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十四种新药进 入国家医保目录
最新版国家医保药品目录调整结果“出炉”。国家医疗保障局12月3日在京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本次调整后,74种新药进入目录,包括谈判调入的67种独家药品和直接调入的7种非独家药品,其中谈判成功的独家药品平均降价61.71%。
记者了解到,117种药品被纳入此次医保药品目录谈判范围,从谈判结果看,94种药品谈判成功,成功率为80.34%。另有11种临床价值不高、可替代性强及近几年在国家招采平台采购量较小的原目录内药品被调出。
据悉,此次调整的新纳入药品共涉及21个临床组别,补充肿瘤、慢性病、抗感染、罕见病、妇女儿童等用药需求,患者受益面广泛。例如用于治疗淋巴瘤的奥妥珠单抗注射液、阿尔兹海默症用药甘露特钠胶囊、糖尿病用药司美格鲁肽注射液等。
本次调整实现部分目录内药品再次降价,为性价比更高的药品腾出基金空间,成功实现药品保障升级换代。同时,在保证基金安全的前提下,部分药品的支付限定被取消,扩大受益人群,大幅提升药品可及性和用药公平性。
值得注意的是,本次调整纳入7种用于治疗罕见病的药物,进一步缓解患者经济负担。包括用于治疗脊髓性肌萎缩症的诺西那生钠注射液、治疗多发性硬化的氨吡啶缓释片、治疗法布雷病的阿加糖酶α注射用浓溶液等。
国家医保局医药服务管理司司长黄华波说,自国家医疗保障局成立以来,已连续4年开展国家医保药品目录调整工作,累计将507个药品新增进入全国医保支付范围,同时将一批“僵尸药”等调出目录。
这次目录调整后,国家医保药品目录内药品总数为2860种,其中西药1486种,中成药1374种。目录内中药饮片未做调整,仍为892种。
医保目录再升级 受益人群再扩大
这是一份医保年末红利——74种新药新增进入目录、首次纳入高值药品、降价幅度与谈判成功率再创新高,3日公布的新版国家医保药品目录聚焦提升重大疾病保障水平,织密人民群众医疗防护网。
进一步满足肿瘤、慢性病、抗感染、罕见病等用药需求。此次医保目录及时纳入一批新药、好药,新增药品填补一些领域的保障短板,在将乳腺癌、胃癌、骨髓瘤等药品保障提高到国际主流用药水平的同时,兼顾罕见病治疗药物,彰显基本医保的公平性与普惠性。
“天价药”开出“平民价”,此次医保药品目录谈判首次纳入高值药品,价格降幅力度可谓空前。当前,我国医保基金筹资水平和保障能力仍有限,国家医保药品目录调整工作首要原则仍是“保基本”,尽力而为、量力而行,找到一个绝大部分患者都能够用得起的价格,在可持续的基础上不断提高人民群众健康保障水平。
升级后的新版医保目录大幅提升药品可及性和用药公平性,对于推进医疗、医保、医药“三医联动”改革,健全药品供应保障体系,规范药品生产流通秩序,引导我国医药产业健康发展将产生重大意义。
7个直接新增药品
格隆溴铵注射液(抗胆碱能药物)
布洛芬注射液(镇痛)
注射用盐酸苯达莫司汀(抗肿瘤)
胞磷胆碱钠氯化钠注射液(神经保护)
胞磷胆碱钠葡萄糖注射液(神经保护)
硝酸异山梨酯氯化钠注射液(心衰)
硝酸异山梨酯葡萄糖注射液(心衰)
本次调整对医保基金和患者负担的影响是怎样的?
国家医保局称,通过调出药品或目录内药品再降价,能够为基金腾出一定空间。经初步测算,新增的74种药品预计2022年增加的基金支出,与目录内药品降价等腾出的基金空间基本相当。从总体上看,近期不会明显增加基金支出。从患者负担情况看,与原市场价格相比,通过谈判降价和医保报销,本次谈判预计2022年可累计为患者减负超过300亿元。
本版内容均摘自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