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郎织女传说地 太行深处桃花源
![]() |
非遗婚礼迎亲仪式 |
![]() |
地方小吃展示 |
![]() |
天河梁山间云海 |
巍巍太行八百里,群峰苍茫入云巅。在太行山东麓的和顺县,深藏着一处世外桃源——南天池村。这里翠绿无垠、泉水清冽、风光旖旎,更因深植其间的牛郎织女爱情文化而闻名遐迩。如今,在县、镇、村三级政府的合力推动下,南天池村正实现着古老浪漫传说与乡村振兴战略的完美融合。
太行深处 明珠村落
南天池村,隶属于和顺县松烟镇,位于松烟村东南角,和邢台市王家铺村接壤,是一个仅有200余人的古村落,因村畔有高山天池而得名。这里群峰与秀水相映,人文历史古老厚重,犹如一颗璀璨明珠镶嵌于太行山间。
最是情人,最怜凄兮。我国四大爱情传说故事之一的牛郎织女传说故事,就发生在南天池村。村中,天河梁山、风冠山、牛郎庙、织女庙、南天门等古老地名,不仅承载了丰富的文化内涵,也成为这片土地上重要的核心元素。因美丽动听的传说故事,南天池村闪耀出浪漫、丰富、多彩的文化光芒。
相传,牛郎是南天池村的第一代村民。千百年来,村民们传承着牛郎那般淳厚、善良、勤劳的品质,世代守护着这片天河梁山与传说中的爱情圣地,过着简朴的生活。智慧的村民创造了“顺千绣”“七夕糕”,以及独具特色的“扁食”“油布袋”“湖嘟”等美食。这些技艺与美食,既是生活实践的结晶,也仿佛浸润着牛郎织女爱情故事的浪漫气息。牛郎织女忠贞不渝的爱情故事,也深深影响着南天池村人的情感世界,塑造了他们崇尚男耕女织的田园生活图景。
村庄掩映在美丽的山水之间,依山而建,高低错落。古老的街巷、石砌的房屋与窑洞,诉说着悠久的历史。或宽或窄的石板路,体现了村民尊重自然的朴素情怀。房檐下的红灯笼、略显沧桑的古庙宇、篱笆墙与木街门相映成趣。院落毗邻,炊烟袅袅,与晨雾交织,宛如一幅恬淡的山村水墨画。
依托优美的生态环境、壮丽的自然风光和牛郎织女的美丽传说,和顺县委、县政府大力推动文旅发展,松烟镇党委、政府将其作为“文旅兴镇+乡村振兴”的重点项目,着力打造“中国爱情文化村”品牌,积极探索综改试验区实践,走出一条特色鲜明的乡村振兴之路。
如今,南天池村荣膺“国家森林乡村”“AAA级乡村旅游示范村”称号,其“牛郎织女传说”更被国务院批准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村庄以牛郎织女爱情文化非遗项目为引领,循序渐进推进发展。游客可乘电动车登天河梁山游览,入住改造后的特色民宿,品尝当地美食,观赏民俗风情表演、汉式婚礼以及牛郎织女庙祭祀活动,沉浸式体验深厚的文化魅力。
爱情圣地 景动人心
步入南天池村,满目苍翠,林木葱郁。太行山神奇的断裂带在此绵延;天河梁山壁立千仞,海拔约1800米,山势雄伟、怪石嶙峋、气势磅礴。
大自然的鬼斧神工,赐予南天池村珍贵的自然瑰宝。尤为引人注目的是,村西千米之外矗立的天河梁。登临山顶,俯瞰四周,云雾缭绕间,村庄若隐若现,恍若踏入仙境,令人心旷神怡。
天河梁下,便是迷人的高山湖泊——天池,池水清澈见底。相传,此处是织女沐浴之地。山间,草甸如柔软的绿色地毯般铺展。四周松柏苍翠,林涛阵阵,座座山峰错落有致,常隐现于流动的云海之中,景象神奇魔幻。漫步山间森林步道,游人可尽情享受大自然的慷慨清凉,感受生态之美的超凡意境。这里犹如天然氧吧,空气清新。仰望蔚蓝天空,聆听鸟语虫鸣,令人身心沉醉。这里年平均气温仅为6.4摄氏度,是绝佳的避暑胜地。
天河梁的壮美固然震撼,但其背后那段跨越仙凡的浪漫传说,才是吸引游人探寻的根源。相传,王母娘娘金簪一挥,天界银河落入凡尘,化作雄伟的天河梁山脉。这不仅是自然奇观,更赋予村庄浓厚的神话色彩。天池作为织女下凡沐浴的圣地,正是这段旷世情缘的起点。池水清冽,波光粼粼,令人不禁联想到牛郎织女“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的动人画面。
据村民讲述,牛郎(家中排行老三)自幼父母双亡,随舅舅青似海生活,以放牛为生。织女厌倦天宫孤寂,私下凡尘,于南天池沐浴时与牛郎邂逅,一见倾心。在舅舅的帮助下,牛郎藏起织女的天衣,加之喜鹊仙子暗中撮合,两人终成眷属。婚后,他们生儿育女,织女还将纺织和刺绣技艺传授给村民。
然而好景不长,天庭震怒,强行带回织女。牛郎牢记老牛临终嘱托,披上牛皮,担起儿女奋力追赶。冷酷的王母娘娘划出银河,将两人永远分隔。牛郎织女的爱情超越了仙凡界限,成为忠贞的象征。喜鹊感其深情,每年七夕以身搭桥,助其相会。这悲壮而温馨的一幕,成为中华民族民间文化中最动人的篇章之一,让七夕节成为歌颂爱情与忠贞的传统节日。
七夕佳节是南天池村最热闹浪漫的时节。村民们沿袭传统习俗庆祝:“看天”,仰望星河,祈愿美满姻缘;“祭牛郎织女”,表达对这对传奇恋人的敬意与祝福;供奉毛豆与玉米,承载丰收的期盼,寄托爱情如粮食般甜蜜长久的愿望……这些习俗让游客亲身体验传统文化韵味,让南天池村成为七夕文化的重要传承地。
