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遥古城“志愿红” 绘就基层治理新画卷
本报讯 (记者 史俊杰) 千年古城,韵味悠长,在新时代的浪潮中,平遥古城正以志愿服务为纽带,将政府与民众紧密相连,共同书写着基层治理的新篇章。2024年,平遥县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积极响应中央及省委的号召,围绕志愿服务高质量发展目标,不断探索志愿服务与基层治理深度融合的新路径,让志愿服务成为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
2024年,平遥县出台了《平遥县关于健全新时代志愿服务体系实施办法》,构建了“N+志愿服务”动员体系。这一体系围绕基层治理、平安法治、邻里守望、卫生健康、文化惠民等多个项目,将党建、社区工作、新就业群体、社区工作服务、应急服务等元素融入志愿服务之中,形成了多元化的服务格局。通过这一体系,平遥县成功引导了广大干部群众以及社会组织积极参与志愿服务,营造出了“学习雷锋、奉献他人、提升自己”的良好社会氛围。
在党建引领下,平遥县充分发挥了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3800余名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等在职党员深入社区,按照“一人一岗”原则认领服务岗位,包联了833个困难户,为群众提供了精准有效的服务。同时,平遥县还创新性地推行了“群众点单——社区接单——党员线上报名——线下点对点服务”的志愿服务机制,实现了志愿服务与群众需求的精准对接,极大地调动了党员志愿者的积极性。
在新就业群体的参与下,平遥县志愿服务工作焕发出了新的活力。平遥县积极引导新业态、新就业群体融入城市发展大局,发挥他们作为基层治理“千里眼”和“流动哨”的作用,通过开展新业态、新就业群体党员职工进社区志愿服务集中报到活动,与社区签订志愿服务共建协议书,制定“工作清单”,发放进社区志愿服务纪实卡,成功地将新就业群体纳入了志愿服务体系之中。同时,平遥县还积极为新就业群体提供暖心服务,在社区党群服务中心设立“爱心驿站”,为他们提供手机充电、饮水热餐、书报阅读等有针对性的服务,进一步增强了他们的归属感和责任感。
在志愿服务队伍的建设上,平遥县也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平遥县以党员志愿者、青年志愿者、巾帼志愿者等为主体,组建了文化文艺志愿者、科技志愿者、平安志愿者、应急志愿者等六大类志愿团队。这些团队依托党群服务中心、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等载体,汇聚社会各方面力量,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志愿服务活动。同时,平遥县还致力于打造志愿服务标准化站点,为群众提供常态化服务。目前,平遥县已经打造了12个志愿服务标准化站点,围绕“一老一小”开展公益活动,在重要时间节点广泛开展助学助考、孝老敬老等志愿服务活动,赢得了群众的广泛赞誉。
在志愿服务品牌的打造上,平遥县同样不遗余力。平遥县积极打造“邻聚里”志愿服务品牌,通过汇聚社会各方力量进行资源整合,从群众需求小切口入手,采用“三张清单”工作法精准开展志愿服务。这一品牌旨在达到睦邻、乐邻、惠邻、暖邻、益邻的目标,让志愿服务成为连接邻里情感的桥梁。在“志愿服务一家亲”活动中,平遥县依托巾帼志愿服务队对特殊群体进行摸底调查、建立档案,定期为他们提供健康监测、义剪等志愿服务。同时,平遥县通过“公益集市”党建品牌拓宽志愿服务载体,聚焦群众日常需求,与多个部门形成长期合作关系,吸引居民积极参加志愿服务活动。这些举措不仅提升了志愿服务的质效,还增强了居民的归属感和幸福感。
此外,平遥县依托共建共驻单位打造社区治理新格局。通过签订共建协议、制定服务计划等措施,平遥县组织社区与结对共建单位开展共建服务活动,涵盖了法治宣传、反诈宣传等多个领域。这些举措不仅为群众提供了更加便捷、高效的服务,更让志愿服务成为推动社区治理创新的重要力量。
平遥县志愿服务工作的蓬勃发展,不仅为基层治理注入了新的活力,更展现了平遥县人民群众团结一心、共谋发展的精神风貌。在未来的日子里,该县将继续深化志愿服务工作,不断探索志愿服务与基层治理融合发展的新路径,为构建和谐社会贡献更多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