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行无畏 有一种守护叫“火焰蓝”
![]() |
消防救援人员开展车操训练 |
![]() |
消防救援人员在修文粉煤灰仓倒塌现场搜救被困人员 |
![]() |
实战演练 |
![]() |
搜救犬实训 |
![]() |
检查消防设施 |
![]() |
潜水救援训练 |
365天不间断备勤,24小时随时出勤,无论严冬酷暑,无论午夜黎明,他们为守护人民时刻准备着。
他们身着“火焰蓝”,护一方平安,逆险而行。没有谁生而无畏,只是他们选择了负重前行。致敬!最帅逆行者。
训导员何志豪:
人犬并肩去战斗
有这样一群人,他们与犬形影不离、并肩战斗,要么把汗水抛洒在训练场上,要么战斗在各类事故现场。晋中消防救援支队搜救犬分队(以下简称搜救犬分队)训导员何志豪就是其中的一位。
何志豪今年27岁,2019年从部队转改到搜救犬分队,成为一名训导员。“我从小就喜欢狗,在部队的时候,有一次看到搜救犬分队到部队选人,特别羡慕被选中的战友。2019年,我终于实现愿望。”何志豪说。
消防搜救犬被称为“史上最强生命探测仪”。它们是肩负特殊使命的“士兵”“勇士”,它们与消防员一起,一次次穿梭在各种事故现场,搜寻生命的奇迹,挽救一个个鲜活的生命。
“将军”是何志豪来搜救犬分队后养的第二只犬。何志豪告诉记者:“搜救犬很有灵性,‘将军’原本是一位战友的主训犬,去年这位战友家里有事,我接手了过来。‘将军’刚开始认生,闹脾气、乱跑、不听指挥,我就每天陪它玩,喂它,牵着它散步。1个月后,‘将军’和我越来越亲,现在我们成了亲密无间的‘哥们儿’。”
“有时出任务,遇到人员被困,消防员无法近身,我们就通过搜救犬给被困者送水和食物。所以,平时多训练它们一分钟,关键时候,它们就有可能挽救更多人的生命。”何志豪说,“我们对待犬就像对待孩子一样,要照顾好它们的饮食、保证它们的营养、摸准它们的脾性。”和犬相处让何志豪很开心,因为搜救犬会从训导员的微表情中感受主人的心情。当何志豪心情低落时,就会牵出“将军”和它玩一玩,烦恼就会一扫而光。
“人的一生就应该做有意义的事,我会在这条路上坚定地走下去。”对于未来,何志豪信心满满。(闫淑娟)
战斗员郑帅:
火与水中砺青春
遇到危险,不慌不乱不惧、有勇有胆有谋,这是27岁战斗员郑帅的信念。入职消防两年多来,他从普通的战斗员一步步成长为晋中消防救援支队高校大队战斗班班长,其中艰辛与不易、汗水与泪水,只有自知。
“有些救援任务经历过了,终生难忘。”郑帅说,去年跨区增援河南抗洪的场面至今记忆犹新,“当地受灾严重,我们连夜赶去并迅速投入作业中。当时,一位农民独自一人坐在房顶等待救援。看到我们后,老人泪流满面,一个劲儿说‘有救了,有救了’。”
参与救灾的半个月里,队员们一起转移了上百名被困群众,同时负责小区、耕地排涝等。“看到群众都平安了,我们的心才放下来。”郑帅说,当时虽然疲惫至极,但内心是自豪的。
“完成任务撤离河南时,一路上都是自发欢送我们的群众。最让我动容的是,那位农民手里拿着几个香瓜,追着队伍硬塞给我们。”回忆起当时的情景,郑帅的眼眶红了,他说,“老伯的家没了,农作物淹了,还想着把好吃的食物送给我们,很感动。”
消防之路有苦有累,亦有温馨感动。老百姓的一份回馈,让郑帅真切感受到作为一名消防员的责任。
