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野生大熊猫“降级”
据了解,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将物种濒危等级划分为7个等级,由高到低为:灭绝、野外灭绝、极危、濒危、易危、近危、无危。其中极危、濒危和易危物种又被统称为受威胁物种。
我国大熊猫野外种群数量达到1800多只,受威胁程度等级由濒危降为易危。听到这个好消息,不少网友开始期待人手一只“滚滚”的美好画面,还有网友表示,“滚滚”这是“被迫降级”,“野外数量达到了1800多只,生存环境越来越好啦!”
通过熊猫保护和生物多样性监测,近几年,熊猫憨态可掬的身影频频出现在红外相机和野外监测设备中。
今年2月,四川勿角自然保护区巡护人员在整理红外相机影像资料时发现多台相机多次拍到同一只大熊猫活动画面。
今年4月,大熊猫国家公园唐家河巡护队拍摄到野生大熊猫求偶争斗的过程,两只成年大熊猫在树上“追赶、争斗”,打累了就停下休息,整个过程持续近3个小时。
今年5月,四川绵阳平武县自然保护区工作人员在监测巡护途中巧遇一只成年野生大熊猫,当时它距离工作人员仅有1米多远,仍旧怡然自得地吃着竹笋。
偶遇野生大熊猫的不只有专业人士,今年开春,四川、甘肃等地不少民众出行时也偶遇了野生大熊猫,有的在村子里,有的在公路上。
我国已建立了较为完备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大面积自然生态系统得到系统、完整地保护,野生生物生活环境得到有效改善,野生大熊猫、藏羚羊、麋鹿等珍稀濒危物种的生存状况得到改善,部分珍稀濒危物种种群逐步恢复,东北虎、东北豹、亚洲象、朱鹮等物种数量明显增加。
环境好了,它们也回来了!
不止大熊猫,很多美丽的身影也回归人们的视野。今年两会期间,青海代表团代表展示了两张红外线相机自动拍摄的照片,一张是草丛中的荒漠猫,另一张是行走在树丛中的雪豹。它们都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生活在祁连山国家公园。荒漠猫和雪豹“归来”,反映出祁连山国家公园生态环境持续向好。
今年6月,湖北潜江有市民在汉江潜江段发现江豚出没,这是近30年来潜江首次发现江豚活动。长江江豚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被称为“水中大熊猫”,其上扬的嘴角和温和的性格也让它获得了“微笑天使”的美誉。
这些美丽身影的回归,离不开我国在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生态修复方面作出的诸多努力。
截至2019年年底,我国各类自然保护地已达1.18万个,总面积超过1.7亿公顷,占国土陆域面积的18%。目前,长江流域332个水生生物保护区已经全面实现了禁捕。从今年起,长江流域重点水域还将实行为期10年的禁捕,同时,建立了各类植物园、野生动物繁育基地,使得大量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人工繁育成功。
(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