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看麦田千重浪 颗粒归仓稳当当
![]() |
① |
![]() |
② |
“三夏”时节,麦浪滚滚。
骄阳下、田野里,农户加强田间管理、抢收成熟小麦,为全年增产丰收打好基础。一台台收割机穿梭在金黄的麦田里,一个个麦穗脱粒后运回粮仓。
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全市上下深入实施国家粮食安全战略,坚持藏粮于地、藏粮于技,全面做好“三夏”麦收工作为全年粮食安全夯实基础。
放眼晋中大地,田间地头徐徐铺展开一幅金灿灿的夏收画卷——
部署
早字当头抢当先
“三夏”时节,麦浪滚滚。
连日来,在我市平川各地,360台联合收割机穿梭在麦田里,绘就一幅壮丽的丰收画卷。从6月20日开始,我市小麦机收作业自灵石县由南向北全面展开,目前10.02万亩小麦机收工作已接近尾声。
“以前每到夏收,麦田里都是人工割麦的繁忙景象,收割一块麦田至少要三四天。现在都是机械化了,一块田两三个小时就收割完了,收割、脱粒、装车一气呵成。”小麦丰收在望,介休市义棠镇郭壁村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主任任年生喜不自胜。
小麦颗粒归仓,市现代农业产业发展中心农机推广站副站长胡晓霞悬了几天的心放下了:“就怕这几天下雨。好在都是晴好天气,非常有利于机收作业!”
胡晓霞介绍,进入“三夏”作业以来,我市农机部门主打一个“抢”字,立足一个“快”字,坚持早安排、早准备、早启动,在“三夏”作业开始之前就制定了《晋中市现代农业产业发展中心关于做好“三夏”农机化生产工作的通知》《晋中市关于做好2023年“三夏”小麦机收应急预案》,平川六县(区、市)全部开通并向社会广泛发布小麦机收热线电话,24小时值班值守,对种粮农户、农机手反映的困难问题“接诉即办、个案协调”。
“夏收作业预计在6月底全部结束。”市现代农业产业发展中心副主任郭侠军介绍,为确保小麦丰产丰收,我市提前对890名农机手进行了安全生产技术培训,并对140余台联合收割机安装了北斗农机作业监控系统,建立机具维修服务队11个,设立收割机配件供应点23个,储备易损零配件价值38万余元,形成了夏收作业联合收割机3公里服务圈,使夏收工作秩序井然、速战速决。(史俊杰)
安全
多管齐下保粮安
“大叔,别急,收割机马上到位。”“师傅,辛苦了。切记要把人身安全放在第一位。”6月23日,介休市义棠镇镇长李静和同事们走进田间地头,一边了解农户麦收情况、现场协调联合收割机械,一边提醒大家注意农机使用等安全问题。
连续几天的高温,加快了夏收的节奏。
介休是晋中小麦主产区。“保证4.5万亩小麦应收尽收,病虫害防治和机收安全很关键。”介休市农业产业发展中心副主任刘少卿介绍,夏收前,农业部门安排农技人员进村入户抓好小麦后期田管,加力推动“一喷三防”等增产措施落实,做好小麦穗期蚜虫、白粉病等防治工作,保大穗、增粒重,实现“龙口夺食”。
为了保证全市麦收有机可用、有件能换、有油可加、有人可用,介休多管齐下解决农机安全问题。连日来,在介休高速口设立的外地农机接待站,专门开通“绿色通道”及周到的服务,方便了外地来介休收麦的农机手们。在介休市内的各个中石化加油站,农机用油不仅享受每升0.5元的优惠,还可以优先供应。同时,9支“三夏”机收应急服务队深入一线,负责机收小麦作业供需对接、动态跟踪机具落实到位、提早发现解决困难问题等工作。
“在做好农机保障的基础上,除了深入宣传农机安全和道路交通安全外,引导村民筑牢‘三夏’期间的防火‘安全墙’是夏收季节的一项重要工作。”李静说,义棠镇要求各村严格落实秸秆禁烧制度,将秸秆禁烧任务细化到田、责任落实到人、具体负责到地,确保全镇范围内“不燃一把火、不冒一处烟、不见一处黑斑”;各村通过喇叭、入户宣传等形式,向村民宣传焚烧秸秆的危害性,让安全夏收夏管的理念深入人心。
打好“三夏”主动仗,扛稳粮安肩头责。李静说,“三夏”工作刚刚开始,该镇将继续坚持“抢夏收、保安全”不放松,以更大的力度、更实的举措、更全的考虑,全面投入夏收夏种夏管工作中,确保让农民有个好收成。
麦收工作以来,我市各县(区、市)各乡镇、街道党员干部除下沉农业生产一线服务麦收工作外,还纷纷当起安全宣传员,保障全市“三夏”生产快速推进。(张凯鹏)
增效
机收减损促增产
晨光熹微,收割机的轰鸣声打破麦田的静谧。6月24日一大早,时针刚指向“4”的方向,介休市义安镇东大期村的剌海俊已经驾驶着收割机出发了。
“麦子熟了,收割越早、损失越少。”在前不久于宋古乡东段屯村举办的晋中市小麦机收减损技术大比武活动中,剌海俊以0.109%的机收低损失率摘得冠军。连日来,剌海俊和他的收割机供不应求,麦收“订单”一个接着一个。
影响机收减损率的因素,除了麦子的成熟度,跟农机手的操作息息相关。“要根据麦子的高低,及时调整割台和拔笼的高低、风扇风力的大小”,剌海俊是村里农机合作社的骨干成员,他的机收减损技术,除了来自父辈的传承和自己的摸索,更多来自省、市农业部门和农技专家持续的知识灌输和技术指导。
