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7月30日 星期版面导航首页|晋中日报|晋中晚报
上一版  下一版第08版: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
2021年7月30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民呼我为 撑起群众幸福天

“五位一体”统筹推进之社会建设

致富之花开满棚
现代生活新农村
惠民政策暖人心
公园绿地随处见
健康步道健康行
居住环境优美宜人
医疗保障惠民生

文 / 记者 张颖 图 / 记者 曹伟

“尿毒症透析费用纳入医保报销范围后,我的治疗费用大大减少,看病更有底气了。”68岁的刘凤莲患病多年,现在靠透析控制病情。7月27日,谈及国家实行医保政策带来的实惠时,她连连点赞,表示政府的好政策减轻了她的就医负担。

多年前,刘凤莲不幸身患慢性肾衰竭,一直靠药物控制病情,一个月光医药费就需要1000多元。后来,她成功申请慢性病救助,每月可领取800元救助金,有效缓解了她的经济压力。近两年,刘凤莲的病情恶化转为尿毒症,要靠透析维持生命,每周3次,一个季度就要花去七八千元医疗费,一年下来大约需要三四万元。这笔费用对刘凤莲一家来说,是笔不小的开支。“正当我们全家人都为此犯愁时,医保政策将尿毒症纳入报销范围,现在我每个季度所需的透析费用减少到了千元左右。”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加强社会建设,必须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刘凤莲的经历,正是我市多年来持续保障和改善民生的生动体现。一直以来,市委、市政府以人民为中心,从群众最关心的医疗、养老、教育、就业、住房等方面着手,坚定不移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更是聚焦群众普遍关心的民生问题,办好群众急需、普遍受益的民生实事。

7月27日,在晋中乐善康复服务中心,5岁的浩浩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康复训练。该中心是一所残疾儿童康复训练定点机构。记者了解到,浩浩患有先天性耳聋,之前的认知理解能力较差,也没有任何语言表达能力。两岁半那年,浩浩做了人工耳蜗。经过乐善康复服务中心老师两年多的指导和康复培训,浩浩如今已经可以和人进行沟通和交流了。看到孩子的变化,浩浩妈妈难掩激动。她告诉记者,他们家经济条件一般,原本无力长期支撑浩浩高额的治疗费用,是市委、市政府实施的残疾儿童抢救性康复项目,为孩子补贴了大部分治疗款项和康复培训费用,让浩浩有了今天的进步。

除了残疾儿童抢救性康复项目,近年来,市委、市政府还实施了职业技能培训项目,免费婚前检查、免费产前筛查与诊断、免费“两癌”检查项目,基层中医适宜技术人才培训项目,免费法律咨询便民工程,农村户用厕所改造工程,农村饮水巩固提升工程,群众文化惠民工程,城镇养老幸福工程……一项项民生实事的落地,化为百姓心中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社会建设任务千头万绪,除了要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还要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近年来,我市聚焦基层治理存在的突出问题,以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创新,以“三治三零”创建提升基层治理现代化、科学化、高效化水平,收到实实在在的效果。

和顺县义兴镇井玉沟村曾经是一个贫困村。如今,再走进井玉沟村,你会发现,这里新建的民居干净整洁,柏油马路宽敞笔直,车辆停放规范有序,行道树青翠挺拔,到处是生机盎然的美好景象。该村党支部书记陈忠祥介绍,井玉沟村的变化,得益于基层治理的转变。这些年来,该村党支部全面推行党建网格化管理,探索以党建为引领,自治、德治、法治“三治融合”的治理模式,走出了自治在“门口”、德治在“身边”、法治在“网上”的治理新路径。

该村创新制定了党员承诺“红六条”、村民自治“红十条”管理办法,规范党员村民的言行,在全村形成党员带头干、村民齐响应的共治合力;成立道德评议委员会,依托党建网格定期开展“十星文明户”评选活动,大力褒奖善行义举;线上开办普法讲堂、成立矛盾调解委员会,广泛开展法治教育和矛盾纠纷大排查、大化解活动;利用“群众大管家”App及时排查解决各种矛盾,实现“零上访、零事故、零案件”目标。

以党建引领推进基层治理创新,井玉沟村并非个例。如今,“党建+网格”的思维已全面融入我市社会治理现代化范畴,随着一大批网格的建成,基层党建、服务、管理、发展等工作融入网格,实现了大事全网联动,小事一格解决。一大批党性强、服务强、带富强、理事强、自律强的“网格长”活跃在乡村、社区,成为带领群众发家致富、保障群众安居乐业的“领头雁”。特别是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中,网格化管理织密了疫情防控基层网络,为全面落实联防联控措施,构筑战“疫”严密防线发挥了重要作用。

小小网格,已成为我市不断激活社会治理“细胞”,衍生全域治理新内涵,全面推进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抓手。

所有内容为晋中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