牛郎织女文化已深深融入村民的日常生活:正月吟唱的韵文、家家珍藏的古老织机纺车、妇女们精湛的刺绣技艺,都是其深厚底蕴的见证。这些传统在传承中创新,为南天池村增添了独特的魅力。
如今,南天池村已成为情侣向往的“爱情圣地”,也是游客观山览水的绝佳去处。在草木虫鸣间,仿佛能听见星河彼岸的深情低语,感受那份对爱情的执着追求。
漫步村中青石板路,每一处景观、每一块石碑都在低语,诉说着那流传千年的凄美传说。巍峨的南天门、遥相呼应的牛郎庙与织女庙、承载无尽相思的“相思背”、象征爱情忠贞的喜鹊山……这些地名与景观,不仅是地理坐标,更是牛郎织女爱情传说不可或缺的元素。它们共同编织着关于爱情与忠贞的美丽梦境,成为连接现实与神话的桥梁,深深触动着每一位到访者的心弦。
农文旅融合 绘就振兴新图
在岁月的长河中,南天池村不仅守护着牛郎织女跨越星河的凄美传说,更乘着“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 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东风,紧握国家级非遗“牛郎织女传说”的文化根脉与太行山断裂带的生态基底,开辟出一条农文旅深度融合的振兴新路。
深耕非遗,活化文化IP:依托“牛郎织女传说”,南天池村系统构建“挖掘—活化—传播”全链条保护机制。组建由民俗学者、非遗传承人、村民代表组成的团队,梳理“七夕乞巧”“天河庙会”等12项传统习俗及23处地名遗存,建成包含120小时老艺人口述影像、30余册文献资料的数据库,夯实文化根基。创新“非遗+旅游”模式,举办“七夕牛郎织女爱情文化节”,打造“鹊桥相会”实景演出、传统婚俗体验、非遗工坊等沉浸式场景,推动文化资源转化为体验产品。以“喜文化”为核心延伸产业链,开发主题文创,打造“爱情打卡地”“情侣定制游”线路,建设手工艺展销市场及集婚俗体验、婚纱摄影、婚庆策划于一体的“连理院”,带动村民销售手工艺品与特色农产品,形成“文化IP带动产业 产业反哺文化”的良性循环。
生态筑基,扮靓乡村底色: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以“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 推进‘六美四宜’行动”为抓手,实施三大工程。一是环境整治提颜值,硬化街巷,改造街门外墙,整治残垣断壁、生活垃圾56处,改水冲式厕所59户,实现“三线入地”“污水纳管”,建成7000平方米生态停车场及3公里景观步道,美化绿化村庄。二是景观提质赋能,依托高海拔清凉气候和80%森林覆盖率,打造“云端观景台”“草甸漫步道”“松林康养区”等生态景观,配套烧烤营地、星空露营、篝火晚会等项目,年吸引避暑游客3万人(次)。三是产业生态深融合,引入总投资3.8亿元的“云端之上”森林康养基地,建设疗养中心、户外运动营地,形成“生态景观+康养服务+运动休闲”产业链,2024年带动本地就业120人。
南天池村的实践印证了农文旅融合是激活乡村资源、实现共同富裕的有效路径,“千万工程”经验是破解乡村振兴难题的“金钥匙”。下一步,南天池村还将积极重点推进以下几项工程:一是挖掘冬季特色,结合冰雪资源、民俗文化,丰富冬季旅游业态,提升淡季收入。二是强化人才支撑,加大本地人才培训投入,与高校、机构合作培养懂旅游、会经营的本土人才;出台政策吸引外部专业人才。三是完善设施管理,加大停车场、观光车等基础设施投入;制定统一农家乐、民宿卫生服务标准,加强监管与培训,提升服务质量。
站在新起点,南天池村将继续深入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以党建为引领,以村民为主体,坚持推进文化铸魂、生态塑形、产业强体,着力构建“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和美乡村,让农文旅融合的活水持续激活乡村振兴的动能,使南天池村成为乡村振兴的鲜活样板,让“诗和远方”扎根乡土、惠泽百姓。
推进过程中,南天池村始终坚持“支部带头、党员示范、群众参与”的模式,将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贯穿始终;积极培育创业致富带头人,党员率先投入民宿、农家乐等项目,建立统一管理运营机制,有效将党建优势转化为乡村振兴的强大推力。
作者:陈东玖(曾任中学教师,曾参与祁县党史、祁县志编纂工作,长期在祁县县委政府办公室供职。退休后主要从事乡土文化的研究和地方志书编写工作。)
本文由记者史俊杰统筹、修改 照片由力锋提供 底图设计制作:赵向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