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0月12日 星期版面导航首页|晋中日报|晋中晚报
上一版  下一版第05版:慎终如始精准防控
2022年10月12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疫情防控下的温暖与感动

周素芳(左)搀扶行动不便的居民。
记者 曹伟 摄

当前,国内新冠肺炎疫情呈现多点散发、多地频发、局部聚集态势,我省多个地市和我市多个县区陆续报告输入性疫情,防输入、防扩散、防外溢压力剧增,防控形势严峻复杂。

在这条众志成城的防疫道路上,总有着许许多多的暖心故事,就发生在我们的身边,平凡却让人动容,温暖又让人治愈,这股暖流汇聚成了晋中抗疫过程中的一道道斑斓彩虹,让抗疫之路有温暖,更有感动。

有爱心

祁县东观蔬菜批发商“90后”小伙子献大爱

“好邻居”送出爱心菜

本报讯(记者 路丽华 通讯员 范嘉浩) “菜品免费送!菜品免费送!我的菜是从山东进回来的,安全可靠,咱们小区的各位居民,谁家需要吃什么菜,就来我这里取。做完核酸,一个一个领取,不要聚集,不要扎堆。”祁县东观综合市场因疫情暂时封控后,10月11日,该市场小区居民微信朋友圈里的一条“免费送菜”的消息炸“圈”了,而这名愿意给大家无偿送出“爱心菜”的人是“好邻居”蔬菜批发商、一名“90后”小伙子吕祥帅。

送“爱心菜”发自肺腑,动机很质朴。吕祥帅对记者说:“这次疫情来得比较突然,我们的蔬菜全部从山东低风险地区进货,那边市场安全稳定。进回来后发现祁县疫情防控形势严峻,好多人没有来得及备足日常所需的蔬菜,小区就被封控了。东观市场被封控后,工作人员和周边不方便外出,我就想着把刚进回来的蔬菜无偿捐赠给周围的居民,帮助大家渡过难关。如果条件允许,我还想捐给其他管控区域的居民一些蔬菜。”

吕祥帅从事蔬菜批发多年,曾多次助力疫情防控工作,此次他把所有蔬菜拿出来免费送给住户的行为,让住户深受感动。大家领取到“好邻居”的免费蔬菜后,纷纷在微信群内点赞,表示感谢。

居民王桂娟说:“被封控的住户大都在微信朋友圈看到吕祥帅发布的免费送菜信息,并安心地领取到了蔬菜。大家在市场里面共同抗疫,所有住户都感激他对大家的关心。”

有担当

寒风中的坚守

记者 张颖

10月11日早晨7点多,气温0℃,我市天气进入“寒冷模式”,不少市民穿上了棉衣和羽绒服。在榆次区路西街道柳东社区的便民核酸采样点,身着红马甲的志愿者和身着防护服的医护人员早早抵达采样点,有序展开核酸采样工作。查验“三码”、维持秩序、答疑解惑……现场工作有条不紊。

“同志,帮忙看一下,我的采样码怎么出不来?”一位居民焦急地滑动着手机屏幕。“是不是哪里操作不对……”现场,志愿者周素芳戴着医用手套,边搓着手取暖,边指导前来咨询的群众如何打开核酸采样码。

今年51岁的周素芳加入晋中市义工协会已有7年。平时,她是一家家纺店的销售员,工作忙碌而充实。一有闲暇时间,她就去当志愿者。这几天气温骤降,但周素芳仍坚持抽空参加志愿活动,到柳东社区的便民核酸采样点维持秩序。由于住得离核酸采样点较远,为了能按时有序展开核酸采样工作,她早早起床饭也顾不得吃就出发了。“温蔚,我儿子的名字”,周素芳指着自己胸前红马甲上绣着的名字解释,“今天,我穿着儿子的红马甲参加志愿服务活动。我2016年加入市义工协会,儿子2019年加入市义工协会。”两人一同参加志愿服务活动,经常为孤儿院、养老院的老人和孩子捐款捐物,成为我市志愿者队伍中的一对“母子档”。

