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外冲击波疗法 与慢性疼痛说“拜拜”
榆次区人民医院康复科 格振利
作者简介
格振利,晋中市榆次区人民医院康复科主任,副主任医师,晋中市康复医学会副主任委员,山西省康复医学会委员。
颈腰椎病、腱鞘炎、肩周炎、网球肘、膝关节疼痛,这些不危及生命但影响生活的疾病,让患者疼痛难忍。不想忍受疼痛又不想选择吃药、封闭注射、手术等“循规蹈矩”的治疗方式?那么,康复医学科的体外冲击波疗法您可不能错过。
下面我们就一起了解一下体外冲击波疗法到底是个啥?为什么能有效治疗疾病?它的临床适应症有哪些?
一、什么是体外冲击波疗法
体外冲击波疗法是一种物理治疗方法,具有减轻慢性炎症、缓解疼痛、激活成骨细胞、促进新生血管形成和细胞修复与再生等作用。
二、体外冲击波治疗原理
冲击波治疗原理是通过体外装置与皮肤的直接接触,破坏缺血组织,刺激骨和软组织并启动炎症修复再生来治疗疾病。
空化效应
冲击波在人体组织中传导时,产生空化效应,利于疏通微细血管,加速治疗部位微循环,改善局部血液循环,松解组织粘连。
成骨效应
冲击波携带的能量性和方向性,促进组织血管生长,成骨细胞增生、分化,从而愈合,起到成骨作用。
代谢激活效应
通过对病变组织的作用,促进生长因子生成,并诱导干细胞转化为正常的组织结构,减轻患处的炎症反应和水肿,加速康复。
镇痛效应
高强度冲击波对神经末梢组织产生超强刺激,使神经敏感性降低,无法传导疼痛信号,引起细胞周围自由基的改变而释放抑制疼痛物质,提高疼痛阈值,从而缓解疼痛。
三、冲击波能量
冲击波能量是对每一个压力场特定位置内的压力/时间函数进行时间积分后,再进行体积积分后计算出的能量,单位为毫焦(mJ)。
四、能流密度
能流密度指垂直于冲击波传播方向的单位面积内通过的冲击波能量,是描述冲击波能量的最常用参数,一般用毫焦/平方毫米(mJ/mm2)表示。
目前冲击波能量尚无国际统一认定分类标准,通常分为低、中、高 3 个能级:低能量范围(0.06至0.11 mJ/mm2)、中能量范 围(0.12至0.25 mJ/mm2)及 高 能 量 范 围(0.26至0.39 mJ/mm2),不同能量范围的冲击波用于治疗不同的疾病。
冲击波治疗本质是在细胞水平上的力学刺激,低剂量冲击波可增加细胞膜、线粒体、粗面内质网、细胞核膜的通透性,导致胞浆空化、肌动蛋白和波形蛋白丝损害,高剂量冲击波可导致严重的细胞坏死或崩解。
五、体外冲击波的分类
体外冲击波根据能量聚焦特点可分为聚焦式冲击波和发散式冲击波。
(1) 聚焦式冲击波存在聚焦区,有能量集中的治疗范围。聚焦式冲击波优点是能量较大、集中、靶向性较强。液电式、压电式及电磁式冲击波源利用球面反射聚焦的原理产生具有焦点的冲击波源被归为聚焦式冲击波,其中压电式冲击波的聚焦点更精细。
(2) 发散式冲击波以发散的形式向四周传播,如同水中产生的涟漪,能量涉及范围较广,但能流密度随传播距离的增加而减少。发散式冲击波优点是输出波形平缓,治疗压力和治疗频率由低开始,逐渐增加,设备小,费用相对较低,操作简便,不良反应较少。气压弹道式冲击波由无焦点的冲击波源产生,属于发散式冲击波。
六、体外冲击波疗法适应症
体外冲击波的适用范围比较广,主要包括肌肉、肌腱疾病及骨关节疾病,如颈椎病、肩周炎、肩痛、网球肘、腱鞘炎、腰背肌筋膜炎、腰椎间盘突出症、膝关节等关节疼痛、坐骨神经痛、足跟痛,各种关节扭伤、外伤引起的疼痛运动损伤。
•颈肩疼痛:颈椎病、肩周炎、钙化性肩袖腱病、肩峰下滑囊炎、肱二头肌长头肌腱炎;
•肘关节疼痛:肱骨外上髁炎(网球肘)、肱骨内上髁炎(高尔夫球肘);
•腰部疼痛:腰肌劳损、腰三横突综合征、腰椎间盘突出症;
•膝关节疼痛:髌腱末端病、髌腱炎、鹅足滑囊炎;
•大腿外侧痛:股骨大转子滑囊炎;
•小腿痛:胫前痛、慢性肠腓肌拉伤; •足部痛:足底筋膜炎、跟腱炎疼痛; •骨组织疾病:股骨头坏死、骨折不愈合或延迟愈合;
•关节僵硬:外科术后或软组织粘连导致的关节僵硬;
•偏瘫脑瘫后遗症:肌肉筋挛、神经损伤等。
七、冲击波治疗有哪些优点
冲击波治疗为体外非侵入性治疗,可以起到缓解疼痛、放松肌肉、促进局部微循环的作用,具有“无创、组织损伤小、无痛苦、治疗时间短,见效快”的优势。
八、哪些人群不适宜做体外冲击波治疗
体外冲击波疗法虽然“集万千优点于一身”,但非人人都适合,如孕产妇、佩戴心脏起搏器患者、生长痛患儿、凝血功能障碍患者、血栓形成患者、认知障碍和精神障碍患者等人群都不适宜做体外冲击波治疗。
目前,各大医院康复科已经成熟开展体外冲击波治疗,如果患者因上述疾病影响生活,不妨试试体外冲击波疗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