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师奶剧到拥抱网生观众,港剧没有衰退
![]() |
“现在我的作品说出来,都老掉牙了。年轻的小朋友们都没看过。”73岁的潘嘉德笑着调侃,声音中有岁月磨砺的痕迹。
对于内地观众而言,潘嘉德这个名字或许并不熟知,但他监制的作品,《刑事侦缉档案》《鉴证实录》《冲上云霄》《ON CALL 36小时》《三个女人一个“因”》等经典港剧,给内地和香港观众留下难以磨灭的记忆。
自1974年考入无线电视艺员训练班,潘嘉德见证了TVB四十年的潮起潮落。今年是他退休离开TVB的第三年,而由他“回巢”监制的电视短剧《荒诞剧团》于今年上半年播出。剧中充斥大量恶搞、喜剧元素,以此反衬的却是香港电影的失意,以及无数小人物的悲凉。
有人将《荒诞剧团》比作香港影视的时代挽歌,这个评价并不出人意料。近些年,关于香港影视落寞的言论甚嚣尘上,连两地合拍剧、IP剧、翻拍剧,也未能消除这种被判定的颓势。但在潘嘉德看来,香港影视剧需要时间,他能够肯定的是,香港电视剧并没有衰退,“我们的项目还是要自律地去做,但总的来说,港剧在转变,我们在摸索怎么可以保持自己的风格,还可以与时俱进”。
浸淫TVB四十年,第一次拍《荒诞剧团》这种题材
“我在TVB四十年,从来没有想过拍这种故事题材。”这是潘嘉德接到《荒诞剧团》剧本时的第一反应。
正如剧名所言,《荒诞剧团》讲述了一个极为“荒诞”的故事:7个走投无路的电影人为实现自己的电影梦,布局一个又一个骗局……但它的“荒诞”又远不止其浅表。剧中,无论是落魄导演,还是编剧、武指、女明星,都是影视工业中的一颗底层螺丝钉,是一群被遗忘在光鲜背后的无助可怜人。虚构出的“真实”残酷,才是其黑色幽默的本质。
“我从来没有想过拍这种题材,这是导演汤皓浚的点子。”潘嘉德重复强调。自1974年考入无线电视艺员训练班,潘嘉德学到的都是如何拍摄传统的TVB风格作品,比如家庭戏、职场戏、情感戏;剧情要更多满足“师奶”(广东话中指的是家庭主妇)的喜好。显而易见的是,《荒诞剧团》跳脱出TVB过去的影子,甚至更倾向于网生时代的年轻人。
在香港影视界打拼的这四十余年,潘嘉德见证了无数籍籍无名,却依然坚守在影视行业的普通人。据悉,该剧的每一个细节和故事,也是影视行业的戏剧化写照。
“我们TVB训练班出来的演员真的很多,但大家能叫上名字的,比如周润发、梁朝伟、刘德华,他们的很多师兄弟、师姐妹都默默无闻。但这也是这个行业奇妙的地方,一方面它多姿多彩,可以让你用无限的想象力去创作一些好的东西给观众看,但另一方面,能顺利拍出来就很高兴,也有时候拍出来又不尽如人意,不一定很多人都喜欢。”
除了另类地反讽现实,《荒诞剧团》的8集短剧形式也让潘嘉德耳目一新。细数潘嘉德参与制作的TVB电视剧,大多为传统的20集到40集连续剧;其中,《岁月风云》长达60集,而《刑事侦缉档案》系列四部甚至达到150集。“但《荒诞剧团》麻雀虽小,五脏俱全,一点都不马虎”。
《鉴证实录》是《刑事侦缉档案》衍生品,剧中破案多为想象
1995年,TVB希望潘嘉德能想一部全新的作品出来。那时,潘嘉德正在对推理小说爱不释手,“我忍着不看结尾谁是凶手。我就想,如果拍成戏,这种感觉应该也很吸引观众”。于是他请编剧写一部刑侦剧本,但不能只是推理,还要把警察查案的细节加进去,《刑事侦缉档案》便应运而生。