走访中,记者了解到,当天不少志愿者都是早早到达核酸采样点,迅速投入工作。为了不耽误核酸采样工作,他们中很多人都顾不上吃早饭。志愿者彭利华调侃自己是个爱睡“懒觉”的人,但每次遇到防疫志愿服务活动,她都是早早到达现场。“我就想着,如果咱们每个人都多一份责任,‘疫’去春来的时刻就会来得更早一些。”今年51岁的彭利华是个热心人,疫情发生的三年来,每次组织防疫志愿服务活动,她都积极参加。

正是有了无数像周素芳母子、彭利华这样无私奉献的人,我们的疫情防控工作才开展得如此顺利。无论寒霜雨雪,他们都“疫”往无前,用坚守书写着自己的抗疫答卷。

有温度

“一碗热饭”暖人心

记者 张莉芬

“这么冷的天,能喝上一碗热乎乎的粥,既暖胃又暖心。”

10月10日晚间时分,祁县县城区秋风萧瑟,寒气逼人。7时30分,在昌源路社区南酒厂宿舍小区门前临时搭建的布棚里,接过刘晓军递过的小米粥,社区党总支书记郭俊燕僵直的手渐渐暖和过来。

在刘晓军的招呼下,棚里伏案忙碌的防疫人员聚拢过来。棚外值守的防疫人员,也拿到属于自己的饭菜。装在餐盒中的一份份小米粥、烙饼、炒茄丝被逐一开盖,氤氲的热气在棚里棚外蒸腾。

刘晓军是县政协委员,在祁县城区紫金路经营着一家名为“品味咱家”的小餐馆。10月5日知悉疫情后,他第一时间联系县防控办,表达了想为疫情防控尽点力的意愿。

“利用专长,为防疫人员送点饭菜吧!”接到任务的当天中午,刘晓军就把饭菜准时送到南酒厂宿舍小区。

疫情发生后,南酒厂宿舍小区被划定为中风险区,社区干部、志愿者24小时值守,组织核酸检测、登记人员信息、提供物资保障、进行区域消杀……工作繁忙而有序。

突如其来的疫情,让祁县按下暂停键。在疫情防控的关键时期,按时按点吃上一口热乎饭菜,对防疫人员来说是一种奢侈。刘晓军的免费送餐服务,让坚守在南酒厂宿舍小区的防疫人员愿望成真。“天气越来越冷,站在小区门口几个小时,手脚都是凉的。”喝完最后一口粥,一位防疫人员说:“现在暖和多了!”

因为疫情,餐馆没了客人,为防疫人员送餐就是刘晓军和另外两名工作人员的头等大事。为了买到新鲜的食材,保证防疫人员的营养,每天早上,刘晓军都要到附近超市提前排队。为了保证饭菜送到时仍保持热度,刘晓军提前对送餐路线、时间进行规划,还购置了保温箱存放饭菜。

“就想做一点力所能及的事。”相比坚守在一线的防疫人员,刘晓军觉得自己做的事微不足道。但事实上,这件小事刘晓军已坚持了三年。

2020年,也是在疫情发生的第一时间,刘晓军为在疫情防控卡口执勤的交警送午餐、宵夜,每天150份,送了50多天。2021年底的疫情防控中,他又为在高速口执勤的交警和医护人员送餐,坚持了一个月。

最近三年,因为疫情的冲击,只有十几张桌子的“品味咱家”运营维艰,但刘晓军始终热心公益。除了坚持为当地防疫人员提供免费送餐服务,2021年河南发生汛情后,刘晓军牵头,在祁县复兴社会工作服务中心的配合下,星夜兼程8小时,将近3万元的救援物资送到郑州。

近几天,刘晓军多次采购水果,先后为3个管控小区居民送去温暖。

刘晓军的妻子邓文倩是祁县人民医院的一名护士。三年来,每遇疫情邓文倩都忙得不着家。今年上海发生疫情后,她第一时间报名,在上海度过了紧张繁忙的35天。这次祁县发生疫情后,她白班夜班连轴转,繁忙之余还不忘嘱咐丈夫,尽心尽力做好免费送餐服务。

这样的人、这样的事,绝非个例。在祁县,很多爱心人士、爱心企业为抗疫一线捐款捐物,他们尽己所能为疫情防控输送温暖、贡献力量。

早日驱散疫情的阴霾,是他们共同的希望。

所有内容为晋中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