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让“痛疯”缠上身,一文带你了解痛风真面目
榆次区人民医院综合内科副主任医师 李计香
作者简介
李计香,山西省医师协会风湿病学医师分会委员,山西省继续医学教育协会风湿免疫分会委员,山西省老年医学会风湿免疫分会委员,山西省基层卫生协会风湿免疫专业委员会委员,晋中市医师协会第二届风湿免疫学医师会委员,多次被评为中共榆次区医疗集团委员会先进工作者。
“凌晨2点,李叔的脚趾突然像被刀割一样疼醒,开灯一看,发现关节红肿发烫,轻轻一碰被子都像针扎般钻心疼痛”——这就是痛风急性发作时的典型场景。
目前,我国痛风患病率约为1%-3%,并呈逐年上升趋势,其中男性患者居多,女性多在绝经期后发病,男女比例达15:1,平均发病年龄48.28岁。更值得注意的是,患者群体正逐步年轻化,青少年病例也并不少见。
一、什么是痛风?它和高尿酸血症有什么关系?
痛风是由于嘌呤代谢紊乱造成血尿酸水平过高,和/或尿酸排泄减少而导致尿酸盐沉积的疾病。人体每天都会代谢产生尿酸,大部分通过肾脏排泄。一旦尿酸生成过多和/或排泄不畅时,体内尿酸浓度就会升高。
在正常嘌呤饮食状态下,非同日两次空腹检测血尿酸大于420umol/L(7mg/dl)时,可诊断为高尿酸血症。但要注意,高尿酸血症并不等同于痛风,它只是痛风的“前奏”——并非所有的高尿酸血症都会发展成痛风,只有当血尿酸浓度过高,析出尿酸盐结晶并沉积在关节处,进而引发关节剧烈的炎症反应,才会导致痛风发作。
二、痛风发作有哪些特点?
典型痛风常于夜间或凌晨发作,起病特别急,疼痛会越来越重,12小时达到高峰。疼痛像撕裂样、刀割样或咬噬样,让人根本扛不住。痛风最爱“盯上”下肢关节,比如足背、足跟、脚踝、膝关节,手指、手肘、手腕关节也可受累。不过,约半数痛风患者第一次发作都会栽在大脚趾关节上。
三、痛风的并发症和伴发病,远比你想像的更麻烦
不少人觉得痛风“痛过就好了”,根本不把它当回事,这可就大错特错了。长期的高尿酸血症和反复的痛风发作,会给您的身体带来一系列的危害:尿酸沉积在泌尿系统,可能引发尿酸盐肾病、尿酸性尿路结石;高尿酸血症是心血管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会增加患病风险;若尿酸长期失控,还会形成皮下痛风石、痛风石性关节炎,反复的关节炎症会导致关节变形、功能障碍,让您没法正常活动。此外,痛风患者还常伴随代谢问题,易并发肥胖症、高血压、高脂血症、2型糖尿病等疾病。
四、得了痛风,该怎么应对?
急性发作期:务必及时就医,遵医嘱服用止痛药秋水仙碱、非甾体抗炎药等止痛药物(切勿自行加量或减量),同时,建议抬高患肢(避免剧烈活动)、用冷敷缓解(可千万别热敷,会加重炎症),并保证每日饮水2000-3000ml,帮助尿酸排泄。
缓解期:这是降尿酸的关键时期。要遵医嘱口服降尿酸药物(如非布司他、苯溴马隆等),千万别自行停药。很多人都认为疼痛时吃药,不疼就不吃药,或者是尿酸正常后就停药,这都是错误的观点。我们建议定期复查尿酸,让医生来调整您的治疗方案。
五、日常生活,这些细节能帮助你稳住痛风
1.饮食管理:严格避开高嘌呤的食物(如:动物内脏、海鲜、浓肉汤、火锅汤、啤酒等)。中嘌呤的食物(如:豆制品、牛羊肉等)适量吃。多吃低嘌呤的食物(如:绿叶蔬菜、黄瓜、西红柿、苹果等)。并且要充足饮水,每日饮水量在2000-3000ml,以白开水、淡茶水为宜,少喝含果糖的饮料。另外,可适当多吃碱性食物(如:蔬菜类的胡萝卜、苦瓜、白菜、土豆、洋葱等,水果类的猕猴桃、苹果、葡萄、樱桃等)帮助调节体内环境。
2.生活习惯:避免过度劳累和精神紧张,控制体重(肥胖者减肥需循序渐进),配合适当的有氧运动(如快走、游泳),避免剧烈运动诱发发作。
3.治疗与监测:务必在医生指导下使用降尿酸药物和抗炎止痛药物,不擅自停药或加减药物剂量。定期门诊复查血尿酸,方便医生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痛风这个“磨人小怪兽”虽然难缠,但只要用对方法,就能让它“乖乖低头”。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坚持定期复查,就能有效控制病情,不让疼痛反复打扰我们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