倾一腔热血 护家国安宁
![]() |
王思宇参加国旗护卫队训练 |
![]() |
话务新兵石云进行电话转接工作 |
![]() |
郭媛一家三口合影 |
![]() |
王世豪(右一)指导士兵训练 |
![]() |
陈荣娟在部队荣立二等功 |
在遥远的边疆哨所里,你的钢枪是祖国的坚强壁垒;
在乍起的纷乱冲突中,你的身影是社会安宁的屏障;
在疫情的突袭下,“橄榄绿”与“天使白”一样是战袍;
在肆虐的洪水中,闪亮的“八一”帽徽,给我们最安心的倚靠。
闻“汛”而动的是你们,向险而行的是你们;宁愿自己满身泥泞,不让群众湿了裤脚的是你们;以血肉之躯筑起安全堤坝的是你们,着一身戎装保家卫国的,也是你们。
一日入伍、终生报国,一日从军、一生光荣。在“八一”建军节到来之际,让我们走近军人,体会他们身为军人的担当和奉献,感受他们身为军人的责任与荣光。
新兵入伍
脱胎换骨第一步
“那天我心里别提多美了,一直在镜子前左看右看、转来转去。”18岁那年,在父母的支持下,石云如愿穿上了军装。那年的12月底,满载山西新兵的“绿皮车”开往军营。经过5个多小时的颠簸,石云和战友们终于来到了心心念念的军营。
新兵入伍第一站就是让人“脱胎换骨”的新训教导队,石云跟随这批新兵被分编到女兵八连,开始了3个月的新兵集训。高强度的训练,让她真正体会到了从一个普通青年到一名钢铁女兵的蜕变。
早上的必修课是五公里跑步,整理内务,也就是把被子叠成“豆腐块”。想叠好这个“豆腐块”可不容易,边边角角都要压实、压紧,才能让它立起来。老兵说,“豆腐块”代表你的军旅人生,你的态度、能力、水平都会在你的被褥上反映出来。为此,女兵们想了很多办法:借用工具将被子压实压平,喷水将被面褶皱捋平……
新兵训练训得最多的是队列训练、体能训练。对石云来说,印象最深的是晚上的紧急集合,从听到紧急集合哨开始,三分钟内要将被子打成背包,带上装备,全副武装穿戴整齐后迅速集合,听从指挥到达指定地点,开始训练项目。刚开始,女兵经常大呼小叫,人仰马翻,“我的帽子”“我的背包带”“快快快,时间到了,快点儿……”最后的声音一定是带班班长的催促声。刚开始,男兵们看到女兵的囧样总会笑话。可女兵们并不服输,硬是凭着斗志将训练成绩一项项赶上来,最后变成优秀,女兵八连后来因此被评为当年新训连队的模范连队。
“我的爷爷、大伯父、二伯父都是军人。耳濡目染,我从小就有个当兵的梦。”这段军旅生涯对生于军人家庭的石云来说,不仅实现了她的梦想,更练就了她不怕困难、勇往直前的性格。
“三年的军营生涯是我一生的宝贵财富。”离开部队已20多年,可每当看到有人穿着军装,石云总会想起自己曾经也是他们中的一员。 (张颖)
苦练本领
千锤百炼砺精兵
“当兵,就要当精兵,干工作,就要干得最出色。”这是武警山西省总队晋中支队某中队政治指导员、党支部书记王世豪的座右铭。从入伍那天起,他就暗下决心,一定要练好本领,成为一名合格的军人。经过9年不懈努力,王世豪不仅说到做到,更成为武警中队的实力“明星”。
2012年入伍、2014年入党,2017年,毕业于武警工程大学的王世豪怀揣建功军营的梦想,成为一名应征入伍的军校学员。入伍9年来,他胸怀强军梦想,瞄准实战勤学苦练,先后参加“卫士”系列演习、魔鬼周极限训练、榆社山林大火扑救任务、“二青会”安保任务、全军文职招考安保任务等多项重大任务,被武警晋中支队连续两年评为“优秀基层干部”、多次获评“岗位之星”。2020年,王世豪因工作突出,荣立个人三等功。2021年,他代表支队参加武警山西总队党史知识竞赛闯入决赛,并取得好成绩。他所在的中队被武警山西总队连续8年评为“先进中队”、2020年获评“四铁”先进单位,同年,被武警山西总队评为“先进基层党支部”。
心中有信仰、脚下有力量,吃得苦中苦、练就强中强。王世豪坚信,只要平常比别人多一分担当、多一点努力、多一些坚持,就能成为一名优秀的指导员。回忆起9年的心路历程,王世豪始终认为选择参军,不仅仅是选择了一种不同的人生道路,更重要的是选择了一种崇高的价值观、一种军人的使命与担当。
王世豪说:“作为一名新时代军人,我将持续关心军队建设和发展,将习近平强军思想融入血脉,将革命先烈的遗志铭记心中,接过先辈手中的火炬,照亮强军路上的脚步,以实际行动践行铁骨铮铮的誓言。” (武玲芳)
