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8月22日 星期版面导航首页|晋中日报|晋中晚报
上一版  下一版第10版:视点
2025年8月22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离离暑云散 袅袅凉风起

暑云散,凉风起。今年的八月二十三日,是处暑节气。

处暑是暑气渐退的过渡期,此后高温将逐渐退场,昼夜温差逐渐加大。此时,人们应顺应时节变化,调整生活起居,以养精蓄锐、抵御秋燥。

暑气渐消 秋意渐浓

处暑,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四个节气,通常在每年公历8月22日至24日交节。此时,北斗七星的斗柄指向西南方向(戊位),太阳到达黄经150°,标志着炎热暑天即将结束,凉爽秋日悄然来临。

“处”,本义为止息、停留。处暑亦称“出暑”,寓意酷暑退场、凉意初生。民间谚语曰:“处暑天还暑,好似秋老虎。”提醒人们此时白昼仍可能闷热,需警惕“秋老虎”的余威。而“处暑天不暑,炎热在中午”则道破了处暑节气气候的变化——虽整体气温下行,但正午阳光依旧炽烈,昼夜温差大,晨昏时分已能感受到丝丝凉意,仿佛自然在暑热与秋凉间编织着细腻的过渡。

处暑的气候转折,对农事活动而言至关重要。古人将处暑分为三候,“一候鹰乃祭鸟”,老鹰感知秋气,开始大量捕猎鸟类,为寒冬储备食物;“二候天地始肃”,万物随阳气收敛而逐渐凋零,枝头落叶、草木染黄,自然界悄然换上秋装;“三候禾乃登”,“禾”指黍、稷、稻、粱等农作物,“登”即成熟之意,此时田间玉米低垂、高粱染红,丰收的画卷在广袤大地上徐徐铺展。

处暑是暑与凉的分水岭,亦是生命由盛转衰、再获新生的节点。它教会人们顺应自然,在收获时感恩土地的馈赠,在转折时积蓄前行的力量。(王爱媛)

顺时调整 润燥防凉

处暑的到来,意味着三伏天的结束,凉爽天气即将开启。但是,白天依旧高温,广大群众一定要做好个人防护,顺应季节和节气变化。晋中市中医院大夫张鹏飞表示:“处暑时节,养生的重点是防秋燥、滋养肺部。因为秋季天气干燥,对人体影响较大,应注重饮食的调整,更好更健康地适应新的节气环境。”

老话说得好,“处暑先忌姜,一年都健康”。为什么要忌姜?张鹏飞表示,“因为生姜属‘燥热’之物,可驱寒升阳。但是初秋时节,炎热干燥的天气及大量食物残留在体内很容易造成湿气重,导致出现上火症状。”

处暑养生,可以多吃时令润燥的食物,不仅可以滋补润燥,还可有效降火。“处暑之后早晚温差逐渐增大,饮食上宜增酸减辛。”张鹏飞介绍,此时可以多吃山楂、苹果、葡萄等酸味食物,多喝水。随着天气转冷,西瓜这类寒性瓜果要少吃或不吃。

民间有“处暑秋梨最养人”之说。处暑时节,吃秋梨有着健康喜乐、远离烦恼的美好寓意。“秋梨味甘,有润肺止咳、滋阴清热的功效,特别适合秋天食用。”张鹏飞说,梨子榨汁、炖煮后食用,对脾胃虚寒的人很有帮助。

(武玲芳)

心态平和 适度运动

处暑时节,情志与运动的调节,对于保持身心健康至关重要。晋中市中医院治未病科中医师杨慧建议,通过合理安排作息、培养兴趣爱好、选择适度运动等方式,可有效应对处暑时节的气候变化,为秋季健康打下良好基础。

杨慧指出,处暑时节天气由热转凉,人体阳气渐收,这种自然变化会影响人体内分泌,容易出现情绪波动、“悲秋”等情绪。她建议,此时应进行情绪调节,保持心态平和,避免过度兴奋或抑郁。

杨慧表示,可以通过以下方式调节情志:合理安排作息,早睡早起,保证充足睡眠,避免熬夜;多参与社交活动,与家人朋友多交流,减少孤独感;培养兴趣爱好,如阅读、绘画等,转移注意力,放松心情;适当增加户外活动,多接触大自然,有助于调节情绪。

处暑时节,天气依然炎热,运动仍是保持健康的重要方式。杨慧建议,此时的运动应以“温和”为主,避免因剧烈运动导致过度出汗。推荐以下运动方式:散步或慢跑,每次30分钟左右;太极拳或八段锦,这类运动项目动作舒缓,有助于调节呼吸和情绪;登山或郊游,要注意防晒和补水。

杨慧特别提醒,运动后应及时补充水分,但要避免饮用过冷饮料,以免刺激肠胃。此外,运动强度应循序渐进,根据自身身体状况调整。(闫淑娟)

早睡早起  预防疾病

处暑将至,晋中市第一人民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治医师牛雅倩提醒,此时养生需顺应时节变化。

处暑节气,雨水减少,昼夜温差加大,冷热交替易引发人体不适。牛雅倩建议,要适时调整作息、增减衣物,入睡时应关好门窗,在腹部盖上薄被,防止秋风侵袭,脾胃受凉。在作息方面,宜早睡早起,每天可比夏季多睡1小时。中医重视“子午觉”,子时(深夜11点至凌晨1点)和午时(中午11点至下午1点)是养生的关键时段。午睡既能避免暑热侵扰,又能养心神、补心气,但时间不宜过长,以半小时为宜,否则会打乱人体阴阳平衡。

入秋气候干燥,易诱发咽喉炎症。牛雅倩分析,干燥气候易刺激咽喉部黏膜,导致人体防御功能降低。同时,昼夜温差大,人体抵抗力降低,也容易诱发咽喉部炎症。另外,过敏性鼻炎发作后,大量鼻涕倒流刺激咽部,加之鼻黏膜肿胀,使患者感到鼻塞。鼻塞后,人们往往选择张口呼吸,不洁、干燥的空气会直接刺激咽喉部,引起咽喉部炎症。她建议广大群众改善生活习惯,戒烟戒酒,少吃辛辣食物;规律作息,避免熬夜;同时适当运动,增强体质,减少上呼吸道感染的概率,以健康体魄迎接季节变换。(李娟)

所有内容为晋中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