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30日 星期版面导航首页|晋中日报|晋中晚报
2025年7月30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世界肝炎日

爱肝护肝始于心 防治肝炎践于行

晋中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免疫规划科副科长 徐张茜

2025年7月28日是第15个“世界肝炎日”,我国今年的宣传主题是“社会共治 消除肝炎”。肝脏是人体内“默默无闻”的超级英雄,承担着解毒、代谢等重要任务。然而,肝炎这一“隐形杀手”正悄然威胁着它的健康。今天,就让我们携手同行,一起学习守护肝脏的秘诀,为它筑起坚固的健康防线!

作者简介

徐张茜,主管医师,晋中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免疫规划科副科长。

山西省预防医学会疫苗临床研究专业委员会委员;晋中市医学会第二届科学普及专业委员会青年委员;晋中市医学会第一届感染性疾病学专业委员会委员;晋中市医学会第一届肝病学专业委员会委员;晋中市医师协会第一届儿童保健医师分会常务委员。

1. 肝脏的主要作用

肝脏是人体内功能极其复杂且重要的器官,被称为 “人体化工厂”,其作用涉及代谢、解毒、合成、储存、免疫等多个关键环节,具体如下:

2. 什么是肝炎?

肝炎即肝脏炎症。通常是指由多种致病因素,如病毒、细菌、酒精、药物和自身免疫等因素使肝脏细胞受到破坏,导致肝脏功能异常。其中病毒性肝炎是危害我国人民群众健康的主要传染病,而乙型肝炎又是病毒性肝炎中影响最广、危害最大的一种。

3. 肝炎的种类

·病毒性肝炎

这是最常见且具有传染性的一类肝炎,在全球范围内广泛流行,对人类健康构成了严重威胁。目前已明确的病毒性肝炎主要包括甲型、乙型、丙型、丁型和戊型五种。

甲肝: 多为急性发作,绝大多数患者经过治疗后能完全康复,不会转为慢性。

乙肝: 是病毒性肝炎中影响最广、危害最大的一种。感染后,部分人可能没有明显症状,但病毒会在体内持续复制,逐渐损害肝脏。若不及时干预,容易转为慢性肝炎,长期发展可能导致肝硬化、肝癌等严重疾病。

丙肝: 是一种临床可治愈的疾病。早期症状隐匿,很难被发现,很多患者发现时已处于疾病晚期,高危人群应当尽早进行丙肝筛查。

丁肝: 具特殊性,需依赖乙肝病毒生存复制,仅乙肝感染者可能感染丁肝。丁肝会加重乙肝患者的病情,加速肝脏的进一步损害,并显著增加肝硬化和肝癌的发生风险。

戊肝: 通常表现为急性肝炎,且多数患者可在几周内自愈。然而,对于孕妇、老年人及有基础肝病的人群,戊肝感染可能引发更严重的病情,甚至危及生命。

·非病毒型肝炎

这类肝炎不具有传染性,主要由病毒之外的其他因素引发肝脏炎症,常见类型包括酒精性肝炎、药物性肝炎和自身免疫性肝炎。

4. 肝炎常见的临床症状

肝炎患者的临床症状多样,轻重程度也存在差异,常见的有以下几类:

乏力:肝炎最常见症状之一,患者常感身体疲惫不堪,即使休息也难以恢复体力,严重时甚至影响日常活动。

肝区疼痛:部分患者出现较为明显的肝区压痛,按压右上腹肝脏部位时疼痛加剧。

黄疸:表现为皮肤和巩膜发黄,尿液颜色加深。

皮肤表现:部分慢性肝炎患者出现面色晦暗、皮肤粗糙等现象,还有些患者会出现肝掌和蜘蛛痣。

消化道症状:患者常出现食欲减退,伴随恶心感,严重时可导致呕吐,同时还会出现腹胀和腹痛。

5. 病毒性肝炎传播途径

消化道传播:甲肝和戊肝主要通过粪—口途径传播,常由摄入被污染的食物或水引起。例如,食用未煮熟的贝类或饮用被污染的生水,餐具不洁或手部卫生不良也会增加传播风险。

血液传播:乙肝、丙肝和丁肝可通过使用被污染的注射器、共用剃须刀或牙刷,以及医源性感染等途径传播。

母婴传播:乙肝、丙肝病毒母体携带者可能在孕期或分娩过程中将病毒传给婴儿。

性传播:与乙肝、丙肝或丁肝患者发生无保护性行为,也可能导致感染。

6. 如何预防肝炎?

