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乡风润心田
记者 张莉芬
走进和顺县松烟镇白仁村,一幅幅生动形象的孝老敬老、德孝事迹宣传版面,潜移默化滋养着村民的孝道之心。
走进平遥白家庄村,图文并茂的“文化墙”成为一道亮丽风景线,家风家德家训、廉政文化、忠孝道德等内容纷纷上墙。
走进榆次区乌金山镇后沟村,十星级文明户、美丽人家、最美村民等评选活动如火如荼,引领着乡村文明新风尚。
“万民乡风,旦暮利之”。乡村振兴,既要物质“塑形”,更要精神“铸魂”。
繁荣乡村文化,培育文明乡风,对于推动乡村振兴意义重大。近年来,我市深耕乡风文明建设,全市涌现出一批文明乡镇、文明乡村。乡风文明建设如春风细雨滋润着广大农民群众的精神世界,刷新着新时代新农民的精神风貌,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大的精神动力。
“人人一本文明手册,家家向善向好。”8月14日,在和顺县松烟镇许村,十星级文明户、农家乐经营者乔彦珍一边忙着招呼客人,一边乐呵呵地向记者介绍,“村里的环境一年比一年美,大家的文明程度也大幅提升。美丽文明的环境,为我们引来不少回头客。”
乡村振兴,乡风文明是保障。只有“塑形”“铸魂”齐步走,才能留住乡愁、守住乡土、振兴乡村。
作为“第六届全国文明村镇”,许村始终将乡风文明建设作为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来抓。以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为统领,夯实核心价值观主题文化主阵地,建立村规民约、道德评议会、禁毒禁赌会、村民议事会、红白理事会“一约四会”,创建好“十个一”,全面推进文明建设。许村党支部书记李明亮告诉记者:“文明乡村建设让村民的精神面貌焕然一新、让村民的生活更加幸福安定,阔步奔向幸福新生活的劲头更足了!”
晋中乡村之美,不仅美在绿色生态、干净整洁的村容村貌,更美在润物无声、细水长流的文化浸润。
“庭院美、家风美、行为美‘数美合一’,好媳妇、好婆婆、好邻里不断涌现……我们村不仅是美丽乡村,更是文明乡村。”说起乡风文明建设,榆次区北田镇张胡村村民如数家珍。该村在加强“硬件”建设的同时,着力提升乡风文明“软件”,建村规民约、树文明守则、严婚嫁丧葬制,树起一系列“土规定”“好规矩”,新时代百姓宣传队、巾帼志愿者服务队、十星文明户等不断涌现,文明新村焕发出勃勃生机。
“德治是基础,村规树规矩,讲堂德润心。”在太谷区范村镇闫村,村民们对该村的“德治”津津乐道。该村依托600年历史的“成氏祠堂”文化,崇尚“仁者爱人、义者忠孝、礼者守法、智者知人、信者无欺”,通过村规民约上墙,开展“立家规、晒家风、挂家训”和“每周一学一阅读、一月一展示”道德讲堂等活动,夯实乡风文明基础。
近年来,我市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着力提升农村德治水平,扎实开展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深化农村精神文明创建。截至目前,全市共创建县级以上(含县级)文明乡镇49个,占比达84.75%;县级以上文明村1005个,占比达59.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