回馈社会
有召必回终生“兵”
“在军营里,班长就告诉我,来当兵就是来奉献的,国家需要我们,党和人民需要我们,这身迷彩不好穿,穿上就要有担当。”2017年9月,21岁的王思宇响应国家号召,以学生兵的身份应征入伍,成为一名服役于首都北京的武警战士。
在部队里,王思宇认真服役、刻苦训练,先后参与并圆满完成了全国两会、中非论坛合作、冬季野营拉练、世园会安保任务及国庆70周年阅兵安保任务。
在执行各项安保任务期间,超负荷作战是常态,无论是炎炎夏日、还是寒风凛冽,王思宇始终坚守岗位、纹丝不动,最多的时候连续站岗10个小时,下岗后四肢僵硬、失去知觉。在参与国庆70周年阅兵安保任务期间,他连续站岗执勤72小时。他说:“军旅生涯有血泪、有艰辛,但更多的是作为一名军人的使命、担当与奉献。”
2019年10月王思宇退役复学,回到学校后他积极调整、勤奋学习,依旧保持军人本色,积极为老师和同学服务,处处做出表率带头作用,先后为百余名有志参军青年答疑解惑,帮他们认识军营、了解军营、走向军营。
2020年2月,疫情防控期间,王思宇第一时间响应号召,报名参加榆社县退役军人防疫大队并担任二中队队长。50天的志愿服务,他从未缺勤,累计劝离聚集人群5万余人(次),巡逻450公里,志愿服务800个小时。在今年年初的疫情防控中,王思宇牵头组建山西大学青年突击队,号召榆社籍学子投身家乡疫情防控工作。他带领突击队在榆社县城区30多个大大小小的小区间奔跑着、忙碌着……
他说:“我为生活在这个英雄的国度而感到骄傲,我也希望能有更多的有志青年像我一样参军入伍,用自己的青春和热血挥洒军营,在军营这个大熔炉里淬炼成钢。” (程浩)
服务军人
一腔热忱做奉献
参军时,她身披戎装,报效国家,最终载誉而归;
退役后,她心系军人,热心服务,结下一生情缘。
就职于榆次区退役军人事务局的陈荣娟,阳光、貌美,神情坚定,声音清脆明亮,仿佛天籁之音。“参军四年,责任和荣光伴随一生。”陈荣娟介绍自己:1987年入伍、1991年退役。在部队服役的4年,她曾参加北京军区“话务比武”并获得第一名,荣立二等功一次,成为所在部队第一个获得二等功的女兵。1990年,她被集团军选调为军史馆解说员,因表现突出,荣立三等功一次。
退役后,陈荣娟一直从事退役军人事务工作,她坚守“以兵为本,为兵服务”的观念,与广大退伍军人结下了深厚的情谊。
一次,陈荣娟从战友口中得知,有一名转业士官的孩子患有先天性聋哑,且家庭生活困难。她立即和榆次区残联取得联系,为这个孩子免费做了人工耳蜗,并为孩子联系好康复学校。后又得知其爱人罹患癌症,陈荣娟多次到其家中看望,帮助申请廉租房,这位转业士官感动得流下了眼泪。
2016年以来,退役士兵安置工作繁忙,加班加点成为陈荣娟的工作常态,总有一些棘手的问题等着她去处理。有近30名农村退役士兵不了解政策,对陈荣娟不理解。面对这种情况,她不推不拖,耐心讲解政策,最终使他们心服口服。此外,陈荣娟数次到驻榆武警部队,为即将退伍的老兵讲解安置政策,消除了他们退役后走向社会的迷茫。
2018年11月,陈荣娟患上了双膝滑膜炎,医生叮嘱她必须卧床休息。但正赶上退役军人安置工作正在紧张进行,陈荣娟双膝缠着绷带、打着软石膏,每天坚持工作。
一日当兵,终生报国。从青春年华到年过半百,陈荣娟始终以满腔热忱服务退役军人,为他们解难题、办实事,不图名、不图利、不计报酬,诠释着一名退伍军人的责任和担当。 (闫晓媛)
军人家属
撑起后方艳阳天
“嫁给军人就成了半个兵”“纤纤细手要撑起一个家”……军嫂这两个字,既象征着光荣和骄傲,也意味着付出和牺牲。今年30岁的郭媛就是这些可敬可爱的军嫂中的一员。
“结婚前,老公就很真诚地问过我:‘你做好当军嫂的准备了吗?’我当时也很真诚地回答:‘应该没什么问题吧。’可当我步入婚姻生活,才真正体会到百般滋味。”郭媛介绍,结婚后没多久,她就惊喜地发现自己怀孕了。很快,她就感受到孕期的煎熬。有时候身体不舒服,身边却连个递水的人都没有。去孕检,别人的身边有丈夫跑前忙后小心呵护,只有她是形单影只,独自来独自走。有时,她只能和肚子里的宝宝说:“还好有你陪着妈妈!”
