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7月28日 星期版面导航首页|晋中日报|晋中晚报
上一篇2021年7月28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奉献的人生最美

记太谷区夕阳红疗养院党支部书记、院长席海晋

席海晋在同济大学向山西省社会组织书记示范培训班汇报本单位党建工作 资料图 

记者 武玲芳

“爱心”是他思想情操的写照,“奉献”是他言谈举止的折射。太谷区夕阳红疗养院党支部书记、院长席海晋,十几年的部队生涯造就了他干练、正义、热情的性格,在工作中一丝不苟,精益求精;在生活中热情大方,关爱他人。

太谷区夕阳红疗养院住着这样一个小女孩,她叫杨静,天生残疾,不会说话,不会走路,智力障碍。2007年春天,杨静的父亲把她送到了疗养院,那时她才14岁。为了让她适应这里的环境,席海晋每天都抽空去看望她,陪她玩。他用无微不至的关心与陪伴慢慢温暖着杨静。杨静在护理员的帮助下学说话,学会的第一句话就是“爸爸”。当席海晋听到她慢慢说出“爸爸”两个字时,他落泪了,他说:“她和别的孩子一样,都需要成长,我要让她感受到来自社会和家的温暖,让她快乐地生活。”

席海晋为了让杨静能正常走路,每日奔波于各部门之间,为她争取了社会救助金并进行了手术,孩子的情况一天比一天好。然而,从2011年开始,杨静的父亲就再也没有来看望过她,而且连服务费也拖欠不交。席海晋通过多种方式都联系不上杨静的父亲。当时,夕阳红疗养院刚成立不久,经常出现入不敷出的情况,但他却没有放弃这个孩子,他说:“宁可我饿着也不能让孩子饿着、冻着!”

2009年,夕阳红疗养院大门外走进一对父女,面黄肌瘦,父亲被女儿搀着,眼光呆滞,女孩哭诉着让院长收留她和父亲。听完女孩的哭诉,席海晋无法平复复杂的心情,怎么办?席海晋咬牙接收了父女俩。女孩的父亲精神障碍,经常跑丢,那段时间席海晋劳心劳力、精疲力竭。为了让女孩学习一门技术、在社会上立足,席海晋给女孩报名就读一所职业学校,学习会计。如今,女孩毕业了,走上了工作岗位,用自己的能力赡养父亲。女孩逢人便说,席海晋是为她开拓人生路的爸爸。

在夕阳红疗养院里,像这样的事情还有很多,而席海晋就是这样一件件解决、处理,用实际行动号召全体员工全心全意地执行该院宗旨“帮天下儿女尽孝,替世上父母解难,为党和政府分忧”,用真情和爱心温暖着身边每位入住人员。

多年来,席海晋先后获得了“山西省敬老好儿女”“温馨家园园长”“优秀共产党员”“全省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称号。在他的带领下,夕阳红疗养院荣获了“省委组织部先进基层党组织”“山西省民政厅先进单位”“山西省敬老好儿女”“3A级养老机构”等荣誉,2012年被批准成为“全国爱心护理工程示范基地”。

所有内容为晋中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