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彩非遗闹新春 年味满溢“晋中风”
——跟着非遗传承人感受“晋中年味”
![]() |
石秀山、米兰英夫妇展示剪纸作品 |
![]() |
窦兵花(右)演唱开花调 |
![]() |
陈丽萍展示“醒狮兔”指帽 |
![]() |
邓晓华创作平遥木版年画作品 |
“百名优秀中青年非遗传承人”作品展,“非遗年货市集”非遗项目展,非遗美食、文创作品售卖活动,“拾年味 荟非遗”年俗体验展……1月1日至2月5日,“晋中非遗过大年”主题系列活动为全市群众节日文化餐桌呈上一道道珍馐佳肴,营造出传承、弘扬非遗文化的浓厚氛围。 本期,让我们跟着非遗传承人的脚步,感受红火热闹的“晋中年味”。
“福寿剪纸”
福兔送祝福
又是一年新春到,再剪窗花送吉祥;福寿之地福绵长,喜兔报春人欢笑。
纤毫毕现的福兔,寓意吉祥的牡丹,一刀一剪寄托着寿阳“福寿剪纸”省级非遗传承人石秀山、米兰英夫妇的新春祝福。
在2023年寿阳春晚现场,石秀山、米兰英夫妇制作了大型剪纸“福兔增寿”,为全县人民送上祝福。寿阳发布、寿阳文化等官方微信公众号鼎力推荐,两人为兔年春节制作的“福寿剪纸”作品“福兔增寿”“兔娃迎春”在网上广为流传。
“‘福寿剪纸’寄托着人们对福、寿的向往。”米兰英介绍,长70厘米、宽50厘米的“福兔增寿”糅合诸多吉祥元素;“兔娃迎春”则借用民间“家有萝卜保平安,人得长寿六畜欢”的俗语,以兔娃抱萝卜组合构图,祝愿新一年百业兴旺、人人平安。
作为非遗传承人,石秀山和米兰英致力于传统文化的弘扬,先后合作完成500余件剪纸民间艺术作品,获奖30余项。其中,剪纸《油和面雨和雪》获第四届中国民族民间工艺品博览会金奖。
“愿福兔、喜兔带来的福气、喜气,遍撒中华大地。”石秀山表示,希望带动更多年轻人拿起剪刀,给自家窗户剪出一抹中国红,为非遗文化的传承尽一点力。
“寓意好、构图妙,浓郁的乡土气息扑面而来”“精剪细作,尽得剪纸文化精髓”……评论区里,网友们纷纷留言。
春节期间,前往寿阳县文化馆金成印业分馆参观“奋进新时代 非遗进万家——寿阳县‘福寿剪纸’”展览的市民络绎不绝。除石秀山、米兰英的《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秀美寿阳》系列作品,还有非遗传承人王森玉等创作的《福禄寿喜》等作品。
“100幅作品饱含着作者对祖国、对家乡的热爱,在展示‘福寿剪纸’保护发展成果的同时,弘扬了非遗文化。”剪纸爱好者王庆祥说。(张莉芬)
开花调
唱响幸福生活
年味浓郁,绚丽灯火映衬着山城夜色。
农历正月初七一上班,左权开花调市级非遗传承人窦兵花便开始忙碌。“农历正月初十开始下乡演出,要抓紧准备。”即便已唱了20多年左权开花调,窦兵花对每次演出依然保持着慎之又慎的态度,“之前唱开花调,走哪唱哪,是自己喜欢。现在多了非遗传承人的身份,更多了一份责任。”
“一铺滩滩儿杨柳树,一片一片青……”正月里的左权将军广场上,窦兵花一曲《杨柳青》清丽优美,让现场观众如痴如醉。
这是左权开花调的魅力,也是窦兵花始终追求的动力。“透亮如流水般的嗓音,很容易让人沉醉其中,让人不由得跟着旋律哼唱起来。”一位外地游客评价。
《桃花红杏花白》《打酸枣》《会哥哥》……从农历正月初四开始,窦兵花的身影便一次次出现在各类春节演出活动中。和她一样,在她所在的左权县开花调文化发展有限公司,很多青年演员同样冒着严寒,为老百姓送上传统文艺节目,送去新春祝福。
