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脱贫劳动力实现务工就业9万余人
本报讯(记者 张凯鹏 实习生 李其旺)7月8日,记者从市政府新闻办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获悉,目前,全市脱贫劳动力实现务工就业94607人,较去年增长2.04%;实现省外劳务输出12283人,较去年增长5.93%,在全省率先完成“两个高于”目标。
今年的全省脱贫劳动力务工就业电视电话会上提出,要确保脱贫劳动力务工就业人数和省外劳务输出总量高于去年水平(“两个高于”),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为了贯彻落实好会议精神,我市加大各项工作力度,积极推动全市脱贫劳动力务工就业。为推动脱贫人口尽早就业,全面掌握脱贫劳动力务工就业底数,我市建立健全了就业动态台账,有针对性地开展脱贫劳动力精准摸排,在对全国扶贫开发信息系统内务工信息逐人逐项比对录入、确保脱贫户真实就业情况与系统信息“零误差”、做到账实相符的同时,深入了解脱贫劳动力技能培训意愿、务工就业需求,为后续开展精准对接构筑了坚实基础。
此外,在全市确定了约60家社会培训机构,纳入培训机构目录清单,重点围绕脱贫劳动力、高素质农民及灵活就业人员等各类群体开展普惠制培训,加强以持证就业为目的的菜单式、订单式、定向式、项目制培训,推动“人人持证、技能社会”提质增效。对有培训意愿的劳动者,全部发放职业技能电子培训券。实施“一县一品牌”工程,突出榆社古建维修、祁县玻璃器皿、平遥推光漆器、左权家政服务、寿阳美容等培育方向,努力贯通技能培训、职业能力评价、证书发放、输出就业“一条龙”服务。为促进脱贫劳动力就地就近就业,积极加大用于安排就业困难的建档立卡脱贫户就业,对劳动技能和劳动强度要求相对较低、劳动方式和劳动时间相对灵活的公益性岗位开发力度,如护林员、护路员、光伏电站维护人员、社区或乡镇保洁服务人员等。全市共开发公益岗位10279个,其中,针对易地扶贫搬迁脱贫户岗位2147个,有效地促进了脱贫劳动力就业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