携手同植新绿 共绘怡然家园
——市党政军领导与市区干部群众、少先队员共同参加义务植树活动
![]() |
植树活动现场 记者 张浩亮 摄 |
记者 史俊杰
杨柳依依,杏花灼灼。4月9日的榆次区凤栖湖畔,碧波轻摇着倒映的云影,一派春意盎然的景象。在田家湾义务植树基地,市党政军领导与市区干部群众、少先队员共同参加以“携手同植新绿、共绘怡然家园”为主题的植树活动,以实际行动践行对绿色家园的深情承诺,共同描绘美丽晋中的生态画卷。
共赴一场春天之约,这不仅是一次生态建设的生动实践,更是一堂全民参与的生态文明公开课。询问树苗品种特性、了解基地造林抚育管护、查阅不同树木成活率……在植树现场,大家交流着、讨论着,挥锹铲土、扶苗正根、培土围堰、提水浇灌,每一步都认真专注。当油松、金叶榆、碧桃等一棵棵新植树木在春风中昂然挺立,仿佛在诉说着对未来的无限憧憬。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全心全意践行“两山”理论,全力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生态文明建设取得显著成效。平均每年完成造林35万亩,四旁植树1000万株以上,建成彩林公园24处、湿地公园11处、省级自然保护区5处、省级林生态县6个……一串串数字背后,是晋中人民对绿色发展的执着追求和不懈努力。
特别是2024年,全市上下紧紧瞄定功能林业、景观林业、富民林业、康养林业、城郊林业“五个林业”,争取国、省林草项目资金7.72亿元,全年完成新造林24.04万亩,省级目标任务完成率134%;植树2176万株,占计划任务的167%;2024年度省级林长制考核全省排名前列,迈出了山水林田湖草沙综合治理的坚实步伐,为美丽晋中建设增添了新活力、新颜值、新成效。
增绿就是增优势,植树就是植未来。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抓住春季有利时机,积极开展植树造林,科学推进国土绿化,我市不仅注重数量的增加,更注重“提质”“兴业”“利民”,科学选择树种,多措并举加强林木管护,精细化管理多业态布局,因地制宜种好碳汇林、经济林,搞好森林经营,大力发展林下经济、生态旅游、森林康养等特色产业,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相统一。同时,积极倡导绿色低碳生活方式,扎实开展全民义务植树活动,推动形成人人争当绿色使者、生态先锋的浓厚氛围,加快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晋中。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市将继续秉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坚持扩绿、兴绿、护绿“三绿”并举,推动森林水库、钱库、粮库、碳库“四库”联动,持之以恒开展国土绿化。然而,生态文明建设并非一蹴而就,需要坚持不懈的努力和付出。当前,我市还处在森林草原高火险期,各级各部门要始终绷紧弦、不松劲,织密防控体系,严格落实林长制和林草防火责任制,紧盯重点区域、重点部位、重点时段,开展森林火险隐患大排查大整治,加快防火通道的规划建设。市县联动组建抢险灭火专业化队伍,狠抓练兵备战,优化森林消防队伍力量编成,构建“平时联勤联训、战时联调联战”的工作机制。积极推进智能化巡护和智慧防控系统建设,发挥好基层组织作用,看住山头、管住人头、防住苗头,坚决防范森林火灾风险,守护好来之不易的绿化成果,筑牢绿色生态屏障。
展望未来,我市将继续按照“宜林则林、宜草则草、林草融合耕地不用”的原则,坚持“五个突出”,科学推进国土绿化。突出规模化治理,以中央财政国土绿化示范项目等为龙头,着力推进国土绿化扩容增量;突出科学化布局,坚持国土绿化与生态修复、耕地保护相结合;突出精品化打造,重点加强近5至8年的未成林造林地提质增效和新旧工程的衔接;突出多模式推进,统筹推进义务植树和造林绿化活动;突出规范化管理,抓好国省工程管理,确保项目、资金、人员安全。
春日阳光下,一抹抹新绿,既是生态文明的思想之苗,也是绿色发展的实践之果。我们坚信,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晋中市一定能够完成林木绿化率新增1个以上百分点的目标任务,奋力把生态建设实践书写在美丽的晋中大地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