在为《刑事侦缉档案》采风的时候,潘嘉德拜访的一位朋友的亲戚在警局鉴证科工作,是一名验尸官。对方无意中和潘嘉德讲述了很多鉴证科的故事。就这样,《鉴证实录》作为《刑事侦缉档案》衍生出来的故事,开启了TVB剧对“法证”职业的挖掘。而后,梅小青拍摄《法证先锋》,还曾拿了《鉴证实录》的前两集去参考。
“梅小青还问过我,拍《鉴证实录》,鉴证科有没有协助我们?他们不会的。”潘嘉德透露,虽然《鉴证实录》首次真实展现了鉴证科检验证据、验证线索,进而科学破案的过程,但实际上大部分细节都是潘嘉德和团队想象出来的。“因为那些真实的案子,鉴证科不会告诉我们的,他们的解释是,如果我们拍出鉴证科如何查案,那些坏人就会学怎么去犯罪。所以全部细节都是我们根据已知资料联想的。”
能拍《冲上云霄》是幸运的
《鉴证实录》之后,潘嘉德并没有再延续悬疑侦缉题材,而是无意中打开职业剧的蓝海。1998年,香港国际机场正式建成通航;2001年起该机场曾连续获得国际上“最佳机场”的荣誉。而那时国泰航空希望能拍一部航空业的作品,于是与TVB一拍即合,合作了电视剧《冲上云霄》。“我很幸运地接下了这光荣的任务!”潘嘉德犹记,为了更精准地展现飞行员的状态,剧组和演员在拍摄前都要去训练飞机驾驶员的学校正式学习。“我是有点畏高的。所以每次训练小型飞机,我都不敢上去,机会就留给副导演们。我也不敢走那些铺设玻璃的地方,我的脚都抖了。”
这部剧也得到了国泰航空有限公司和香港机场管理局的支持。最初按照不打扰乘客的规定,剧组只能晚上12点到早上7点在机场取景。但那时机场很小,潘嘉德只能搭部分景,剩下的例如接送机、候机的戏份还是要实景拍摄。“所以开机不到两三天,我就跟相关部门开会,说机场大玻璃的地方不给我们拍白天,只能拍夜戏,不行的。于是在我们拍摄团队良好合作的表现下,相关部门放心地将拍摄时间逐步延长至上午十点、十一点。后来剧中弹钢琴、结婚、求婚、生孩子等很多重头戏都成功在机场内大量取景。”
这部戏播出后,潘嘉德的名字几乎在港剧圈家喻户晓。但在他看来,能拍到这样的作品是他的幸运,“真的不是我一个人的功劳,没有他们的协助,没有好的剧本,没有好的演员,根本就拍不了这个戏。”
《ON CALL 36小时》创意来自侄孙女
《ON CALL 36小时》系列剧创意来自潘嘉德的侄孙女,一名骨科医生。当年她做实习医生时非常辛苦,几个月就要换一家实习医院,潘嘉德和家人总是会去帮她搬宿舍。家庭聚会的时候,她也很少现身,总是在医院加班;偶尔一起吃个牛排,她也会有意无意地说起这块骨头是身体的哪个部位。刚巧,香港医管局20周年的庆祝晚会,潘嘉德帮忙联络了灯光音响等工作人员,于是便顺势提议,能不能合作拍一部聚焦医疗工作的戏。
但医院是比机场还难取景的地方。一旦白天剧组把灯光、机器架在医院走廊,很多患者就会投诉“怎么医院这种地方要给这些人来拍”!所以剧组只在医院拍外景,内景一部分租借了医院未开发完的一栋新楼,另一部分则是在TVB公司的某个角落搭了一个简易场景,变成医院的通道。剧中大部分白墙背景的戏,护士推着轮椅走过的戏份,都是在TVB公司内拍摄的。“所以《ON CALL 36小时》的拍摄费用是很低的,但这个故事写得很好。我们本来就想说‘医者不能自医’,像剧中马国明饰演的张一健,他弟弟受伤了,最终遗憾离世,这个就很打动人。”据悉,《ON CALL 36小时》是TVB2012年第一季最高收视剧集,达到39个点。(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