路建设高度重视,多次作出重要指示,要求建好、管好、护好、运营好农村公路。晋中市、县两级党委、政府以“四好农村路”建设为抓手,走上经济社会的“赶考路”,走向人民群众的心窝里,用心血和汗水浇铸出一组组闪光的数字:

“十三五”期间,我市农村公路完成投资89.6亿元,是“十二五”时期的2.43倍,是我市农村公路发展史上投资规模最大的时期;完成农村公路新改建8036.5公里,是“十二五”时期的5.1倍;新增通车里程123公里,总里程达到14137公里,占全市公路通车总里程的87.6%。

这一组组镌刻在道路上的数字意蕴深远,如一把把金钥匙,开启了各县(区、市)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高质量发展之门。

——农村公路与旅游等乡村产业发展深度融合,促进农民增产增收、支撑农业现代化、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明显增强。

——基本建立体系完备、运转高效的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机制。农村公路管理养护机构设置率达到100%,机构运营经费纳入财政预算比例达100%,超限超载率控制在0.2%以内。

——农村公路养护进入良性循环。农村公路列养率达到100%,优良中等路率达到90%,路面技术状况指数(PQI)逐年上升。

——城乡客运一体化深入发展,农村客运与物流网络化服务体系基本建立,服务品质显著提升。全市城乡客运一体化水平达到3A、4A级以上的县(区、市)占比分别为100%、80%。

夏日晋中,万物勃发,伴随着一条条平整的“四好农村路”伸向田间地头,越来越多的百姓走上了康庄大道,也为晋中交上了“四好农村路”的时代答卷。(史俊杰) 

左权民歌汇

唱响老区致富曲

一路歌声 产业振兴

青山耸峙,一条条玉带般蜿蜒的公路,串连起散落在山凹、河畔的村庄;碧水荡漾,一首首野生野长的“开花调”,唱出老区人民致富奔小康的精气神。

“桃花花你就红来,杏花花你就白……”沿着歌声走进一户院落,只见树荫下的小桌上,几只布老虎姿态威严、眼睛炯炯有神。桌旁,“将军虎”制作的非遗传承人李守萍一边哼唱着“开花调”,一边缝制着一只半成品布老虎的耳朵。

“左权民歌汇带来的变化太多了!感受最深的变化是环境,比如交通环境。公路通达,为产品的生产和销售提供了便利。”山西将军虎民俗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总经理高向芳告诉记者,公司先后吸收300多名农村留守妇女就地为公司加工手工艺品,她们分散在全县各个乡镇、农村。畅通的农村公路,为“将军虎”产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作为“四好农村路”全国示范县,“十三五”以来,左权县投资12.55亿元实施项目200个,让地处偏远区域的村庄彻底告别出行难。围绕左权民歌汇,全面铺开“四好农村路”建设:2019年,在石匣乡铺设全长3.8公里的“桃花红杏花白”民歌基地公路工程;2020年,实施总计20.8公里的太行百里画廊桐峪镇至麻田镇通村公路工程、泽城至上口慢行系统工程;2021年,完成8.92公里的晋冀鲁豫边区临时参议会至莲花岩公路工程。

“四好农村路”助推特色产业风生水起。将军虎、手工剪纸等文创产品走俏市场,左权三星制衣的布老虎、布狮子等产品年销量突破200万件。民歌汇吉祥物“小亲”和“圪蛋”走向市场。小花戏《向天而歌》精彩亮相,电视连续剧《太行奶娘》策划推出,相关影视业、出版业引发关注。高向芳介绍:“首届左权民歌汇为公司增加160万元的销售额。去年仅非遗展示的几天时间,‘将军虎’销售额即达近10万元。”

公路通,产业兴。如今,左权县民歌产业链初步形成,拉动经济增长率45.5%;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达7182元,增幅18.6%,群众获得感大幅提升。(张莉芬) 

交通扶贫

改善山里山外两重天

一路小康 满怀希望

外通内联、班车到村、通村畅乡、安全便捷,行走在榆社县境内,一条条畅通的“四好农村路”,让生活在此的群众感受着满满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榆社县是典型的生态县、农业县,受自然、历史和地理条件的影响,曾经经济社会发展相对滞后。如今,随着公路的通达,该县深藏山中的有机小米、笨鸡蛋、田禾火麻油等名优特产品,走出小山沟,走向广阔的天地。

“不只农产品销路广了,云竹湖周边的路四通八达,游人络绎不绝,农家乐、快餐业、保安、保洁等服务业快速发展,我们靠山的吃山,靠水的吃水,幸福生活是看得见的。”榆社县河峪乡鱼头村村民段建民高兴地说。

