厚植沃土 育繁花
——我市奋力推动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亮点回眸
![]() |
引进知名学校办学 |
![]() |
学前教育优质普惠 |
![]() |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
![]() |
全民共享教育硕果 |
文/记者 闫晓媛 图/记者 曹伟
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
2012年至2022年,这十年,是晋中教育事业发展投入最多、速度最快、质量最高、成就最大、百姓最满意的十年。
这十年,晋中始终将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强化顶层设计,加大经费投入,不断深化改革,推动教育事业在公平普及、内涵质量上全面提升。
十年磨剑,一朝出鞘。学前教育优质普惠、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双减”成效初步显现……如今,晋中教育事业迈入了从迅速崛起到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
名校资源引进来
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办名校引名师,家门口就能享受优质教育,广大学子梦寐以求。
从榆次九中考入山大附中晋中学校的康立华说:“选择山大附中晋中学校,不仅是看中学校的品牌,更喜欢学校的教学理念,期待在这里收获成长和未来。”
山大附中晋中学校项目是市委、市政府与山大附中合作办学项目,建设以普通高中教育、初中义务教育为主的全日制公办学校。学校共有20轨制,其中初中8轨制,高中12轨制,可容纳3000名学生就读。
今年8月,榆次区第一所城区公办全封闭寄宿制学校——山西师范大学附属榆次学校首次招生。山西师范大学迁址太原办学,地处太原与晋中交界处,晋中抓住机遇,与该校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十二年一贯制的山西师范大学附属榆次学校6月20日正式成立,增加公办学位3500个。
引进知名学校办学,提升基础教育品质……这些举措不仅为学生谋划着美好未来,也让广大家长称赞不已。
家长张海燕难掩内心的激动与期盼:“政府想方设法引进优质教育资源,既为我市基础教育发展注入新鲜力量,又满足了学生的多样化发展需求。作为家长,我们感受到了晋中改善民生的‘温度’、幸福生活的‘质感’。”
教育对于区域的发展而言,既是硬环境,也是软实力,更是综合竞争力。作为我市民生建设重点项目,山大附中晋中学校、山西师范大学附属榆次学校等学校的创办,真正让本地孩子实现了在家门口就能接受优质教育的愿望。
学前教育更普惠
每天早晨,家住锦纶厂宿舍的张凯博小朋友都会在奶奶的护送下,高高兴兴前往马路对面的榆次区第二幼儿园入园。
“学费不贵,接送还很方便。”奶奶高兴地说,“以前附近没有公办幼儿园,小区的孩子们去公办幼儿园很不方便。后来,政府在小区附近建起了榆次区第二幼儿园,每天步行5分钟就能送孙子入园。”
像张凯博小朋友一样,越来越多的小朋友受益于我市学前教育的普惠政策。近年来,市委、市政府把学前教育纳入区域经济、社会和教育发展总体规划,把发展普惠性学前教育作为重点任务,着力构建以普惠性资源为主体的办园体系,真正解决了幼儿“入园难、入园贵”问题。截至目前,我市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97.15%,普惠性覆盖率达84.98%,公办幼儿园占比达57.6%,三项比率位居全省前列。
“除改扩建外,通过建设配套幼儿园,可以进一步增加普惠性资源供给,幼儿就近接受普惠性学前教育,能让家长和幼儿对学前教育的获得感、幸福感更加充实。”市教育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按照政府主导、科学规划、城乡统筹、社会参与的原则,我市在老城改造、新城开发和居住区建设、易地扶贫搬迁中将配套建设幼儿园纳入公共管理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规划,并按照相关标准和规范予以建设,实现就近、就便入园。
与此同时,通过构建“教育盟区、合作办园、结对帮扶”三大模式,我市充分发挥优质学前教育资源的示范、辐射、引领作用,整体提升幼儿园办园水平,逐步形成公民办、城乡园同步提高、共同发展的格局,促进全市学前教育均衡发展。
“双减”成效初显现
“拼音王国大冒险”“词语大闯关”“小小采购员我能行”“搬运过河我最棒”……在榆次区泰山庙街小学一二年级学生进行的一次期末考试中,孩子们摩拳擦掌、劲头十足地进行闯关测试,稚嫩的脸上满是激动和兴奋。
“双减”之下,我市所有小学面向一二年级学生进行了“无纸笔化”测试。有别于传统笔试的评价方式,无纸笔测试是在游戏式、参与式、互动式的活动中,检测学生基本知识技能的掌握情况,更突出了评价体系的多元性和可操作性。
为进一步减轻学生学业负担、合理服务家长需求、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我市开阔思路、创新方法,聚力课后延时服务、“放心午餐”工程以及校外培训机构监管等,坚持以“小切口”深化“大改革”,以“小课堂”破解“大负担”,多措并举促进“双减”有效落地。
太谷区北城小学校位于城乡接合处,该校结合实际情况,创造性地开展了周六托管服务,解决了家长担忧孩子安全的难题。
榆次区逸夫小学开设了科学、人文、艺术、国学等丰富多彩的“共享课程”,以“5+2”的模式让学生自主选择喜欢的社团。
“‘双减’之下,孩子回家后作业量明显减少,效率高的,半个小时就能完成,有了更多读书、思考和娱乐的时间。”榆次区安宁小学六年级学生家长杨华表示。
让孩子充满活力,让教育回归本真,在义务教育减负提质的探索中,我市走出了新的实践特色。
蹄疾步稳,勇毅笃行。十年来,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让人民群众享受更加优质公平的教育,成为晋中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最强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