6月20日,介休4.5万亩小麦机收“开镰”,剌海俊与全市合作社农机手聆听了省农机发展中心高级工程师崔可嘉关于小麦机收减损的现场培训。剌海俊说:“对小麦机收减损的意义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作业质量标准和机具调试的讲解也很有针对性,很受启发。”
减损就是增产,降耗就是增收。围绕小麦夏收,市、县农业部门全面推广粮食机收减损技术,通过举办宣传培训、现场指导、机收比武等活动,增强农机手机收减损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助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
在介休、祁县、太谷、平遥、灵石等县(区、市),“三夏”服务专班深入10.02万亩小麦种植区,通过手把手的指导,推进小麦机收提质减损。6月21日,太谷区现代农业产业发展中心农机推广站站长白玉翠和同事们深入胡村镇朝阳村、南阳村,对收割机开展损失量和损失率测定,指导农机手调试机具。
介休小麦机收机械化率达97.26%。9支“三夏”机收应急服务队深入麦收一线,9名农机服务专家包乡镇,28名乡镇农技人员面向全市119个村、11255户,包村到户、到地块,为小麦机收减损提供强有力的人力、物力以及技术支撑。
“0.6万亩旱地小麦收割完了,3.9万亩水地小麦正收尾。”介休市农业产业发展中心农机推广站负责人闫月琴介绍。
丰收在即,麦场上,一堆一垛的金色麦粒,映照出农民脸上由衷的喜悦。
(张莉芬)
提速
农机轰鸣争农时
“三夏”时节,麦田流“金”。沃野之上,农机驶过滚滚麦浪,金色颗粒尽数归仓。
从6月20日起,我市10.02万亩小麦“开镰”收割,全市360台联合收割机奔赴平川各县(区、市)麦田“龙口夺食”,助力农业生产提质增效。
“小麦成熟后适收期只有3至5天,必须争分夺秒。”6月24日,在田间忙碌了一天,天黑后,祁县旺达农机合作社社长刘志勇才闲下来,向记者介绍道,“夏收时非常忙,我们合作社共有36台收割机,哪里有活,我们就去哪里干。5月底,农机手们开着收割机出发,前往河北、河南的十余个县市收割,到6月中旬返回祁县,在东观及周边继续夏收。目前,本地夏收已近尾声。”
麦收期间,刘志勇和农机手们顶着烈日、加班加点,联合收割机的轰鸣声,从黎明一直响到黄昏。
刘志勇介绍,收割之前,他对合作社所有农机手进行了安全生产技术培训,提前组织农机手对机械进行检修,讲解农机安全技术操作和维修知识。每从一个地方收割回来,都要彻底对机械检修一遍,确保下一次出工时,能够安全、有效地完成。
烈日当头,和天气一样火热的还有介休市义棠镇诚信农机合作社社长韩永李。作为土生土长的介休人,韩永李初中毕业后就开始开拖拉机,他既是农机合作社社长,又精通各种农机具维修,被当地农机手称为“农机专家”,是介休4.5万亩小麦颗粒归仓的坚实“后盾”。
“如果收割机出现问题,只要一个电话,我们的维修车就能开到地头,半小时内解决问题。”韩永李说。诚信农机合作社有50多台机具,是当地有名的“农机大户”,夏收、秋收,收获的季节,亦是他们“收获”的时候。
在隆隆机声中,全市10.02万亩小麦逐渐颗粒归仓,不久后便可走上很多家庭的餐桌。
(闫淑娟)
收获
丰收喜悦溢心间
骄阳似火,麦香沁心,炎炎烈日挡不住农民夏收的脚步。“近期天气持续晴好,麦收期间基本没雨,真正实现了颗粒归仓。”6月23日,介休市宋古乡东段屯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主任钮贵明手捧着金灿灿的小麦,高兴地说。
“今年真开心,小麦不仅产量高,价格也好。”东段屯村种植户贾金亮承包着70亩地,其中30亩是小麦,他介绍,以前是人工收麦,一人一天起早贪黑,也就能割两三亩,现在条件好了,使用收割机一天就可以收完。在贾金亮家里,田里干活需要的拖拉机、收割机、插秧机等一应俱全,忙完自己地里的活,他还能开着农机出去干活挣钱。
“村里总共种植小麦2300亩,刚刚全部收割完成。”今年52岁的钮贵明,当了21年村干部,农忙时节,每天都要往地里跑三五趟,哪家地里有了病虫害,哪家该浇水施肥了,他都门儿清。他说,小麦收割期最怕的就是阴雨天,会出现倒伏、发芽、发霉的情况,影响收成,今年的天气很给力,趁着好天气,大家都加紧收割。
眼看着,村民的小麦都收完了,地闲下了,钮贵明马上又开始张罗村里的500亩大葱种植。6月24日清晨3时46分,钮贵明便起床了,开车拉葱苗,然后下种,这样的起早贪黑他说要持续一个半月。
一地两茬,收入翻番。种葱,钮贵明是一把好手,他带领村民流转土地,改良土质,多方联系农业技术专家指导科学育苗,施肥、播种、排涝、除草等各个环节,他都会督促到位,希望能给村集体和种植户一个好的收入。
据了解,目前宋古乡万余亩小麦夏收任务已完成八成,余下的正在加紧收割,一颗颗金灿灿的麦粒从卸粮口“喷涌”而出,一份份“三夏”时节丰收的喜悦也在田地里、村民间溢满。
(闫晓媛)
本版策划、统筹:张莉芬
本版摄影:张浩亮
报眉设计:赵向文
图片说明:
①技术员测定收割机机损情况
②农民脸上溢满丰收的喜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