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5月9日 星期版面导航首页|晋中日报|晋中晚报
上一版  下一版第02版:世界红十字日·特别报道
2025年5月9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汇聚人道力量 共筑博爱家园

奉献
讲解
应急
服务

今年5月8日是第78个世界红十字日,是全社会共同传递大爱、践行人道精神的重要时刻。近年来,市红十字会以弘扬“人道、博爱、奉献”的红十字精神为己任,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坚守群众路线、坚持民生福祉,紧紧围绕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当好党和政府在人道领域的助手,为晋中高质量发展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博爱同行 点燃希望

晨曦微露,光影婆娑,感受着大学校园的美好,此刻的郭轩(化名)对未来充满期许。从太行山麓的村落到黄海之滨的中国海洋大学,他犹记得2024年盛夏收到录取通知书后复杂的心情:“那一纸通知是欣慰,亦是茫然,是红十字会的善意托起了我的远方。”市红十字会博爱助学项目的及时援助,让这个农村少年的逐梦之路不再沉重。

父亲缠绵病榻,每周持续的透析如巨石压肩;母亲在田间劳作的身影,是全家生计唯一的依靠;弟弟的学费单与父亲的病历本叠在案头,每一页都写满生活的艰辛。当昔阳中学的郭轩以优异的成绩叩开中国海洋大学之门时,喜悦与忧虑在这个农家的屋檐下交织。得知郭轩的情况后,市、县两级红十字会为他开启博爱助学通道,为这个家庭点燃了希望。郭轩说:“红十字会的帮助是光,让我懂得被温暖照亮的人,终将成为别人的光。”

郭轩的故事,是市红十字会救助体系精准发力的一个缩影。2019年以来,市红十字会通过开展助医、助学、送万家、乡村振兴等各类帮扶项目,已投放善款超1.3亿元。其中,“博爱送万家”活动,市本级红十字会累计投入近583万元,受益家庭55991户;“博爱助医”活动,市本级红十字会累计投入近57.3万元,受益家庭191户;“博爱助学”活动,市本级红十字会累计投入近132.85万元,受益人数441人。

守望相助,把阳光牵引到需要温暖的地方,把关怀送给需要帮助的人,本报《爱心救助桥梁》栏目同样是一座温暖的桥梁,2020年至2024年,《爱心救助桥梁》栏目所刊发的稿件中共有很多人获得市红十字会“博爱助医”项目救助,今后,我们将尽心尽力让爱与希望传递至每一个角落。(史俊杰)

救命神器 “救”在身旁

“妈妈,这是什么机器?”“这叫自动体外除颤器,如果有人在公园散步时突发心疾,就可以拿它来急救。”这是近日,市民张晓然和4岁的孩子在市城区晋商公园散步时的一段对话。

自动体外除颤器(以下简称AED),是专门用于抢救心源性猝死患者的一种医疗设备,被誉为“救命神器”。在公共场所设置AED、普及救护知识,是建立公共急救体系的重要一环,代表着一座城市的安全和文明发展程度。2020年以来,省政府、市政府连续五年将“在人流密集公共场所配置自动体外除颤器”列入政府承诺的民生实事项目。截至目前,全市红十字系统累计在社区卫生院、学校、机关单位、交通场所、体育文化场地、旅游景区等人流密集公共场所配置300余台AED,用科技编织起生命急救网,让“心脏骤停黄金四分钟”,从医学术语变为可触的民生温度。

据市红十字会相关人员介绍,AED易于操作,根据语音指示,接通电源、放置电极片、按动放电按钮,即可完成心电图自动分析、除颤。一旦有人突发心跳呼吸骤停,附近的目击者可以利用该设备进行快速抢救,可大幅提高抢救成功率。目前,所有AED均在市红十字会网上办事大厅标注位置,方便市民取用。

