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2月8日 星期版面导航首页|晋中日报|晋中晚报
下一篇2023年12月8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不容忽视的儿童多动症

晋中市第一人民医院儿科 刘慧婷

作者简介

刘慧婷,硕士研究生,晋中市第一人民医院儿科副主任医师。2008年毕业于山西医科大学七年制临床医学系。

 

多动症是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综合征(ADHD)的简称,以异常多动、注意力障碍为主要特点。其病因不明,多数学者认为除轻微脑功能损伤外,与家庭教育方式、遗传、精神因素和饮食等有关。

多动症的临床表现有哪些?

多动症近年来有逐渐上升趋势,虽然爱玩是孩子的天性,但如果孩子出现以下表现,家长就要警惕了。

1.活动过度,孩子入学后小动作不断,坐不住、爱插嘴、骚扰他人、惹是生非;

2.注意力难集中,孩子易受外界干扰、分心、作业完成困难;

3.情绪冲动任性,孩子缺乏等待和控制、需要立即满足,稍有不如意就大哭大闹,甚至伤人毁物,行为不计后果;

4.学习成绩不佳;

5.动作不协调,如翻掌、对指、指鼻不灵活等。

多动症需要治疗吗?

有些家长在认识上存在误区。有些家长认为多动症没有有效的治疗办法,也有些家长认为不需要特殊的矫治,随着年龄的增长,儿童多动症可以不治自愈。国内外临床观察研究发现,规范治疗与放任不管其预后差别很大,特别是早期,如果不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可使病情迁延,最终可能发展成为“成人多动症”,或伴发品行障碍,影响一个人的发展及前途命运。因此,早期规范、有效的综合矫治至关重要。

多动症如何诊断?

多动症患儿诊断标准要求在一种以上场合中表现出行为异常,所以需要家长和老师共同提供信息。要得到正确诊断,必须请专业人员进行评估。诊断多动症的过程应包括:

1.向儿童的父母或其监护人详细询问病史;

2.检查儿童的体格及精神状态;

3.评估儿童的一般健康状况和神经系统状态;

4.评定儿童的认知能力及学习成绩;

5.应用多动症患儿家长和老师评分量表;

6.临床实际观察,必要时可考虑学校的报告和其它附加评定(如会话、语言能力等)。这些有助于我们把多动症患儿与家长或老师误将正常行为视为异常而认为患病的正常儿童区别开来,避免漏诊、误诊和过多诊断。

多动症如何治疗?家长和学校如何应对?

临床治疗儿童多动症主要采用心理治疗、行为矫正或药物治疗。

心理治疗、行为矫正治疗采用:

1.表扬和鼓励等支持性心理治疗的正面引导,提高患儿学习的主动性,克服注意力涣散和多动行为;

2.减少儿童的过多活动和不良行为,安排一定的训练程序,如使患儿学会在恰当的时间和地点安静地坐着,可用一些小游戏进行积极强化训练;

3.对经常发脾气、尖叫等不满意行为,采用“消退”和“强化”结合的方法,即对不满意行为不予理睬、满意行为给予奖励。

4.对品行障碍的患儿如打人、骂人,偷窃等行为可试用“职责消退训练”的方法,以矫正患儿的不满意行为。

如果单纯的心理治疗、行为矫正治疗或药物治疗效果欠佳,就采用综合治疗,先用药物治疗,再采用心理治疗、行为矫正治疗,随后逐渐撤掉药物。但是,药物治疗不能代替教育,要调整家庭环境,消除种种紧张刺激,严格作息时间,改进教学方法。对患儿本人要加强个别教育,消除自卑感和消极情绪,增强信心。通过训练来增进全身协调动作和延长注意力集中时间,随之撤掉药物。

通过临床实践,综合治疗儿童多动症已获得良好的效果,同时可减轻药物的副作用。上述行为矫正方法,不仅限于医院,患儿家长、老师也应掌握行为矫正的一般常识和矫正技巧,家长对该病有一定的认识,且密切配合治疗,及时与医生和老师沟通,并进行长期的训练,才能取得满意疗效。

抽动症和多动症的区别:

抽动症和多动症可同时存在。抽动症在儿童期也很常见,抽动为突然的、快速的、反复的、非节律性的运动或发声。简单的抽动包括眨眼、耸肩和伸展四肢、清嗓子、吸鼻子和由膈肌或咽喉肌收缩引起的呼噜声。复杂抽动持续时间长(即数秒)且通常包括简单抽动的组合,例如同时转头和耸肩。复杂抽动看似是有目的的,例如抽动样性或秽亵的姿势(秽行症)或抽动样的模仿他人动作(模仿动作)。高达20%的儿童在发育过程中会出现运动性抽动,但通常仅出现数周或数月,轻者通过心理治疗可缓解,重者需要药物干预。

儿童正处于性格形成和行为习惯养成的重要阶段。在这个阶段对患儿异常行为、心理问题进行有效的干预治疗,可收到更好的效果。

晋中市第一人民医院儿科心理门诊预约电话:0354—2053019。

所有内容为晋中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