“一次,市城区一个废品收购站着火,收购站负责人焦急地拉着我们,让赶紧救火。在队长的指挥下,我们迅速展开处置,同时再三询问里面有没有危险品和易燃易爆品。得到没有的答复后,我和队员持水枪进入屋内灭火。”郑帅介绍,当时他们不知情的是,在离火场不足30米处有一辆摩托车,还有两个氧气瓶,其中一个已经被烧得通体变形。
一扭头看到危险后,郑帅大声告诉队员“快撤”。他们立即往外跑,大约10秒后,屋内发生爆炸。
“如今回想起来依旧后怕,但是当群众有危险时,我们仍会冲锋在前,与水火和险情搏斗。”郑帅想告诉广大群众,消防员也是血肉之躯,也会力有不逮,希望广大群众平时多注意排查消防隐患,避免险情的发生。(闫晓媛)
潜水员朱达:
水下搜救留遗憾
“所有的训练和比赛,都是为了实战,为了在现实救援中争分夺秒地挽救生命。”11月7日是寿阳县解除临时全域静默管理的前一天。静默期间,寿阳县消防救援大队潜水员朱达抓紧时间“充电”,强化体能训练、观看水下搜救比赛视频、整理学习笔记,每天的时间安排得充实有序。
今年29岁的朱达入职消防9年,成为潜水员有3年时间。穿上潜水服、戴好技潜脚蹼、背上气瓶、挂上配重,在信号绳的牵引下,扑通一声跃入水中……对朱达而言,每一次搜救都是一次未知的挑战。
今年8月的一个晚上,朱达接到前往左权县进行水下搜救的通知。“当时雨下得很大,从高速一路飞奔,到达搜救地点已是晚上9点半。”在水面救援员的配合下,朱达跳入刺骨的水中。“水下一片漆黑,什么都看不到,救援全靠手摸。”在同伴的配合下,朱达以信号绳为圆心,一圈圈扩大搜救范围。
不同于电视里看到的潜水环境,搜救水体的水质很差、水下情况复杂。“水底落差大,最深处将近10米,到处是犬牙状的石头。”朱达说,渔网、地笼、树桩、乱石、淤泥等,是搜救中常见的障碍和干扰,加上水面与水下的温差和压力等不可预测的因素,潜水救援危难重重。
最终,朱达在水下找到了被渔网缠绕的溺水者。但不幸的是,因为落水时间过久,这名溺水者已经没有了生命体征。
“搜救的大多是十几岁的孩子,在野外游泳时溺水。”对朱达而言,潜水救援最大的遗憾就是,即便他竭尽全力与时间赛跑,但结局往往令人悲痛。
“溺水救援的黄金时间很短,只有10分钟!一旦错失这10分钟,溺水者生还的可能性很渺茫。”采访中,朱达几次强调:“生命可贵,游泳一定要到正规的场馆!”(张莉芬)
应急通信员张亚军:
抢险救援“千里眼”
古人云:“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对于消防而言,应急通信员则是“警情出现,信息先通”,他们被比喻为救援现场的“千里眼”“顺风耳”。张亚军就是晋中消防救援支队应急通信员队伍中的一员。
“每天除了负责支队内部的通信保障、网络安全,还要熟悉通信作业的每一步流程、每一件装备器材。”张亚军说,应急通信员虽不需要每天出动,但需要“天天在线”,每天只有不断学习、反复操作,以备为战,才能做到战时通信的“随时在线”。
通信车辆、通信装备的维护保养,音视频传输设备的测试,无人机等装备器材的熟练应用,在张亚军看来,必须坚决杜绝器材装备“带病”执勤,才能确保通信设备随时处于良好运行状态。今年28岁的张亚军,曾参加“G20杭州峰会安保”“临汾乡宁坍塌事故救援”等多次安保、救援任务,先后获两次嘉奖,现为晋中消防救援支队应急通信勤务班副班长。
应急通信员是灾害现场的“侦察员”,更是奋战一线的“战斗员”。对于2021年7月的河南抗洪抢险增援,张亚军记忆犹新。在那次战斗中,他从卫星设备调试、会议调度保障,到无人机侦察、现场灾情图传;从扛起铁锹填沙袋,到俯身徒手疏通被堵的排水渠,“侦察员”和“战斗员”的角色始终在不断切换,有时实在累了困了,他就在车上小睡一会儿。
