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1月9日 星期版面导航首页|晋中日报|晋中晚报
上一篇  下一篇2022年11月9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艾滋病防治,还有哪些事需要做?

目前,我国艾滋病处于低流行状态。2021年,国内存活的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和艾滋病患者已达114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发布的预防艾滋病核心信息显示,新报告的感染者中由性传播感染的比例高达95%以上。

社交媒体带来新挑战

当前,艾滋病防控形势已发生重大改变,尤其是对青少年开展艾滋病防控工作已经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现年24岁以下青少年,常被称作互联网时代的原住民。随着互联网发展,各种社交媒体兴起,原本受歧视的男同等性小众群体获得了更多人际交往机会,但也缩短了HIV传播的人际时空距离。

相较于大众社交媒体,一些专门服务于特殊群体的社交媒体缺乏自律,也缺乏有效监管,不仅造成许多未成年人进入,还涉嫌发布色情、性交易、涉毒信息,给艾滋病防治带来巨大挑战。针对这些新情况,网监部门有必要加强对这类社交媒体的监管,并对平台内容进行有效审核。此类社交媒体应该在用户注册页面增加相关疾病信息填写、安全性行为宣传的页面,强制阅读不可跳过,首页及聊天窗口悬浮不可关闭的艾滋病、性病和安全性行为宣传广告条,点击后可进入有详细介绍的页面。一旦发现有违反上述规定的情况,乃至发布色情、性交易、涉毒信息等,网络监管部门必须对相关企业进行严厉惩处。

平等是永恒主题

2014年,由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发起,把每年的3月1日确定为“世界零歧视日”,呼吁全世界行动起来,结束围绕性别、性向、性别认同、健康状况等方面的不平等现象。

平等是艾滋病防治工作永恒的主题,不同群体的平等,相互间的尊重与和睦相处,是社会稳定的基石。平等就是反歧视,不仅要消除针对艾滋病及其感染者的歧视,也应消除针对易感染艾滋病的重点人群的歧视。消除歧视,同样是在艾滋病防治领域维护社会安全的主要举措。

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从我做起,树立平等观念,明确反对歧视,给予HIV感染者帮助和关怀,让他们感受到社会的温暖和关爱。

晋中市疾控中心防艾科 

所有内容为晋中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