开花调的声音回响在左权城乡间。出生于民歌之乡,师从刘改鱼、冀爱芳、李铭芳等众多左权开花调老艺术家,窦兵花觉得自己是幸运的。
第十三届全国青歌赛山西赛区二等奖、第六届中国原生民歌大赛优秀演唱奖、《唱响黄河颂中华》十六省民歌大赛最佳演唱奖……一路走来,窦兵花因开花调获奖无数。她说:“作为一名非遗传承人,走到哪里我就要把开花调唱到哪里、传承到哪里。用开花调歌唱新左权、歌唱新生活!”(史俊杰)
巧手塑面
祈愿吉祥来
“快看!这个‘醒狮兔’造型的指帽,居然是用面捏的,真不可思议!”……1月27日,在首届山西潇河新城酒店群中国年文博会年货展平遥非遗传承人联盟面塑展区,不少市民被一件件精美的彩色面塑作品所吸引,纷纷围观、讨论、拍照,并给创作者、市级非遗项目晋中面塑技艺第四代传承人陈丽萍竖起大拇指。
面塑作为传统民俗技艺,承载着民族的记忆,延续着文化的血脉,更为新春佳节带来浓浓的年味。在面塑展区,惟妙惟肖的传统“莲花”“面鱼”“面羊”、小巧精致的动物造型面塑挂件、俏皮可爱的卡通角色面塑公仔……琳琅满目,让人忍俊不禁。特别是陈丽萍新制作的2023年贺新春生肖作品“醒狮兔”指帽,兔子造型乖萌可爱,头戴色彩明亮的醒狮帽,双眼微眯,喜气洋洋。
除了面塑作品展示外,陈丽萍还在展会上现场展示面塑技艺。出生于面塑世家,制作面塑40多年,陈丽萍的面塑技艺日臻精湛。展台上,看似简单的面塑材料,经过她指尖熟练地揉搓、塑型,再用刻刀加工,一件栩栩如生的简易面人便“如获新生”。
“从大年初一参展以来,参观者源源不断,有的还上手体验。看到有这么多人对面塑感兴趣,很开心。”陈丽萍告诉记者,通过自己的守护和坚持,让晋中面塑走入大众视线,让更多人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这便是她参展的意义。
陈丽萍还在平遥非遗体验馆设立了面塑非遗体验区,通过展示、制作、销售、研学体验等多种方式传承、传播面塑文化。陈丽萍表示:“在面塑技艺这一非遗文化传承的道路上,我将坚定不移地走下去!”(李娟)
一针一线
绣出新气象
各种样式的挂饰、漂亮的椅披……农历正月初八,在灵石县静升古镇非遗传习所,市级非遗项目王家刺绣和王家布艺第三代传承人赵程辉正在为游客展示自己设计创作的各类文创产品。
一根绣花针、几扎不同色彩的蚕丝线……在赵程辉灵巧的双手间,年味弥漫开来。
“春节嘛,就要讲究喜庆。今年,我们公司设计制作的每一件文创作品都寓意福气多多!”赵程辉说话间,用笔勾勒着一只兔子的轮廓。
民间布艺是布上的艺术。以针为笔,以布为纸,是赵程辉的日常工作状态。在赵程辉不大的工作台上,几个与兔相关的摆件活灵活现。“每年春节,我们都会创作与十二生肖相关的文创产品,这是对年俗的一种传承。”赵程辉说,与普通刺绣不同,民间布艺在于创作立体刺绣,通过粘、贴、缝、堆等手法,展现布艺的美感。
作为非遗传承人,赵程辉对民间布艺的传承有着自己的理解。她说,她从事刺绣的优势在于,能在审美上融入更多的晋商元素,由此创作的文创作品总会让人们眼前一亮。
“2021年,我开始设计开发晋绣特色婚礼产品,如各类婚服、拜垫、盖头、马鞍、椅披等极具地方特色的非遗文创产品。”赵程辉介绍,今年,在灵石县静升古镇民俗年活动中,“王员外招女婿”节目中演员所用的服装、道具等都由她设计制作。赵程辉说:“我们开发的婚礼服装中,喜娘服、喜婆婆服属标准的清代风格古装,在王家大院这样的晋商文化大院展示显得尤其有特色。游客可穿上我们做的古装,在静升古镇拍照留念,很有纪念意义。”
(张凯鹏)
一刀一笔
刻录着美好
“连年有余”“福在眼前”……春节期间,走进2023“我们的节日·春节——平遥中国年”创意市集,一幅幅精美的木版年画既传递出浓浓的年味,又让人们感受到了中华民俗文化的魅力。
