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2月7日 星期版面导航首页|晋中日报|晋中晚报
上一篇  下一篇2024年2月7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孩子咳不停,如何科学止咳?

晋中市第一人民医院儿科 徐艳艳

作者简介

徐艳艳,副主任医师,晋中市第一人民医院儿科副主任。山西省医学会儿科分会呼吸学组委员,山西省医学会儿科分会重症学组委员,山西省妇幼保健协会儿童呼吸系统疾病防治专业委员会委员。晋中市医学会儿科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兼秘书,晋中市医师协会副会长。

天寒地冻,呼吸道感染病患增多,又到一年“咳嗽”季,儿科门诊充斥着许多“咳咳咳……”的声音,该如何科学止咳?今天我们来一起了解一下。

什么是小儿咳嗽?儿童咳嗽为何需要重视?

咳嗽是儿童呼吸道疾病最常见的一种症状,很多呼吸系统疾病都有咳嗽症状。这是机体对呼吸道刺激的保护性反射,在清除呼吸道分泌物、病原、异物,防御呼吸道感染,保持呼吸功能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由于儿童咳嗽反射较弱,痰液容易在气道内潴留引起气道阻塞,可导致低氧血症及高碳酸血症,严重者出现呼吸衰竭;可加重肺部病理改变或继发新的感染,与炎症、阻塞形成恶性循环;可削弱抗菌药物气道内抗菌效应;可不断刺激气道感受器传入神经而加重咳嗽,影响儿童身心健康及家庭生活质量。因此,临床针对儿童咳嗽咳痰及时的祛痰止咳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小儿咳嗽常见原因有哪些?

儿童急性咳嗽咳痰常见病因:由病毒、细菌、不典型病原等引起的气管炎、支气管炎、毛细支气管炎、肺炎等急性呼吸道感染是儿童咳嗽咳痰最常见的病因。其次是呼吸道非感染性因素,如环境过敏原、烟雾刺激,温度、湿度变化,物理、化学因素等刺激气道慢性炎症,黏液分泌增加,导致急性咳嗽咳痰发作,尤其需要关注室内被动吸烟环境。其他如先天性心肺发育异常等都可因呼吸道感染或非感染的诱因出现急性咳嗽咳痰。

儿童慢性咳嗽咳痰常见病因:常见病因包括上气道咳嗽综合征、哮喘合并感染、迁延性细菌性支气管炎与慢性化脓性肺病、支气管扩张、百日咳及类百日咳综合征、气管支气管结核、气管支气管异物。少见病因包括喉-气管-支气管软化、原发性纤毛运动障碍、囊性纤维化等。

止咳化痰药物有哪些?如何选择?

1、镇咳药:一般情况下,不建议儿童使用镇咳药。如果孩子出现剧烈干咳(无痰的咳嗽),影响睡眠和日常活动,可以酌情口服镇咳药,代表药物有右美沙芬、福尔可定等。

2、祛痰药:药理学祛痰药物分为痰液稀释剂和黏液溶解剂。临床根据祛痰止咳药物作用机制不同可分为黏液溶解剂、黏液动力促进剂、黏液调节剂、痰液清除剂等。使用祛痰药的目的是帮助儿童把痰液排出来,家长们一定要注意,祛痰药不能与镇咳药合用。

黏液溶解剂主要作用是降低黏液的黏度,代表药物为N-乙酰半胱氨酸(NAC),常用于浓稠黏液分泌物过多的疾病。

粘液动力促进剂通过促进气道黏膜纤毛摆动,减少黏液与气道上皮黏附,改善黏液清除动力学,帮助排痰,代表药物有氨溴索、氨溴特罗、桃金娘油、大环内酯类药物。

黏液调节剂通过降低黏膜杯状细胞和黏液细胞过度分泌,减少气道分泌物的产生,代表药物有抗胆碱能药,包括短效的异丙托溴铵和长效的噻托溴铵、糖皮质激素、羧甲司坦等。

黏液清除剂通过增加黏蛋白分泌和(或)黏液水合作用,使黏液量增多,痰液易被咳出,临床多使用高渗性盐水(3%-7%氯化钠溶液),不能耐受者可选择3%高渗盐水。

恶心性祛痰药经口服后刺激胃黏膜通过迷走神经反射,促进支气管腺体分泌增加,使痰液稀释;同时药物分泌至呼吸道,提供管腔渗透压,保留水分而稀释痰液,可引起恶心、呕吐的感觉,代表药物有氯化铵、愈创木酚甘油醚等。

3、中成药:中医认为小儿生理特点具有“三有余,四不足”,即阳常有余,阴常不足;肝常有余,心常有余,肺常不足,脾常不足,肾常不足。加之肺为娇脏,肺主气司呼吸,所以小儿易患呼吸系统疾病。咳痰的病理基础常与中医理论“脾为生痰之源,肺为贮痰之器”相关。《医学正传》有云:“欲治咳嗽者,当宜治痰为先。”宣肃肺气,化痰止咳是肺系疾病基本治疗原则。痰液色白清稀者见于呼吸道感染早期,中成药推荐通宣理肺颗粒等。若痰液由色白清稀转色黄者,中成药推荐麻芩止咳糖浆、小儿荆杏止咳颗粒。痰液色黄质稀者见于呼吸道感染急性期,中成药推荐金振口服液、肺力咳合剂、安儿宁颗粒、清宣止咳颗粒、竹沥颗粒等。痰液色黄黏稠者见于下呼吸道感染急性期,中成药推荐小儿咳喘颗粒、小儿咳喘灵口服液、小儿肺热咳喘口服液。痰液色白黏稠者见于呼吸道感染恢复期,中成药推荐小儿化痰止咳颗粒、小儿消积止咳口服液、参苓白术颗粒等。(注:具体药物选择应该在医师或药师指导下进行)。

咳嗽患儿如何护理?饮食如何安排?

咳嗽患儿居家护理应注意保持室内合适的温度、湿度。注意多休息,避免剧烈运动。婴幼儿不会咳痰,应避免孩子长时间平卧,可采取侧卧,或拍背帮助孩子排痰。如小婴儿吐沫明显增多,或嗓子呼噜明显加重,出现呼吸费力、发绀等表现时,需要及时到医院就诊。对于反复发作咳嗽如哮喘儿童,需关注其心理状态,必要时给予心理疏导和治疗。

咳嗽患儿应该以清淡饮食为主,避免吃辛辣刺激性食物,不要吃太甜和太咸的食物。保证孩子每日正常的液体摄入、优质蛋白摄入,均衡饮食,多吃新鲜的蔬菜、水果等。此外,还要避免睡前进食较多流食、半流食。

以上科普内容参照最新版《儿童祛痰止咳治疗专家共识》。

所有内容为晋中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