郭媛在灵石县工作,爱人在平遥。“虽然只有60多公里,但我们也是聚少离多。当然,比起更多距离更远的军人夫妻来说,我们还是比较幸运的。”郭媛说。
“孩子出生前,我进入产房了他才从部队赶到医院。”和很多军嫂体会到的一样,郭媛说,孩子成长中经历的每个第一次、每个需要父亲陪伴的时间节点,丈夫基本上都缺席了。“孩子第一次打预防针、第一次笑出声……都是在我的陪伴下完成的。”说到这里,郭媛扭转头,轻轻擦拭着泛红的眼睛。
“嫁给军人,虽然有苦有累,但他有属于军人的担当,让我感到踏实、感到心安。嫁给他是因为爱情,所以不管是异地还是孤单,无论是困难还是劳累,都不能击败和打倒我。”郭媛说,我们能生活得如此和平安宁,是因为有很多像丈夫一样的军人在负重前行,所以她必须无条件地支持他,做他军功章上璀璨的一颗星。 (张凯鹏)
记者手记
“强军有我!强国有我!”
张莉芬
强国须强军,军强国才安。
1927年8月1日南昌起义的枪声,揭开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和创建革命军队的序幕。94年来,从小到大、由弱到强,英雄的人民军队高举着党的旗帜,脚踏着祖国的大地,背负着民族的希望,战胜一切敌人、征服一切困难,建立了不朽功勋。
于内,他们守护家园、守护人民:地震后,他们磨出鲜血的双手,将一个个生命挽救;
疫情下,他们身着“橄榄绿”,与“天使白”并肩作战;
洪水中,他们有力的臂膀,为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筑起钢铁长城;抢险救灾,维护权益,安保警戒,支援建设……到处可见他们山一般坚实的身影。
于外,他们壮我国威、维护和平:面对突发事件与军事威胁,他们是维护民族尊严的坚强柱石;
参加地区和国际安全合作,他们是维护地区和世界和平的强大力量;
维护新型领域安全和利益,维护海外利益安全,加强反渗透、反分裂、反恐怖斗争……处处是他们正气凛然的面容。
他们,是听党指挥的英雄军队,是忠心报国的英雄军队,是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英勇奋斗的英雄军队。
他们,以血肉之躯筑就保家卫国的钢铁长城,以英勇无畏护佑亿万群众的幸福安宁;他们,是强军梦的坚强基石、是强国路上的坚强屏障。
在军队,鲜艳的“橄榄绿”冲锋在前、涉险而行;在后方,永不褪色的“橄榄绿”不畏艰险、奋勇向前。他们,都是军人,“一日入伍、终生是兵”“一声‘到’、一生‘到’”,用一生践行着自己身为军人的誓言。
建设一支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的人民军队——他们为“强军梦”的实现贡献着力量;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他们为“强国梦”保驾护航。
“强军有我,请党放心!”“强国有我,请党放心!”天安门广场上的铿锵誓言还未散去,新征程上,他们向着“世界一流军队”的目标阔步迈进。
以更强大的能力、更可靠的手段捍卫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阔步中国特色的强军之路,他们步履铿锵!
本版策划:路丽华
本版统筹:张莉芬
报眉设计:赵向文
本版图片均为资料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