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1月16日 星期版面导航首页|晋中日报|晋中晚报
下一篇2022年11月16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你看到的结果 是他们彻夜的付出

深夜,他们“披甲战斗”。
照片由市中医院提供

记者 闫淑娟

“红管管,白签签,大家一起做酸酸。”面对严峻的疫情防控形势,很多人知道做核酸要去核酸采样点,但不知道从“捅签签”到收到检测结果,检验人员需要付出很多辛苦的劳动。

11月3日10时30分许,记者在市中医院见到检验科主任弓福利时,他边走边说:“昨天检了5957管,中午1900多管,晚上4000多管,到清晨6时才全部完成检测。在办公室休息了一会儿,今天上午接着上班,一上午没停歇,现在感觉头都是晕的。”

自该院建立核酸检测基地以来,每天工作到半夜是PCR实验室(即基因扩增实验室)工作人员的常态。

在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和市卫健委的具体指导下,去年,市中医院建成第一个日检720管的PCR实验室,于2021年10月29日通过省卫健委专家组验收,但这远远不能满足核酸检测需求。今年3月29日,该院克服医院空间和房间紧张等困难,在院内新建核酸检测基地,日检量达到5000管,并顺利通过验收。基地投入使用以来,该院承担起一部分特殊岗位、社会面30个核酸采样点、山西大学城5所高校的核酸检测工作。弓福利带领27名检验科工作人员就如同上了发条般,以医者的担当与敬业,日复一日、争分夺秒与病毒“赛跑”。

弓福利说,有特殊岗位需求的,一般随接、随检、及时发出报告;社会面的核酸采样,他们基本都是利用中午和晚上休息时间加班加点完成。

他介绍,PCR实验室分为四个功能区:标本接收区、试剂准备区、标本制备区和核酸扩增区。从核酸采样点转运回来的样本在完成信息扫码、登记、点数、编号、振荡后,被送进标本制备区。在标本制备区,工作人员对标本进行排板、布局、加样、提取、点样、封盖、混匀、离心后,再传递到核酸扩增区,放入全自动核酸扩增仪中进行扩增,提取好的样本经过1小时20分钟的扩增后,每一个标本的扩增曲线就会显示出来,工作人员根据样本和质控扩增曲线,以及CT值判断检测结果。每一板能够检测92管,一个流程一般需要2小时左右。随后,工作人员会对检测结果进行复核,确认无误后上传至晋中市核酸检测平台和国务院核酸检测平台,这时,大家就可以在手机终端看到最新的核酸检测报告。

“9月份以来,随着我市疫情防控形势的变化,社会面的核酸采样由20混1改为10混1;10月份,被赋红码、黄码人员需单人单管采样,两项检测加起来,工作量翻倍。9月份,我们共检测7万多管、140万人(次);10月份,我们共检测9万多管、130万人(次)……”弓福利说,“每次半夜从实验室出来,大家都筋疲力尽,回家倒头就睡。但是,疫情就是责任,当好‘侦察兵’,做好核酸检测是我们的使命,检验科全体人员都毫无怨言,大家始终全力以赴、尽职尽责持续战斗,为我市疫情防控工作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所有内容为晋中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