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16日 星期版面导航首页|晋中日报|晋中晚报
下一篇2025年7月16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夏日健康指南:轻松应对夏季传染病

晋中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传染病防控部负责人 程丽婷

作者简介

程丽婷,主管医师,山西省预防医学会传染病防控专业委员会委员,山西省预防医学会狂犬病防控工作专业委员会委员,晋中市医学会第一届感染性疾病学专业委员会委员。

当蝉鸣声声唤醒盛夏,高温与潮湿不仅带来体感的闷热,更成为细菌、病毒滋生繁衍的“温床”。肠道疾病、蚊虫传播的传染病、空调房里的呼吸道不适……各类健康隐患悄然潜伏。掌握科学的预防知识,方能为家人撑起一把坚实的“健康保护伞”。这份夏日传染病防治指南,助您轻松应对夏日健康挑战。

一、肠道传染病:病从口入需警惕

夏日里,细菌性痢疾、手足口病、诺如病毒感染等肠道传染病进入高发期,腹痛、腹泻、呕吐是其典型“信号”。儿童和免疫力较弱者尤其容易“中招”,这与夏季生冷饮食增多、水源易受污染密切相关——街边凉拌菜、未彻底煮熟的海鲜、存放过久的剩菜,都可能成为病原体的“中转站”;暴雨过后,农村地区的井水、河水若被污染,也可能引发肠道疫情。

预防肠道传染病,要把好“饮食卫生关”。饭前便后、接触垃圾或宠物后,要用肥皂彻底清洁双手;购买食材时要查看保质期,选择新鲜食材,生熟食材分开处理,蔬菜瓜果用流动水彻底清洗,海鲜、肉类烧熟煮透,避免生食风险;不喝生水,桶装水开封后7天内饮完,山区井水在暴雨后需静置24小时,取上层水煮沸后方可饮用。此外,餐具定期用沸水煮沸消毒,饮水机每周清洗一次,垃圾桶每日清空并冲洗,也是避免细菌滋生的关键。外出就餐要认准证照齐全的摊位,露天摆放的卤味、凉菜尽量不吃,烧烤肉类务必确认熟透再食用。

二、虫媒传染病:防蚊灭虫是重点

每年七月至八月,蚊虫进入活跃高峰,疟疾、登革热、乙型脑炎、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黑热病等多种传染病也随之“蠢蠢欲动”。这些由蚊子、蜱虫、白蛉等媒介传播的疾病,轻则引发高热、头痛,重则可能危及生命。

预防虫媒传染病,要打好防蚊灭虫“组合拳”。定期清理花盆托盘、地漏、水桶等角落的积水,雨后及时清扫庭院,避免积水成为蚊虫孳生地。傍晚关闭纱窗,夜间外出穿浅色长袖衣裤,裤脚扎紧,裸露皮肤涂抹含避蚊胺的驱蚊液;室内可使用电蚊香、灭蚊灯,睡觉时挂好蚊帐。进入山林、草丛前,在衣物和鞋底喷洒驱蜱药剂;返回后立即检查全身,重点查看头皮、耳后、腋下等隐蔽部位。若发现蜱虫附着,用镊子垂直夹住虫体根部轻轻拔除,切勿扭转拉扯,伤口用碘伏消毒后密切观察,如有不适请及时就医。

三、呼吸道传染病:通风防护不能少

夏日空调房与室外温差悬殊,长时间待在空调房,空气不流通,易引发流感、疱疹性咽峡炎等呼吸道疾病。长时间紧闭门窗,霉菌和病菌在空气中蓄积,免疫力稍弱就可能出现咽痛、咳嗽等症状。

预防呼吸道传染病,“通风+免疫”双管齐下。每天开窗通风2至3次,每次30分钟,让新鲜空气置换室内浊气。空调滤网定期清洗,避免积尘和霉菌污染空气。尽量少去商场、影院等人群密集处,必要时佩戴医用口罩;咳嗽、打喷嚏时用纸巾或肘部遮挡,避免飞沫传播。提升自身免疫力,保证每天7至8小时睡眠,避免熬夜,多吃橙子、猕猴桃等富含维生素C的水果,以及鸡蛋、豆类等优质蛋白,少吃冷饮,保护脾胃功能。

四、接触性传染病:个人卫生要做好

红眼病(急性结膜炎)是夏日常见的接触性传染病,泳池、健身房等公共场所是高发区。共用毛巾、脸盆,或接触患者分泌物后揉眼,都可能被感染,出现眼睛充血、流泪、分泌物增多等症状。此外,夏季出汗多,皮肤褶皱处易滋生真菌,引发体癣、股癣等问题。

预防接触性传染病,关键在于阻断接触传播链。避免与他人共用个人物品,游泳时佩戴专用泳镜,游泳后及时清洗眼部和身体。勤换洗衣物,选择棉质透气面料,出汗后及时擦干,保持腋下、腹股沟等部位干爽,减少真菌滋生。

五、特殊人群防护建议

儿童:按时接种手足口病、乙脑等疫苗;玩具定期用肥皂水清洗,避免接触患病儿童。若孩子出现口腔疱疹、手足皮疹,立即隔离并就医,防止传染给他人。

老人与慢性病患者:夏季高温易降低免疫力,应做好基础防护,若出现发热、腹泻时,切勿自行用药,及时就诊以防脱水或并发症。

户外工作者:高温作业时定时补水,避免过度劳累;穿透气工作服,暴露部位涂抹高倍防晒霜;同时做好防蚊措施,物理防护与驱蚊液结合,减少蚊虫叮咬风险。

夏日健康,预防为先。把“勤洗手、吃熟食、防蚊虫、常通风”的习惯融入日常生活,科学应对,轻松度过健康清凉的夏天!

所有内容为晋中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