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后如何科学运动?
李洁
假期结束了,节也过完了,是时候开启“甩肉”模式了。针对不同人群,北京市疾控中心主任医师曹若湘开出“运动处方”。记住,只要你动得勤,肥肉就追不上来!
运动多样化
老少皆宜“快步走”
快利用空闲时间,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动起来吧。
有氧运动:如快走、跑步、骑自行车、跳绳、游泳等可以提高人体心肺耐力,也可以有效减少机体脂肪堆积,控制体重。曹若湘向大家推荐老少皆宜的快步走。快步走是指中等强度的步伐速度,走的时候感觉到呼吸速度和心跳明显加快,如同匆匆忙忙赶公交车一样。它是最简单、最优良的身体活动,而且具有多种保健益处。
日常生活中,建议每天快步行走6000步,相当于瑜伽40分钟,太极拳60分钟,骑自行车、打乒乓球和跳舞40分钟,打网球、篮球和羽毛球30分钟,慢跑和游泳25分钟。如果坚持有规律地步行,你会收获意想不到的愉快和健康,提升耐力,舒缓压力,改善睡眠,增加健康信心。
抗阻运动:如哑铃、沙袋、弹力带和健身器械等可以延缓运动能力下降、强壮骨骼关节和肌肉。抗阻练习每周2至3次,预防和控制心血管疾病和2型糖尿病,改善姿势、移动能力和平衡力;预防摔倒,保持独立行为能力,提高生活质量。
柔韧性运动:如太极拳、瑜伽等轻柔、伸展的运动形式等,可增加关节活动度,预防肌肉损伤,消除肌肉疲劳,提高运动效果。
特别提醒:运动时间可累计,但每次持续时间应不少于10分钟。
三类重点人群
收下专属“处方”
儿童青少年:避免暴饮暴食和偏食挑食,注意保持健康体重;应增加户外活动,每天至少60分钟;多培养运动习惯和爱好,如骑自行车、慢跑、跳绳、柔韧训练、游泳等。
孕妇:适当活动有益于维持体重增加在适宜范围,也有利于自然分娩,宝宝也会更健康。可以选择走步和其他运动强度较低的方式,避免发生危险。
老年人:老年人应时常监测体重变化,使体重保持在适宜的稳定水平。寻找适合老年人身体情况的锻炼方式,注意安全,比如进行动态及静态平衡练习、核心力量练习、下肢力量练习、柔韧性练习、协调练习等。常见的有太极拳、太极剑、瑜伽、舞蹈等。太极拳被证明是一项显著降低跌倒风险的运动。注意,老年人不要尝试过于激烈的运动,如快跑等。此外,如果有冠心病、糖尿病、骨关节病等,或者年龄超过80岁,应咨询营养师或医生相关注意事项。
运动有益
也要避免损伤
运动不仅能起到减肥的作用,更重要的是增强体质、改善健康状况。特别要注意的是,在运动的时候也要注意安全,从自己的兴趣出发,寻找适合自己的运动,避免运动中可能发生的风险。以下几点请大家注意:
1.每次运动前应先做准备活动,运动开始后应逐渐增加用力。2.根据天气和身体情况调整当天的运动量。3.运动后不要立即停止活动,应逐渐放松。4.出汗多时,适当补充水和盐。5.步行、跑步应选择安全、平整的道路,穿合适的鞋袜。6.肌肉力量锻炼应隔天进行,避免阻力负荷过重。7.运动中出现持续加重的不适感觉,应停止运动,及时就医。来源:学习强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