“‘战场’上情况瞬息万变,特情更是层出不穷,只有把需要面临的情况想复杂、想充分,才能在特情真正出现之时临危不乱。”张亚军说,想要擦亮“千里眼”,练就“顺风耳”,多学多练是唯一途径。(史俊杰)
接警员元楠楠:
快速反应“活地图”
在晋中消防救援支队,有这样一群“神秘”工作者。他们用耳倾听、用电脑记录、用声音传递,在最短时间内上通下达,调集救援警力。当你身陷困境时,他们是第一个给你送达生存希望、告诉你正确逃生自救方法的人,他们就是晋中市消防救援指挥中心的接警员,今年29岁的元楠楠是其中一员。
“很多时候,‘119’接警调度员的工作是在抢占生死时速。”元楠楠说,“时间就是生命,每接一个电话都是争分夺秒,只有在最短时间内把警情要素询问清楚,才能准确无误地调度相应人员、车辆进行救援。我们的反应速度快一秒,群众的安全就多一分,财产损失就少一些。因此,我们必须对全市范围内的道路交通状况、消防重点单位、人员密集场所、消防救援站分布熟记于心,成为名副其实的‘活地图’。”
元楠楠说,作为一名优秀的接警员,不仅要有较强的业务能力,还要有强大的心理素质。遇到险情,报警人大多会慌乱,接警员需要快速反应,指导报警人说出详细地点和具体情况。
“上高中军训时,教官就是一名消防员,听他讲述关于消防员的日常生活,那时我心中就埋下了一颗当消防员的种子。”元楠楠说,2011年12月他光荣入伍,成为晋中消防救援支队的一名消防员,2013年12月转岗成为消防救援指挥中心的一名接警员。
无法陪伴家人的每一天,他都坚守在接警调度的第一线。“逢年过节是消防警情突发的时段,也是最忙碌的时候,我们常常在接警电话声中迎来新的一年。”元楠楠说。
“其实我们最不希望接到报警电话,因为没有报警电话打进来就意味着平安。”元楠楠说。(张凯鹏)
防火监督员张晨:
拧紧消防“安全阀”
消防队伍中有英勇好儿郎,也有飒爽巾帼红。消防监督员张晨就是一位巾帼奋斗者。
张晨现任综改区晋中开发区消防救援大队初级专业技术职务,从事消防工作6年来,她几乎每天都穿梭在辖区各地,不合格的消防设施、不规范的电气线路敷设、被占用的消防车通道等都是她眼中的重大隐患。
消防工作,预防为主。作为预防火灾的“先锋”,辖区的单位、社区、商场、饭店,只要是涉及消防安全的地方,都有张晨和同事们匆忙的身影和警惕的目光。与置身浓烟滚滚、险象环生的消防指战员相比,防火监督看似平淡无奇,但张晨认为,“战场”不止在火场,也在防火监督一线。
“一定要落实日常消防巡查制度,安排专人负责检查。”“要确保安全出口畅通,维护好各类消防设施。”别看张晨性格温和,但面对消防隐患时,眼睛里却容不得一粒沙子。
在监督检查工作中,每到一处,张晨都全身心投入工作状态,运用消防专业知识对消防设施器材进行“全面体检”。边询问单位负责人场所安全管理情况,边登记监督检查记录是她工作的常态。张晨说:“大家都说我们工作时不近人情,只因我们看过太多‘小隐患酿大祸’的教训。每一次的细致检查,都是为了能让队友们少一次火警出动,让社会多一份祥和稳定。”
从事防火监督工作,群众不理解、不耐烦是常事,对此张晨总是耐心讲解法律法规,增强群众的消防安全意识。张晨表示:“我只不过是众多消防人中的一员,还有很多像我一样平凡的监督员扎根在城市的每一个角落,我们的目标只有一个:‘实现零火情’。”
(李娟)
本版策划:路丽华
本版统筹:闫晓媛
本版照片:韩 瑞
报眉设计:赵向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