平遥木版年画市级非遗传承人、平遥县言容堂木版年画传习所负责人邓晓华介绍,平遥木版年画由来已久,木刻彩绘本现于唐代,明清时期木版印刷和绘色被广泛用于年画印刷。年画内容以神祇文化为主,继而发展成为神祇文化与节日欢乐吉祥多元文化相融合的民间美术形式,表达人们对平安、幸福、美好生活的向往。
年画从历史中走来,曾引领潮流和时尚。在国家、省、市、县的重视下,2014年,平遥木版年画被列入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2022年,申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
今年51岁的邓晓华和妻子赵彩霞为平遥木版年画第四代传承人。受父辈影响,年少时邓晓华酷爱美术,成年后从事篆刻和瓦当收藏。2009年,联合国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基金会与平遥县政府合作,对平遥纱阁戏人、木版年画、柳编、根雕神像四个项目进行挖掘与传承。得此机遇,邓晓华开始了平遥木版年画的整理恢复工作,并于2017年在古城内成立平遥县言容堂木版年画传习所,通过身体力行的挖掘、整理、复制、创新,让已经消失的木版年画重现生机。
邓晓华说:“平遥木版年画有三大特点:原始性、本真性和唯一性,因为它保留了最原始的单板手工制作工艺,是雕版印刷术和民俗文化、佛教文化、神话传说的融合,每一幅年画都是独特、无重复的。”
靠着邓晓华夫妇的苦心经营,传习所如今展示的作品包括前期复原复制作品、后期创新作品、与现代融合发展作品等。近年来,该传习所与职业技术学校、文化公司等合作,研究开发文创产品、工艺作品等,力争让平遥木版年画“入世”更“融世”。
(闫淑娟)
百虎百态
纳吉送福来
“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布老虎是一种民间工艺品,是平安、吉祥的象征。生活中,有的人喜欢拿来收藏,有的人作为礼品馈赠亲友。”农历正月初八,县级非遗传承人张世宝边介绍,边耐心绘制虎身。
走进张世宝的聚缘工艺品加工店,店内陈列着上百个大小不一、造型各异的布老虎。“每一个都是纯手工制作,缝制两天,彩绘一天,可以说是百虎百态。”张世宝说。
一把剪刀,一块布料,一点一点勾勒图样,一针一线缝制拼合,再加入填充物,一只虎虎生威、憨态可掬的布老虎就完工了。从小看着母亲缝制布老虎,耳濡目染中,张世宝对手工艺品情有独钟。
“我曾在北京学习工作八年,如今用在布老虎身上的工笔画就是那时练就的。”张世宝说,一次,他在收拾母亲遗物时,发现了布老虎的裁剪样板,决心把这门手艺重新捡起来,传下去。
传承中有创新,循古中有发展。在布老虎的加工过程中,张世宝把布老虎的填充物从棉花、锯末、谷糠等换成了镇静安神、气味芳香的崖柏粉,在绘制布老虎身上的图案时发挥自己的工笔画特长,牡丹、如意、石榴、荷花等悉数“闪亮登场”,寓意更加丰富,寄托越发美好。他说,在布老虎的制作过程中,每一道工序都非常重要,稍有疏忽,结果就会不尽人意。
“今年春节,通过线上和线下两种方式,我的布老虎已销往全国。”新的一年,张世宝希望推动这门老手艺传承发展,也期待自己的布老虎走进千家万户,为人们带去幸福和吉祥。(闫晓媛)
本版策划:路丽华
本版统筹:张莉芬
本版摄影:曹 伟 杨 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