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缺乏”——婴幼儿不容忽视的健康问题
晋中市妇幼保健院保健部主任 张丽芳
作者简介
张丽芳,大学本科,副主任医师, 晋中市妇幼保健院保健部主任,晋中市妇女儿童群体保健辖区管理工作负责人,晋中市0-6岁儿童健康管理项目负责人、专家组成员,多年来深入基层对辖区各县(区、市)0-6岁儿童健康管理工作进行调研、督导,分析并掌握全市0-6岁儿童健康状况。
众所周知,缺铁会导致缺铁性贫血,但缺铁对婴幼儿的危害却远不只是贫血。
一、婴幼儿“铁缺乏”的危害
1、缺铁会导致婴幼儿生长发育迟缓,比如毛发生长迟、出牙迟,说话、站立、行走迟,运动能力降低、协调性差,甚至身高、体重会增长缓慢;还会出现口唇、指甲、皮肤苍白无血色,头晕眼花,头发枯黄无光泽等状况。
2、长期缺铁,会导致婴幼儿免疫力降低,尤其抗感染能力下降,容易患口腔炎、舌炎、唇炎,食欲不振,胃酸分泌减少,甚至萎缩性胃炎,从而导致吸收不良。
3、最重要的是,长期缺铁可能影响婴幼儿大脑的发育,包括智力和情感方面都会受到影响,出现记忆力低下,注意力不集中,反应慢、精神不振或烦躁不安、易怒等。尤其3岁以前是大脑发育的一个黄金时期、一个机会窗口,这个时期一旦损伤,将无法挽回。联合国儿童基金会研究报告显示,缺铁性贫血的儿童,其智商较正常儿童平均低 9 个点;我国研究者发现缺铁性贫血儿童的运动和智能发展指数较正常儿童低得更多。因此,铁缺乏对儿童学习及成年后的就业都有着重大影响。
二、婴幼儿“铁缺乏”的常见原因
1、母亲在怀孕期间铁元素摄入不足,体内严重缺乏。由于胎儿本身在母体内发育所需的铁元素较多,而母体在怀孕期间未能提供给胎儿充足的铁元素,致使婴儿出生时其本身的含铁量相对较少。
2、喂养不合理、辅食添加不合理或不及时而导致的婴幼儿缺铁。由于母乳中铁含量少,婴幼儿出生时体内储存的铁元素在6个月内基本用完,而此时婴幼儿正处于快速生长发育阶段,进入出生后的第一个生长高峰,对铁元素的需求不断扩大,若不及时添加含铁辅食、补充铁元素,就容易引起缺铁。
3、偏食、挑食或饮食较单调。由于对饮食挑剔或仅吃几种自己喜欢或习惯的食物,对不感兴趣的食物吃得少或不吃,含铁丰富的食物摄入较少,造成营养失衡、铁元素摄入不足。
4、铁元素吸收障碍。由于婴幼儿消化功能不够完善,易出现腹泻、呕吐或各种急慢性疾病,直接影响食欲和正常的胃肠道吸收功能,进而打破铁元素摄入平衡,影响机体对铁元素的吸收利用。
三、怎样预防婴幼儿“铁缺乏”
1、坚持母乳喂养。母乳中铁吸收利用率高,混合喂养或人工喂养的宝宝,应采用强化铁的配方奶粉,6个月后及时添加辅食,并从含铁米粉开始添加。
2、均衡饮食。避免偏食、挑食,多吃富含铁的食物,如红肉、肝脏、猪血、鸭血,黑木耳、紫菜、芝麻、黄豆、豆腐皮、香菇干、葡萄干、核桃等。
3、适当补充富含维生素的新鲜蔬菜、水果,可以改善膳食中铁的消化吸收率。
四、怎样判断婴幼儿“铁缺乏”
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0-6岁儿童健康管理中,要求婴儿6-8月龄免费检测一次血红蛋白(血常规),以后每半年检测一次,目的是及早发现婴幼儿是否缺铁,以便及时采取积极有效的干预措施。但是部分家长可能对血红蛋白的检测意义认识不到位、依从性不高,有的家长没有按时给孩子检测,有的家长即使给孩子检测了,也没有听从医生的指导,积极治疗、按时复查,使得孩子铁缺乏没有及时被发现或没有得到及时纠正,从而对孩子的身体,尤其是大脑发育造成不可逆的损伤。
虽然,铁元素的缺乏经过补充或治疗可以得到纠正,但早期缺铁所导致的部分大脑认知和发育缺陷却很难恢复。所以,家长们一定要引起足够重视,按时给孩子检测血红蛋白,如果孩子存在缺铁性贫血,要听从医生的指导,及时补充铁剂治疗,补充铁剂的同时配合服用维生素c,促进铁吸收,并且按要求定期复查,确保治疗效果。另外,早产/低出生体重儿、双多胎儿及妈妈孕期缺铁等情况,出生后即遵医嘱及时补充铁剂。
所以,当乡镇卫生院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儿童保健医生给家长打电话,要求给孩子复查血红蛋白的时候,请家长积极配合!
让我们共同努力,关注婴幼儿的身心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