诤言訇訇——李岱
李岱(1445年-1512年),字宗岳,明代山西乐平(今昔阳县南峪村)人。明成化二十三年(1487年)进士,官至陕西布政司右参政。
李岱一生侠肝义胆、淡泊名利、为政清廉、生活节俭,践履“入则孝、出则悌”的圣贤之道,奉行忠君爱民的为官准则,怀揣“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政治抱负,在历史的进程中留下了闪光的足迹。
李岱幼年时就淳朴良善、聪颖过人。当时,李家家境贫寒,父母节衣缩食供他读书,孝顺的李岱刻苦勤奋、尊师重道、遍读经史,尤其擅长辞赋文章,在同窗中首屈一指,并以宅心仁厚、正己化人为老师、同学所侧目。
一天夜里,风雨大作,忽然一声巨响,惊醒了熟睡的人们,大伙儿出门一看,原来是雨水冲塌了邻居家那座长期破损的院墙,一大堆铜钱从墙底露出来,足有几十斗。有人提议说:“这些钱不知道是啥年月老祖宗们埋下的,咱先看见就是老天爷对咱的恩赐,快收起来吧。”李岱听后沉着脸说道:“为人当学圣贤,圣人教导我们遵法守礼,如果我们将这些铜钱据为己有,那我们就是非义而动、背礼而行啊!”听罢,人们都暗暗佩服他为人正派、明事理。
寒来暑往,秉烛苦读,明成化十年(1474年),30岁的李岱考中举人,进入仕途,但他仍保持着洁身自好、疾恶如仇的秉性。当时,乐平县令与一位乡民因琐事结仇,县令怀恨在心,伺机报复。一天,县衙抓到一个盗窃犯,该犯交代他曾经给过那位乡民一笔钱,县令听后不问青红皂白,便将该乡民押进大牢,定了斩监候。消息传出,乐平百姓一片哗然,认为此案有失公正,李岱挺身而出、据理力争,迫使县令撤销原判,免除了这位乡民的死刑。
明成化二十三年(1487年),李岱以殿试金榜第三甲第一百七十名被赐同进士。明弘治二年(1489年),被授予南京新科给事中。升到更高的职位后,李岱立下了“清正廉洁、忠君报国”的雄心大志,恪守本分、尽职尽责,第一次上疏就谏言明孝宗朱祐樘:“作为一国之君,应该以身作则,远佞臣、近贤臣,施恩天下、造福百姓,谨防天灾与人祸共生。”他的谏言得到了明孝宗的肯定与允纳。这位年轻的皇帝勤于政事、革除弊政,任用贤能、整肃纲纪,治理腐败、施恩天下,使得明代弘治时期的社会、经济都有了长足的发展,民众的生活水平逐渐提升,在历史上留下了“弘治中兴”的太平盛世。
李岱对官场的黑暗腐败深恶痛绝,对“驳正违失、纠弹官吏”的言官本职更是尽心竭力。当时,尚书郑时任人唯亲、重用小人,其下属张廷倚仗郑时的权势为非作歹、草菅人命,朝中官员因惧怕不敢吭声。李岱得知这些事情后,气愤地说:“此等小人视国法为无物,定会给朝廷带来大祸,必先除之而后快。”于是,他奋笔上疏,把郑时与张廷一同弹劾。最终,郑时被罢官免职,张廷被依法处置。
在南京八年的言官任上,李岱秉公执法、据实陈奏,处置了许多惊心动魄的弹劾案。明代弘治年间,南京守备蒋琮到任后为了立威,无中生有地给当地几十名官员罗织罪名,向朝廷告发,这些无辜者皆被免职治罪。蒋琮见无人敢对自己的行为提出异议,更仗着权势肆无忌惮地多次侵占民田、贪赃枉法。李岱怒不可遏,拍案而起:“纠弹官吏是我的本职工作,如果因为这些佞臣位高权重,不去履职而蒙蔽皇上,那我还是个合格的言官吗?”于是,他罗列出蒋琮的罪行向朝廷如实参劾,最终,蒋琮被逮捕入狱,判了发配从军。
由于李岱做事公平、正派敢谏,明弘治十年(1497年)被提拔为南京光禄寺少卿。光禄寺是管理皇家膳食酒醴的机构,按照当时惯例,皇帝内宫的日用食材全部由地方提供,优质家禽牲畜活着运到京城,食用前方可宰杀。然而,路途不便,从各地征调来的贡品先要在当地放养和囤积,再从水路或陆路运往京城,特别是冬夏两季,运输途中保护措施有限,活物大量死伤,不但消耗极大,而且承运者苦不堪言。李岱决心力除此弊,谏言道:“朝廷应该为老百姓着想,不能为了满足一时口舌之欲而不顾百姓疾苦。”随后,皇帝下令贡品从京城附近供应。
李岱在南京为官近20年,以廉洁奉公、兢兢业业、为人低调、不营交结而深受同僚好评,也以做言官上谏天子、下劾污吏而深受百姓拥戴,更为不事权贵、疾恶如仇而被奉为官场能臣。明正德三年(1508年),李岱卸任南京一切职务回京城述职等待任命。当时,大太监刘瑾颇受宠信,变相执掌官员的升贬大权,见李岱回京好久不来“拜访”,便指使手下伪造证据,把正在刑部担任员外郎的李岱长子李天衢关进大牢。儿子突遭厄运,妻子闻讯卧床不起,李岱四处奔走为儿子申冤却无人敢应。有亲友劝他说:“这件事可大可小,只要你去找刘瑾走动走动,孩子就没事了。”李岱铁青着脸将手中的茶杯重重摔在地上,狠狠地吐出两个字:“休想!”又过了一段时间,刘瑾还是没见到李岱,便截下吏部向皇帝举荐李岱拟任太仆少卿的奏折,勒令其即刻告老还乡。
回乡后的李岱,终日与书相伴、寄情山水。他在《李氏原苗族谱记》里留下了感叹之辞“余切慕之,而力不能”,唯一可以办到的是为后世立言、为子孙作训:“凡我宗族,尚胥谛听,遵守礼法,勿作非为,生事尽敬,死事尽思,勿以强凌弱,勿以众暴寡,勿以尊欺卑,勿以下慢上,凡有包藏,即当速改,如或不梭,天地鬼神,临之质之,祖宗先灵,听之鉴之,祸福之来,报应不爽,凡我宗亲,各相劝勉。”铮铮之言,蕴含着极其赤诚的家国情怀。
明正德五年(1510年),刘瑾在争权夺势中被太监张永杀死,李岱复出,被外补为陕西布政司右参政,遗憾的是,即将赴任时其父病故,未能成行。明正德七年(1512年),李岱病故,终年68岁。
李岱离世后,他的好友、时任都察院右佥都御史的和顺传奇人物王云凤为他撰写了墓志铭,表达了对这位诤臣贤士的仰慕与客观公正的评价:
维德蕴才 才或鲜德
悃幅君子 确然内植
优以施之 人莫我惑
摧奸如山 拯善如溺
乃掌王馐 惟民之测
起颓而趋 抚困以息
身在田园 心在邦国
忤时归来 厥声有赫
欲考公世 视此铭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