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抑郁症,这些请了解一下!
说到抑郁症,大家对它并不陌生,但其实要了解的还有很多。有人认为,抑郁症不是病,而是娇气、矫情、抗压能力差的表现,无需治疗。真的是这样吗?
抑郁症是什么?
成都市第四人民医院主治医师、四川省神经科学委员会会员蔡晓介绍,抑郁症是一种常见的精神疾病,就像是大脑的“重感冒”,既不可耻也不可怕,正确认识、勇敢面对,才能走出阴霾,重获心灵阳光。
据了解,目前全球大概有3.5亿人罹患抑郁症,但还有不少人患病而不自知,或者出于病耻感不愿意接受系统诊疗,甚至有患者去医院治病却被家人阻挠。同时,很多人对抑郁症有根深蒂固的误解,认为抑郁症就是太“作”、太矫情,这种污蔑化加剧了抑郁症患者的痛苦及就诊意愿。
抑郁症典型症状有哪些?
蔡晓介绍,抑郁症症状繁多,实际上每个患者一开始所表现出来的症状会存在一定的个体差异。
抑郁症典型症状可以分为情感症状、认知症状和躯体症状三类。
情感症状的表现主要为情绪低落、兴趣减退或快感缺失。通常会出现几乎每天大部分时间存在低落的心境,一般不随环境变化而变化,不能从平日从事的活动中收获乐趣的情况;认知症状主要表现为对近期发生事情的记忆力下降、注意力不能集中、信息加工能力减退、对自我和周围环境漠不关心等。严重时会产生“三无症状”,即无用、无助和无望及自责、自罪或自杀的“三自症状”;躯体症状的表现主要为睡眠障碍、饮食及体重障碍、精力丧失以及其他非特异性躯体症状。会出现入睡困难、睡眠轻浅、多梦、早醒、睡眠感缺失、食欲下降和体重减轻、头痛、背痛等躯体任何部位的疼痛等多种表现。
什么导致了抑郁症?
“抑郁症是多种因素造成的精神疾病,具体的发病机制目前还不明确。目前可以确定的是,遗传因素、神经生化因素和心理社会因素等对此病的发生均有明显影响。”蔡晓介绍。
据了解,抑郁症还和个人的家庭教育和成长经历有关。比如,在童年时期遭受过忽视或者虐待的人,长大以后往往更容易患上抑郁症。另外,一些生命中的创伤性事件,比如自然灾害、亲人离世、后天残疾等,也会成为引发抑郁症的导火索。
“总之,抑郁症的成因非常复杂,基因、成长环境、应激事件等各个因素互相交织,共同作用在生命的每一个节点,触发了这场大脑的‘重感冒’。”蔡晓说。
抑郁症发病时有哪些征兆?
抑郁也是人的一种正常情绪,所以抑郁症在初期的表现并不明显,导致很多人产生了错误的判断,即使身体出现了异样也后知后觉,当抑郁症发病时会有哪些征兆呢?
超越界限:重庆三一八医院精神心理科副主任医师李建明表示,如果因为某个特定的事件,比如失业或分手而沮丧,这可能是正常的、短暂的悲伤。但如果感到绝望、哭泣或每天都很“空洞”无聊,并且持续2周以上,这可能就是临床抑郁症了。
睡眠变化:睡眠习惯的改变,如失眠、入睡困难、嗜睡,可能是一个警告信号。睡眠缺乏会引起或加重抑郁症的相关症状,如疲劳。
易怒:抑郁症会表现为易怒和愤怒,这使得患者很难处理日常压力。抑郁时,男性比女性更容易鲁莽行事,甚至有时会发生暴力行为。
没有价值感:自我憎恨和内疚的感觉会重新回来,或者无法控制内心对自己的批评,注意力总是放在失败的内容上。
疲劳:抑郁会让人觉得太累,无力洗盘子、做家务,甚至穿衣服。不吃饭,或者吃不健康的食物,都会加重疲劳。良好的营养、锻炼和睡眠可以帮助对抗疲劳。
抑郁症的治疗方法有哪些?
蔡晓介绍,目前主流的抑郁症治疗是“药物治疗+心理治疗+物理治疗”的综合干预方法。经过抗抑郁治疗,大部分患者的抑郁症状会缓解。“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减少日常压力和焦虑,找到自己喜欢的活动和爱好;及早治疗身体疾病,避免并发症的发生;定期进行身体和心理健康检查等方式,都有助于我们预防抑郁症。”
蔡晓呼吁,如果身边有抑郁症亲友,可以鼓励他们多运动,多陪伴和倾听,向他们释放出理解的信号,也可以在恰当的时候跟他们开诚布公地讨论抑郁症这种疾病,共同了解相关知识,或者直接帮他们预约专业的医生,陪他们一起就诊。
如何预防抑郁症?
不勉强自己:做不到的事不要勉强自己去做,和周围人商量,请他们来帮忙,或是请他们给自己出出主意。
每天好好睡觉:睡眠不足会消耗身体的能量,这是造成情绪低落的原因之一。
有意识地留出休息的时间:越是工作繁忙,就越是要把休息日的休闲固定下来,彻彻底底忘掉工作去休息,否则就会积攒压力。
享受兴趣爱好:如果有能让自己高兴的事,就能成功地转换心情。自己一个人就能做的消遣也可以,能够和朋友们一起高高兴兴地做的事也挺不错。这种爱好不要只有一个,而是培养多种爱好,这样才能有效地消除压力。
降低以往的目标:降低以往的目标,缩小现实及理想之间的差距。压力是由于这种过大的差距而产生的,因此一旦差距缩小了,压力也能减少。
(本版内容摘自人民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