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烟与口腔健康(上)
晋中市第一人民医院口腔科 郭代平
作者简介
郭代平,女,晋中市第一人民医院口腔科副主任医师,中华口腔医学会会员,山西省口腔医学会牙体牙髓病学专业委员会委员,山西省口腔医学会颞下颌关节病学及颌学专业委员会委员,晋中市口腔医学会理事。
吸烟被世界卫生组织(WHO)称为人类“第五种威胁”(前四种是战争、饥荒、瘟疫、污染)。据报道,目前全国每天有2000余人死于吸烟,预计到2050年将增至8000人。在与吸烟有关的死亡病例中,慢性肺部疾患占 45% ,肺癌占 15% ,食道癌、胃癌、肝癌、中风、心脏病及肺结核共占40% 。如果现有的吸烟模式持续下去的话,目前的年轻人将有三分之一死于烟草,其中一半以上的人将过早死亡,其死亡就发生在35岁至69岁期间。
医学证实,每支烟燃烧时释放出4000多种化学物质,几十亿个颗粒,其中含有尼古丁、一氧化碳、焦油、氨、苯等69种致癌物。这些有害物质吸入人体,黏附在气管壁和肺泡上,易导致气管炎、肺气肿乃至肺癌。而一氧化碳会使血液中氧气含量明显减少,造成高血压、心脏病等心脑血管疾病。
众所周知,烟草中含有大量的有害物质,吸烟会对人体健康造成极大的伤害。吸烟会造成慢性阻塞性肺炎、高血压、冠心病等心血管疾病,以及消化不良、厌食等消化系统疾病。孕妇吸烟还易造成自发性流产、胎儿发育迟缓和新生儿低体重等。除此之外,吸烟还会对口腔健康造成很大影响。
吸烟加重牙周病
牙周病是指发生在牙周支持组织的各种疾病,是人类最古老,最普遍的疾病之一。目前,牙周病主要包括牙龈病和牙周炎两大类,前者只发生在牙龈组织,而后者则是累及四种牙周支持组织(牙龈、牙周膜、牙槽骨和牙骨质)的慢性感染性疾病,往往引发牙周支持组织的炎性破坏,其主要临床表现是牙龈炎症、出血、牙周袋形成、牙槽骨吸收、牙槽骨高度降低、牙齿松动、移位、咀嚼无力,严重者牙齿可自行脱落或者导致牙齿的拔除。流行病学调查显示牙周炎是我国成年人丧失牙齿的首位原因。
吸烟是牙周病发病的高危因素。医生普遍认为吸烟会影响局部的血液循环、体液免疫、细胞免疫、削弱口腔中性粒细胞的趋化和吞噬功能。因此,吸烟会加重牙周病的病情,同时也会影响牙周病治疗的临床疗效。
经过统计,吸烟十年者患牙周病的概率是不吸烟者的1.3倍,当吸烟16至20年时,其概率增大为8倍。这就说明,吸烟时间越长,吸烟者患牙周病的机会就越多。
吸烟会刺激牙龈,容易得牙周病,并且病情也较重。最近,瑞典的科学家证实:在严重的牙周病患者之中,80%是吸烟者;吸烟者比不吸烟者平均多缺失两颗牙。吸烟虽然不是牙周病的根本原因,却是重要的诱因之一。
吸烟致严重口腔异味
口臭是指从口腔或其他充满空气的空腔中如鼻、鼻窦、咽,所散发出的臭气,它严重影响人们的社会交往和心理健康。
吸烟会导致口腔微生物菌群发生改变,厌氧菌比例增加,同时唾液分泌减少,减少了唾液对食物残渣和脱落上皮的冲洗作用。此外,烟草里含有各种硫化物,因此吸烟人群口腔异味明显,严重影响社会交往。
据统计,80%至90% 的口臭来源于口腔。口腔内微生物腐败消化口腔滞留物质产生挥发性硫化物等异味物质是导致口臭的主要成分。有研究证实,吸烟可以使口腔中挥发性硫化物含量明显升高。烟气中含有大量的挥发性硫化物,并且大量吸烟还会形成毛舌使食物残渣滞留,唾液分泌减少,从而加剧口臭。
吸烟致牙齿着色
吸烟往往使牙齿染上黑色或黄色,特别是下前牙的舌侧牙颈部,刷牙也不易刷掉。抽烟导致牙黄的因素是因为烟草中有一些有色素的物质,吸烟以后这些物质就沉积在牙面上,久而久之就形成了非常稳定的色斑,称为烟渍,也称为烟斑。
吸烟诱发口腔白斑病
口腔白斑病(oralleukoplakia,OLK)是一种口腔科临床上较常见的疾病,表现为口腔粘膜上擦不掉的白色斑块,属于癌前病变,有转变成口腔鳞癌的潜在可能。
吸烟是口腔黏膜白斑的直接致病因素。烟草中含有酚类、醛类等各种有害物质,会直接攻击口腔黏膜上皮组织细胞,使其发生变化。吸烟时的高温,还可使口腔黏膜接触部分出现灼伤,引起口腔黏膜炎。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