“四好农村路”的建设是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及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基础性保障,榆社县创新思路谋发展,结合实际因地制宜提出“一路一方案、一路一特色”建设思路,推动“四好农村路”建设进程。2016年至2020年,该县累计完成“四好农村路”新改建544.6公里,完成投资3亿余元。“到县城看病方便了,孩子上学不用住校了,工作也好找了,日子越过越有盼头。”榆社县群众感慨地说。

昔阳县地处太行山西麓,境内山多川少,巍巍太行山,自古行路难。近年来,该县紧紧围绕“四好农村路”全国示范县创建目标,高标准定位,大手笔投入,精细化实施、系统化覆盖,实现了全县农村公路交通运输能力质的提升。目前,昔阳县公路通车里程1793公里,全县基本形成了主线串联、支线循环、连接线成网的公路网络。

正如当地群众所说,路网的完善,不仅解决了出行问题,而且为农民脱贫致富奔小康铺平了道路,为加快乡村振兴注入了活力。

(闫晓媛) 

汾河廊带生态通道

推进汾河沿线“风光美起来”

一路清澈 两岸锦绣

“一路一景,路生美景”。近年来,随着“四好农村路”工作不断深入推进,在汾河岸边,一条条干净整洁,绿植丰茂的公路,绘制出一幅幅赏心悦目的乡村风景生态画。

“以前这里的路,一下雨就会变得特别难走,一不小心就会弄得满身泥,狼狈不堪。现在不一样了,新修的柏油路沿汾河而过,太漂亮了。”祁县苗家堡村村民刘桂兰说,“汾河廊带生态通道修得太好了,它将沿河道路、水利和生态景观建设相结合,让我们出行的时候就能欣赏到沿途的美景。”

“汾河廊带生态通道建设是祁县贯彻落实三大旅游板块建设的重要项目和举措,建设完成后汾河沿线将形成车在景中走、人在画中游的生态通道、美丽画廊和生态长廊。”祁县交通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汾河廊带生态通道祁县段紧靠祁县境内汾河东岸大堤新建,起点位于文水交界北马堡村,下穿大运高速和祁离高速公路,跨越昌源河入汾河口,平交省道祁方线,至平遥交界西建安村出祁县境。全长15公里,途经6个村庄,采用双车道二级公路标准,路基宽12米,采用沥青混凝土路面结构。汾河廊带生态通道项目建设对推动汾河沿线风光美起来,促进区域旅游资源开发、服务旅游产业发展,实施交通、旅游的融合有着积极意义。

交通出行的进一步改善,除给汾河沿线带来了好风光,也为榆社打造云竹湖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山水人文特色文旅品牌带来突破性利好。近年来,榆社县充分利用资源优势和区位优势,明确“山西好风光·最美云竹湖”的发展定位,开启了在开发中保护、在保护中开发的新篇章。其中,“五湖”生态保护与修复, 将为榆社打造环云竹湖经济圈增添新动能。

(张凯鹏) 

市城区环城旅游绿道

把珍珠串成项链

一路风景 充满阳光

“这是第一次来小西沟,感觉很惊艳,纯净又质朴,虽在山谷之间,但行车很方便,不愧为‘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地方!”7月4日,来自太原的秦静对小西沟之旅颇为惊喜,连称“不虚此行”。

徜徉美景,小西沟其实只是“梦开始的地方”,一路向前,还有更多“珍珠”待发现,而串起这些“珍珠”的正是市城区环城旅游绿道。

市城区环城旅游绿道起点位于榆次区小西沟,终点位于太原东山旅游区,全长94公里,正是这条绿道将市城区周边点状分布的16处山水林田湖草自然景观和人文景点串联成带,将城市环抱其中,并通过山水景观演绎,形成了“一脉绘三卷,十景映山青”的晋中山水画。

和合寺、乌金山森林公园、凤栖湖、小寨古村落、资圣教寺、黄土农言示范区、潇河湿地公园、白龙河谷段……行走于这条绿道,几乎涵盖了生态旅游、休闲观光、采摘体验、健康运动等多元体验,绿水青山的视觉、乡音民歌的听觉、五谷丰登的味觉、花香气新的嗅觉、富裕幸福的感觉,“五觉”体验正在这里逐步变成现实。

赵怀玉是地道的榆次人,对于市城区环城旅游绿道把各景点的串联,他非常感慨:“以前去每个景点,要么是行车不方便,要么是景点不完善,总觉得不过瘾,如今被绿道串联,一下子感觉通透明亮了,有青山,有绿水,穿行其中,恍若行走在璀璨星河之上。”

一路畅行,诗意行走,这是我市“四好农村路”建设的新诠释,也是我市道路建设与旅游融合的新样板,这一切,得益于我市将农村道路建设与山水林田湖草一体化保护和修复的统筹,也得益于对农村道路的高标准规划和高质量实施。(马永红) 

本版策划:路丽华

本版统筹:史俊杰

本版图片:邢兰富 吴遵民 杨文翔 周红波等

报眉设计:赵向文

所有内容为晋中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