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游季这样做,吃得放心 行得安心,身体不掉线!
一年一度的“五一”假期就要来了,这是一个属于放松、出游、走亲访友的黄金时段。但你是否想过:健康过节,才是我们最该重视的事情?
今年的“五一”假期,全国多地迎来旅游热潮,人员密集、气温波动,再加上饮食作息容易失控……不少人假期回来后,不仅没有休息好,反而“假期综合征”上身,身体状态直线下滑。
所以,在“五一”出行之际,我们更应该有一份“健康指南”随身携带。 这份“五一”健康记,带你从行前准备、旅途饮食、作息安排、气候应对四大方面,做好全方位健康管理,让假期玩得畅快,更过得安心。
一、行前准备篇:护身“健康包”,你准备好了吗?
“五一”假期人流量大,出入公共场所频繁,建议随身携带以下健康用品:
医用口罩(每日更换,避免交叉污染)
含酒精的免洗洗手液:便于随时清洁双手
消毒湿巾:用于擦拭手机、公共设施等
应急药品:感冒药、肠胃药、退烧药、过敏药、防蚊液
防晒霜+太阳镜:避免紫外线灼伤皮肤与眼睛
同时,提前查询好目的地天气交通状况、医院位置,为行程做好“健康预案”,才不会临阵慌乱。
二、旅途中饮食篇:三宜三忌,守住肠胃健康线
“五一”假期,很多人把“吃”当成头等大事,火锅烧烤、生冷饮料、甜品奶茶轮番上场,不出三天,肠胃就开始“抗议”了。 科学饮食,是假期健康的第一道防线。
饮食“三忌”:
忌暴饮暴食 —— 聚餐千万别贪杯贪食,容易引起胃肠负担
忌路边无证摊贩 —— 避免食物中毒或细菌感染
忌生冷刺激食物 —— 特别是冰啤、冷饮、生蚝等,高风险高负担
饮食“三宜”:
宜吃应季蔬果 —— 如芦笋、菠菜、草莓、樱桃等,补充维C与矿物质
宜携带“健康代餐” —— 如低糖饼干、坚果、小包装酸奶,解决旅途小饿
宜温热饮品护胃 —— 一杯温热柠檬水或红枣茶,既润喉又提神
三、作息管理篇:走得慢一点,身体舒服一点
很多人安排“五一”行程时,一天要打卡五个景点,夜晚再刷视频熬夜到凌晨,结果玩了三天身体垮了五天。
要知道,旅途中最容易忽视的就是“节奏”。
健康建议:
每天安排1至2小时的中途休息时间,保障体力与精神
徒步、登山、骑行建议安排在清晨或傍晚,避开强烈紫外线
保证每晚至少7小时高质量睡眠,才能维持免疫力和精神状态
晚间泡脚、热水澡、冥想5分钟,有助于全身放松和睡眠质量提升
特别提醒: 带老人、孩子出行,更要量力而行,防止过度劳累或走失。
四、气候应对篇:别让春风“感冒”了你
“五一”期间,虽白天阳光明媚,最高气温甚至飙升至30℃,但早晚依旧偏凉,昼夜温差可达10-15℃。
这时候,一不注意就容易着凉,甚至引发旧疾。
防护建议:
随身带一件薄外套或风衣,早晚穿上
不要赤脚、穿露腰短装外出,尤其是女性和老人
喉咙干痒、鼻痒者可提前服用抗过敏药或中成药,如氯雷他定、蒲地蓝等
每天晨起可喝温盐水或蜂蜜水,润喉利咽,防止上火与感冒
“五一”假期不只是放松的时间,更是重启身心状态的机会。 与其一味玩乐,不如“玩得健康、吃得聪明、睡得安心”,让身体和心灵在假期真正获得滋养。
请把这份“五一”健康记分享给家人和朋友,愿我们都能以最佳状态迎接每一场旅行,也为下一个努力时刻蓄好力。
(本报综合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