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23日 星期版面导航首页|晋中日报|晋中晚报
上一篇2025年7月23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天气“热”情高涨,小心儿童中暑

晋中市第一人民医院儿科副主任医师 徐艳艳

作者简介

徐艳艳,山西省医学会儿科分会呼吸学组委员,山西省医学会儿科分会重症学组委员,山西省妇幼保健协会儿童呼吸系统疾病防治专业委员会委员,晋中市医学会儿科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晋中市医师协会副会长。

盛夏以来,全国多地连日高温,最高气温逼近40度,由于儿童体温调节功能发育尚不完善,体表面积相对较大,蒸发散热能力不足等原因,同样温度下,儿童较成人更容易发生中暑。

一、中暑是什么?

中暑是指烈日直射,高温高湿环境所致体温调节功能失调,水、电解质平衡紊乱和神经系统等脏器功能损伤,多在夏季发病。儿童中暑常见原因,多因长时间在户外日光曝晒,如长时间在烈日下玩耍、剧烈运动,或在旅游过程中未做好防晒降温措施等所致。

二、儿童中暑常见症状有哪些?

常见儿童中暑症状有:(1)先兆症状:疲乏无力、头晕、头痛、恶心、呕吐等,大汗淋漓,继而皮肤干燥无汗,面色发红;(2)高热:体温可高达40℃以上;(3)脱水:口渴、尿少、眼窝凹陷、皮肤弹性差等;(4)神经系统:严重者休克,甚至惊厥、昏迷等。

三、中暑分类(按严重程度)有哪些?

儿童中暑根据病情轻重不同,可分为先兆中暑、轻度中暑及重度中暑(热痉挛、热衰竭、热射病),重度中暑可危及生命。

1、先兆中暑:头晕、口渴、乏力、恶心、呕吐、耳鸣、胸闷、心悸、多汗,体温正常或稍高。

2、轻度中暑:体温常大于38℃,除头晕、口渴外,常有面色潮红、大量出汗、皮肤灼热等症状,或出现四肢湿冷、面色苍白、血压下降、脉搏增快等表现。

3、重度中暑:(1)热痉挛:短暂、间歇发作肌肉痉挛;出汗过多,机体失去大量钠盐所致。突出表现为四肢肌肉特别是腓肠肌发生强直性抽搐,肌肉剧痛;口渴尿少,体温正常或略升高。(2)热衰竭:因人体对热环境不适应引起周围血管扩张、循环血容量不足,致虚脱或短暂晕厥;此时的体温正常或稍微偏高。(3)热射病:是危及生命的病症,因高温致体温调节中枢功能障碍,热平衡失调使体内热蓄积,以高热、意识障碍、无汗为主要表现。

四、中暑的急救处理原则——降温第一、转运第二

黄金半小时原则:发病30分钟内将核心温降至40℃以下可显著降低病死率。

1、先兆中暑者及时离开高温环境,将患者转移至阴凉通风处;降温,补充水和盐分,短时间内即可恢复。

2、轻度中暑者及时转移患者至阴凉通风处;平躺、解开衣扣,降温,补充水和盐分,数小时内恢复。

3、对重度中暑的儿童,在现场施救的同时,应尽快呼叫120,及时送医院救治,并在转运途中不间断救治。

五、中暑的预防措施

预防重于治疗:需家庭、学校、机构共同参与。

1、加强科普宣传:利用多种方式向社会普及预防儿童中暑知识,提高防范意识,避免中暑发生。(1)避免让孩子置于高温高湿环境,如长时间在烈日下曝晒、盖过多的包被及衣物、独自留在密闭的机动车内;夏日外出尤其是外出旅游时应准备一些清凉饮料、防晒霜、太阳镜和遮阳帽或遮阳伞等防暑装备。(2)儿童应选用轻便透气、易于汗水蒸发材质的衣物,尽可能选择浅色服装,及时更换汗湿衣物。对于婴儿,应选择轻薄包被,避免捂热。(3)早期识别中暑预警症状,及时散热、及时补充水分或电解质溶液,避免含酒精、糖分过高及冷冻饮料。(4)高温高湿环境下,儿童的活动应保障良好的休息。调整活动时间与休息时间比率,以匹配环境条件和活动强度。

2、识别中暑易感人群:针对合并基础疾病或正服用特殊药物以及先天散热功能障碍的高风险儿童,如:肥胖、皮肤损伤、糖尿病、甲亢、下丘脑损伤,或服用抗胆碱能药、利尿剂等影响体温调节的药物。这些儿童对高温高湿环境下的中暑易感,应加强监护,降低活动强度,并在医生指导下酌情调整相应药物治疗方案,从而降低其发生中暑的风险。

3、环境因素的风险评估:高温高湿环境下儿童开展训练或活动应注重环境因素的风险评估,结合当地气候及儿童群体身体素质,恰当使用WBGT指数及热指数进行热风险评估,可以安全地指导高温高湿环境下儿童的室外活动及训练。

所有内容为晋中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