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5月14日 星期版面导航首页|晋中日报|晋中晚报
上一版  下一版第10版:传承红色基因 赓续红色血脉
2025年5月14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发挥“五老”优势 关爱留守儿童

奋进的2024——榆社篇

榆社县关工委组织留守儿童关爱团体,在该县河峪中心校对留守儿童进行心理辅导。
榆社县河峪中心校开展心理健康主题班会

□榆社县关工委

留守儿童是新形势下产生的未成年人群体,引起了社会广泛的关注。近年来,榆社县关工委针对该县留守儿童问题,进行实地走访、调查、摸底,发挥“五老”优势开展关爱服务,完成了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

●协调组织 形成合力

在榆社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该县关工委与多部门联动,多措并举在生活、学习、心理疏导等方面形成关爱合力,为留守儿童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一是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榆社县委、县政府把关心下一代工作放在心上、拿在手上,出台印发了《关于加强新时代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工作的实施意见》。榆社县成立了以县长为主任的“榆社县未成年人保护工作委员会”,并从政法系统抽调精干力量,为该县中小学校配备了法治副校长。

二是主动作为聚合力。榆社县关工委着力抓好队伍和制度建设,积极探索创新,主动作为,特别关注在新形势下出现的留守儿童问题,深入调研,摸清底数,及时反映、汇报情况,建言献策。积极协调各方面的关系,动员社会力量关爱留守儿童,为该县做好关心下一代工作当好参谋助手。

为保护未成年人、关爱留守儿童,榆社县关工委与该县人民检察院、县妇联、县教体局、县民政局、县司法局等部门联合成立了“家庭教育指导工作站”“未成年人检察社会服务中心”。县委宣传部与县关工委聘请20名教师及“五老”为“家庭教育专家”,组成榆社县家庭教育宣讲团。2024年8月8日,榆社县委宣传部、县关工委、县妇联等部门联合举办了“家教伴成长、协同育新人”“箕榆家教直通车”公益巡讲活动启动仪式。同年8月25日,县关工委开展了“箕榆家教直通车”公益巡讲活动第一讲,对家庭教育宣讲团成员和部分“五老”进行了培训。为了解决留守儿童学习缺导、成长缺陪、精神缺爱等难题,榆社县妇联开展了“爱心妈妈”结对关爱留守儿童活动,并利用寒假,在各乡镇举办“把爱带回家”系列活动。榆社县委宣传部、县关工委携手榆社县心理健康协会组织心理老师走进社城中心校和河峪中学,对两所学校的留守儿童进行心理疏导。

●整合资源 全力托举

一是开展法治教育进校园活动。榆社县关工委动员组织政法系统老同志和其他方面“五老”,坚持开展“法治教育进校园巡讲活动”。3月25日,该县公安局云竹派出所联合云竹法律服务所,在云竹中学举办首场关于预防校园欺凌的普法专题讲座,加强对青少年的法律法规宣传教育,从政治上、精神上关爱青少年及留守儿童。县关工委“五老”赵建平等8名法治宣讲员,深入学校进行法治宣讲;宣讲员周更生深入学校及周边调研、走访,针对学生中存在的问题,认真编写了《关于青少年法治教育》宣讲稿。全县开展法治进校园活动48次,受教育人数达4万余人(次)。

二是开展送温暖帮扶救助活动。针对留守儿童、困境学生等问题,县关工委积极协调社会力量进行重点帮扶。榆社县供电局关工委十年来一直坚持关爱岚峪九年一贯制学校,特别是对留守儿童给予物质上的资助,留守儿童“六一”慰问金累计达20余万元。榆社化工有限公司关工委资助12名困境职工子女及留守儿童6.3万元。文峰社区有一位孤儿,她的父母均因车祸去世,文峰社区关工委指定专人对接,为其捐款捐物,提供生活、学习用品。今年春节期间,该县关工委为14名留守儿童、困境儿童送去慰问金,勉励他们好好学习、健康成长。截至目前,总计动员社会力量为留守儿童、困境学生捐款达35.8万元。

三是开展问题未成年人帮教活动。岚峪九年一贯制学校学生冯某是留守儿童,平时有不良行为。郝北镇关工委副主任郁奋清在调研时了解到冯某的情况后,主动联系他,一方面从学习、生活上关心,经常给他买学习用品等,一方面给他讲法律常识。经过郁奋清和老师的耐心帮助教育,冯某逐步由问题留守儿童变为上课认真听讲、课后乐于助人的好学生。

关心关爱留守儿童,不单是家庭、学校的事,更是全社会共同的责任。为留守儿童创造良好的教育环境,是学校、家庭、社会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榆社县关工委将竭尽全力,继续努力,积极与有关部门协作,把关爱青少年、留守儿童的工作做深做细,使留守儿童和所有孩子一样享有同一片蓝天,把素质教育落实到每一个孩子身上。

所有内容为晋中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