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做优增量和盘活存量中全面提高资源配置效率
(上接第8版)做优增量的判断标准可以从三个方面来把握:在方向上主要看能否适应和引领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的大趋势,在供给端主要看是否与发展新质生产力的要求相适应,在需求端主要看是否有助于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把握好这三个方面,才能真正实现在做优增量中提高资源配置效率。
在适应和引领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中推动效率变革。以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区块链等为代表的新技术,正在深刻改变人类社会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从经济学意义上看就是改变了资源配置方式。数字化、绿色化等趋势,都是以效率为导向的变革。比如,我国光伏和风电行业的发展是技术进步推动效率提升、成本下降并实现大规模应用的典型案例。光伏行业从早期的硅基电池到现在的多元化合物、薄膜电池等,光电转换效率大幅提高;风电机组单机容量从早期的小型机组发展到现在的10兆瓦以上,极大提升了风能利用效率。这也是我国成为全球最大的光伏和风电市场,以及最大的光伏组件和风电装备出口国的重要原因。我们要努力站在世界科技发展前沿,遵循科技创新基本规律,高效集聚全球创新要素,发挥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体制优势、超大规模市场的需求优势、产业体系配套完整的供给优势、大量高素质劳动者和企业家的人才优势,加强科技创新特别是原创性、颠覆性创新,持续推动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
在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中推动效率变革。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新质生产力以全要素生产率大幅提升为核心标志,本质是先进生产力。做优增量,就是要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对生产要素的供给及其配置方式提出了更高要求,只有不断提高劳动力、资本、技术、数据等增量要素投入标准,才能促进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持续提升劳动效率、资本效率、土地效率、资源效率、环境效率,不断提升科技进步贡献率。一个时期以来,关于深圳的创新有“六个90%”(90%以上的创新型企业是本土企业、90%以上的研发机构设立在企业、90%以上的研发人员集中在企业、90%以上的研发资金来源于企业、90%以上的职务发明专利出自企业、90%以上的重大科技项目发明专利来源于龙头企业)的说法,原因在于深圳通过建立更加完善的市场机制、提供更好的政策和服务,吸引了大量创新要素集聚;近期在国内外引发广泛关注的“杭州六小龙”,也让杭州的“三个15%”科技政策(市财政科技投入年均增长要达到15%以上,市本级每年新增财力的15%以上要用于科技投入,同时统筹现有产业政策资金当中的15%集中投向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受到高度关注。它们的共同点都是尊重创新规律、提高创新效率。我们必须深入推进新型工业化,重视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培育未来产业,因地制宜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同时,必须进一步创新体制机制,形成适应新质生产力发展要求的新型生产关系。
在释放新需求动能中推动效率变革。新需求动能是指由技术进步、消费升级等催生的新市场需求。以释放新需求推动效率变革,体现了需求侧与供给侧的协同作用。我国经济发展阶段转换和人口结构变化,蕴含着巨大的潜在需求,既包括消费需求的升级,又包括需求结构的变化,为此要着力满足和释放新需求。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促进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增长同步。提高居民的消费能力必须提升居民尤其是中低收入群体的收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提升其消费能力、意愿和层级。新需求的释放为供给侧提供了方向,要顺应产业融合发展趋势,积极推动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高效融合,加力扩围实施“两新”政策,加快构建适应最终需求的供给体系。新需求的释放要抓主要矛盾,我国的消费率低于一些处于相同发展阶段的经济体,主要原因在于服务消费不足,要稳步推进服务业开放,扩大电信、医疗、教育等领域开放试点,优化服务供给,扩大服务消费。
(作者为广东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
来源:《人民日报》(2025年04月16日 第13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