如今,AED已融入城市肌理——在平遥古城,多台AED与十余支流动急救队形成“500米急救圈”,去年成功抢救3例心脏骤停游客;祁县乔家大院的导游讲解词中新增了急救设备的放置位置,昔阳中学将AED实操列为体育课必修项目……5年来,我市接受过红十字应急救护普及培训、持证培训等的市民累计达到20余万人(次)。

当“不敢救”的顾虑被打破,当“不会救”的壁垒被击穿,AED+急救培训为全市人民筑起最坚实的生命防线。(闫淑娟)

生命接力 传递大爱

在晋中,有一群爱心捐献者,他们用行动诠释“人道、博爱、奉献”的红十字精神,让生命在爱与奉献中延续。

山西焦煤汾西矿业综治保卫中心巡逻稽查大队的张毅,是我省2025年首例造血干细胞捐献者。早在多年前,他便踏上无偿献血之路,20年累计献血7900毫升。2014年献血时,了解到捐献造血干细胞能挽救生命,他毫不犹豫地加入中国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2024年10月18日,他的造血干细胞与一位血液病患者初次配型成功。今年1月6日、7日,张毅在定点采集医院分两次完成捐献,为患者送去生的希望。

今年4月3日、4日,寿阳县市民孟繁磊完成了造血干细胞捐献,成为晋中市第43例、山西省第341例非血缘造血干细胞捐献者。孟繁磊在捐献前已多次无偿献血,累计献血量达1600毫升。

除了造血干细胞捐献,遗体捐献同样令人动容。2024年1月20日,家住市城区晋华苑小区的李宝玉老人因病离世。遵照他的遗愿,家属在市红十字会工作人员见证下,为其办理遗体捐献确认手续,老人遗体随后转运至山西医科大学,成为该校的“大体老师”。李宝玉是市红十字会参与见证的第4例遗体捐献者,他生前是晋华纺织厂退休职工,2012年12月登记捐献遗体,多次表示要将身体无偿捐给祖国的医学事业。在此之前,晋华纺织厂退休职工刘绍勋于2019年12月无偿捐献遗体。

据市红十字会统计,2019年以来,我市共有161921人(次)参与无偿献血,献血量达6158.9万毫升;新招募造血干细胞志愿捐献者2836人,新增捐献29例,累计捐献总数达43例;新增器官捐献志愿登记人数15959人,新增捐献83例,累计捐献总数为110例。这些数字的背后,是无数爱心捐献者的无私付出,他们用爱与奉献,让晋中这座城市充满温暖与希望。(张凯鹏)

急救培训 守护生命

“手臂伸直、位置找准……”

4月29日,市红十字会走进晋中市公安局,组织开展了红十字救护员(初级)培训活动。大家在志愿者的指导下,学习心肺复苏按压的动作要领、发力技巧和速度频率,保证按压施救的效果。

公安民警掌握应急救护技能既是职责所需,更是社会责任的体现。当天,来自全市公安系统的107名一线民警参加培训并顺利通过考核,取得了红十字救护员(初级)证。此次培训采取“理论授课+实操演练+考核”模式,内容涵盖心肺复苏(CPR)、AED使用等核心急救技能,通过理论讲解、分组实操等方式,帮助民警快速掌握“黄金四分钟”急救要领。市红十字会通过“送教上门”“精准培训”的模式,有效提升了我市民警在执法执勤、抢险救灾等任务中的应急救护水平,实现“警务技能”与“急救技能”双提升。

这仅仅是晋中市红十字会开展急救知识精准培训的一个生动案例。

自2019年起,晋中市红十字会积极推进急救知识培训工作,一方面大力开展急救知识发证培训项目,累计培训红十字救护员达35463人(次),确保学员熟练掌握急救知识与技能;另一方面广泛组织急救知识普及活动,受益达32万余人(次)。

此外,晋中市红十字会、晋中红十字赈济救援队的志愿者们还经常利用休息时间摆起“急救地摊”。他们用通俗易懂的语言、生动活泼的教学方式,向过往行人科普心肺复苏、AED使用、海姆立克急救法等应急救护知识,并现场模拟演练心肺复苏等操作。