接种疫苗,筑牢免疫防线。我国已实施新生儿免费接种乙肝疫苗。除新生儿外,成年高风险人群,如医务人员、经常接触血液及血液制品的人员、男性同性性行为者、有多个性伴者或注射吸毒者等,也应接种乙肝疫苗。此外,乙肝母婴阻断措施可有效预防乙肝的母婴传播。

注意饮食和饮水卫生,有效预防甲肝和戊肝。不吃生冷食物,瓜果洗净,不喝生水,生熟厨具分开,选择卫生餐厅。使用洁净水源,加强粪便管理,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

避免高危行为,远离感染源。预防乙肝和丙肝,要坚决杜绝共用针具、剃须刀、牙刷等可能沾染血液的物品,拒绝吸毒。同时,不要前往非正规场所进行文身、穿耳洞、输血等操作。

7. 预防病毒性肝炎的疫苗有哪些?

甲肝疫苗:目前市面上的甲肝疫苗主要有甲肝灭活疫苗和减毒活疫苗。甲肝减毒活疫苗的接种对象为18月龄以上的甲型肝炎易感者,仅需接种1针;甲肝灭活疫苗需接种2针,18月龄和24月龄各接种1剂。在我国,甲肝疫苗已被纳入儿童免疫规划,适龄儿童可免费接种。

乙肝疫苗:常见的乙肝疫苗为基因工程疫苗,如重组乙型肝炎疫苗(酿酒酵母)、重组乙型肝炎疫苗(汉逊酵母)、重组乙型肝炎疫苗(CHO 细胞)等。我国免费为新生儿按照“0-1-6”程序接种3剂次乙肝疫苗,其中第1剂在新生儿出生后24小时内接种、第2剂在1月龄时接种、第3剂在6月龄时接种,其他人群自愿自费接种。

戊肝疫苗:戊肝疫苗为重组疫苗,适用于16岁及以上易感人群(如畜牧养殖者、餐饮从业人员、学生或部队官兵、育龄期妇女、疫区旅行者),接种程序为 0、1、6 月各接种1剂 ,共接种3剂次。该疫苗属于非免疫规划疫苗,公民需自愿自费接种 。

8. 肝炎常见5大误区

误区一:肝炎都具有传染性

仅病毒性肝炎具有传染性,非病毒性肝炎(如酒精性、药物性和自身免疫性)无传染性。乙肝、丙肝、丁肝可通过血液、体液等传播,日常接触一般不会传播。

误区二:“小三阳”好,“大三阳”不好

慢性乙肝的病情取决于肝功能和病毒载量,而非仅由三阳状态判断。大三阳转小三阳可能表示病毒被清除,但仍需检测病毒活跃情况。

误区三:保肝治疗能治愈肝炎

对于病毒性肝炎,保肝治疗只是缓解症状、改善肝功能的对症支持疗法,不能清除体内病毒。抗病毒治疗是根本,能有效抑制病毒,避免肝脏损伤。

误区四:慢性乙肝没必要治疗

慢性乙肝可能静悄悄引发肝硬化或肝癌,早期发现并治疗能有效控制病情。

误区五:乙肝会遗传

乙肝是传染性疾病,不是遗传性疾病。乙肝母婴阻断成功率较高,大部分婴儿可以通过母婴阻断避免成为乙肝病毒携带者或患者。

所有内容为晋中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