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1月23日 星期版面导航首页|晋中日报|晋中晚报
下一篇2022年11月23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左权县羊角乡八千亩秸秆打捆离田变废为宝

不烧了 打好捆 变饲料 卖钱去

本报讯 (记者 路丽华 通讯员 李浩) 11月21日,在左权县羊角乡新庄村的大田里,村民们操作着秸秆打捆机来回穿梭,散落在地里的玉米秸秆,经过机器的旋转、压缩、捆绑,变成了一捆捆整齐、均匀的圆柱形草捆。秸秆打捆正成为羊角秋粮丰收后的又一田间美景。不止新庄村,羊角乡其他村庄也通过秸秆打捆离田作业,有效解决了一度困扰粮农的“秸秆处理”难题,并通过综合利用,变废为宝。

打捆好的秸秆,被统一运销到左权县药兴农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再经过粉碎、磨丝、除尘、打包等工序,便形成了牛羊养殖户的抢手货——牲畜饲料,实现了华丽转身、变废为宝。

左权县新庄村村民申爱军告诉记者:“以前把这秸秆都烧了,既污染环境,还有火灾风险。现在政策好了,我们买上打捆机、拖拉机,给群众打捆,送到市场卖钱,经济、实惠还方便。”

羊角村党支部书记王二平测算了一下:“自从买回来打捆机以后,每亩地秸秆处理只需要十几分钟时间,而且还能减少病虫害。”

左权县药兴农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张世存说:“牛羊产业链的蓬勃发展,带动了饲草业的加工。饲草业的加工,让老百姓的秸秆变废为宝再次利用,不仅减轻了村集体的防火压力,而且给农民带来了不少收入,这是一举多得的好事情。”

羊角乡农村综合便民服务中心主任王红波介绍,羊角乡土地肥沃,秸秆资源丰富。今年秋收结束后,该乡统一组织购买回15台打捆机,推广秸秆打捆离田作业,曾经令人头疼的秸秆现在成了村民增收的“宝贝”。截至目前,该乡已完成秸秆打捆3000余亩,预计8000亩全部结束后,可实现创收150余万元。

所有内容为晋中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