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诊室写初心 仁心照亮健康路
![]() |
郝晓娟(右一) |
“穿上白大褂的那一刻,我们就是医生,是白衣天使,必须以医疗为本质,把患者的健康放在首位。”这是市政协委员、榆次区仁信医院口腔科主任郝晓娟常挂在嘴边的话。从2001年仁信医院成立时入职,她扎根口腔医疗领域24载,从“一人科室”到26人团队、年门诊量超2万,从深耕临床到投身公益、履职建言,这位山西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始终以仁心为灯、以医术为径,在守护群众口腔健康的道路上坚定前行。
2001年,仁信医院初建口腔科,刚入职的郝晓娟是科室里唯一的医务工作者。“当时就想把口腔专科做起来,让周边群众在家门口就能看好牙。”她回忆着创业初期的模样,随后邀约两名同学加入,三人并肩,一步步搭建科室框架、拓展诊疗项目。
深知“技术是立科之本”,郝晓娟从不敢停下学习的脚步。2019年,她报考上海交大医学院MBA,系统学习医疗管理知识;2023年10月,远赴德国法兰克福大学深造口腔种植技术,“就是想攻克更多疑难杂症,让没办法常规种植的患者也能拥有满意的牙齿”。
在她的带领下,仁信医院口腔科逐渐发展壮大:引进先进设备,开展种植牙、口腔正畸、口腔修复等前沿技术,成为晋中地区颇具影响力的口腔专科。“找郝主任看牙好多年了,全家都信她!”患者的一句认可,是对她医术与医德的最佳佐证。科室医生侯梦遥也坦言,跟着郝晓娟3年,“主任总告诉我们,好医生要兼具技术、责任与沟通能力,这份言传身教让我受益终身”。
“山区群众对口腔健康重视不够,很多人受牙病困扰却没钱治。”2023年8月,郝晓娟策划发起“健康口腔——晋中行”系列活动,带领团队走遍晋中11个县(区、市),为脱贫户提供免费诊疗,“复杂的全口义齿、种植费用,都由我来承担,能帮一个是一个”。
榆社县一位患干燥综合征的患者,让郝晓娟至今难忘。“才40多岁,全口只剩残根,连吃饭都成问题。”更让人心疼的是,为了省5块钱车费,患者每天清晨5点20分坐最便宜的班车从榆社到榆次,再从原八一饭店步行近1小时到医院,不到8点就等候在诊室门口。“当时我就下定决心,要帮她到底。”郝晓娟不仅免去了患者所有治疗费用,还精心完成种植手术。当患者术后第一次露出笑容时,郝晓娟感慨:“看到他们摆脱病痛,是我最开心的事。”
除了口腔公益,郝晓娟还常年参与困境家庭学生捐助、福利院慰问,给孤儿和孤寡老人送温暖、做义诊。“能帮到别人,这份价值感无可替代。”
2019年,郝晓娟凭借一项技术创新收获荣誉——她发现患者治疗牙髓炎时,设备喷出的凉水会加剧疼痛,便主动与工程师沟通,在设备中加装热水管道,让诊疗用水变成温水,大幅减轻患者痛苦。这项改进不仅获评相关领域奖项,更成了她“以患者为中心”的生动注脚。
2024年荣获山西省五一劳动奖章后,郝晓娟更觉责任在肩。作为市政协委员,她的视野更开阔了:“除了做好本职工作,还要为群众发声、为医疗事业建言。”近年来,她深入基层调研民生热点,把口腔健康知识普及、基层医疗资源提升等议题记在心上,“履职不是虚名,要实实在在为晋中医疗卫生事业发展出份力”。
从一人坚守到团队共进,从临床诊疗到公益履职,24载从医路,郝晓娟始终践行着仁信医院“仁爱诚信”的办院理念。“未来会继续做好两件事:一是守好口腔科,让更多人拥有健康牙齿;二是履行好委员职责,用行动传递医者大爱。”她说,自己会一直沿着这条充满温暖的道路走下去,让仁心仁术照亮更多人的健康之路。
(史俊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