晋中红十字赈济救援队队长贾成栋介绍:“应急救护宣传旨在普及常见救护知识,让市民在遇到险情时,能运用基本急救常识保护自己、救护他人。”(武玲芳)

应急救援 汇聚暖流

危难时刻冲锋在前,日常服务润物无声。在我市,一支由20支红十字救援队、超3000名队员及志愿者组成的应急力量,正以“全时备战、全域覆盖”的姿态,构筑起守护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坚实屏障。他们既能在重大灾害中逆行而上,又能在城市街头化身“马路天使”,用行动诠释“人道、博爱、奉献”的红十字精神。

近年来,市红十字会积极服务晋中应急工作大局,加强应急救援体系建设,将红十字应急救援预案纳入政府总体应急预案体系,通过完善应急响应机制、加强队伍专业化培训,提升灾害应对效能。无论是汶川、玉树地震的物资转运,还是2023年突发汛情的救援,在众多自然灾害面前,这些队伍始终以专业素养和使命担当挺身而出,赢得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可。目前,市本级红十字会有晋中红十字博爱应急救援队、晋中红十字蓝天志愿救援队、晋中红十字赈济救援队、晋中开发区蓝天救援队4支专业救援队,整体救援能力处于全省领先水平。

在灾害之外,红十字救援队的身影同样活跃在城市日常生活中。2024年3月,在市红十字会的指导下,晋中红十字博爱应急救援队推出免费道路救援项目,为车主提供“雪中送炭”式服务。只要车主一个电话,就有救援队员迅速来到身边,为他们排忧解难。

从抢险救灾到车辆救援,从应急响应到日常服务,晋中红十字救援队用行动证明:真正的公益,既能扛起“大灾大难”的担当,也能做好“家长里短”的守护。(张颖)

爱心募捐 传递真情

汇聚人道力量,关爱弱势群体。5月7日下午,市红十字会赈济部负责人郭海涛打开2025年度“博爱一日捐”平台查看网上捐款情况,看到截至目前捐款人数2656人(次),金额35629元。

为更好发挥红十字会在政府人道救助领域的独特作用,提升红十字会在服务全市中心工作、社会发展、民生改善等方面的综合能力,5月1日起,市红十字会在全市开展了2025年度“博爱一日捐”募捐活动。

本年度“博爱一日捐”募捐活动分5月1日至9日和5月10日至12月31日两个阶段。第一阶段目前已经有全市各级党政机关、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中央及省属驻晋中单位、大中专院校等93个单位、团队积极响应,捐款用于“窗帘行动”,致力于寻找需要帮助的空巢、独居、孤寡、残疾等老年弱势群体,志愿者通过查看“是否拉开关闭窗帘”的举动,确认老人的安全状态,并开展生活照料、应急救助、心理安慰、法律援助、健康保健咨询等贴心志愿服务,实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的美好愿景。

“捐出您的一日收入,奉献您的一份爱心;企业捐出一日利润,为易受损弱势群体提供救助。每个人做一点点,世界就会改变很多。”各捐款单位可通过腾讯公益平台参与“窗帘行动”项目的网络筹资。一份爱心9.9元,相当于一份爱心服务,承载着社会各界对老年人的关心与关爱。每一笔捐款都可以获得捐赠证书和捐赠票据。

郭海涛表示,像这样的募捐活动从发出通知到快速响应,在我市已不是个例。2021年以来,全市募捐款物再创新高,接收募捐和转赠款物约2.2亿元;2022年2.27亿元;2023年6259.23万元;2024年5084万元。每次募捐账目清晰、拨付及时、公开透明,赢得了广大爱心人士的高度信任。(王爱媛)

 

本版策划:路丽华

统筹:张凯鹏

摄影:程 婧

报眉设计:赵向文

所有内容为晋中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