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行浩气传千古
—— 晋中市纪念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主题展(五)
![]() |
左权 |
![]() |
晋冀鲁豫边区政府“第90号”通令 |
![]() |
马定夫 |
![]() |
赵有仁烈士纪念碑 |
![]() |
昔东抗日县政府通令民字第1号(民国三十四年七月七日)为官道嘴全村对敌斗争有功,特予以褒扬并通令嘉奖 |
![]() |
居仁村标志石 |
![]() |
吴来全 |
![]() |
刘生茂同志画像 |
第五单元:英名永驻
当英雄的热血洒在晋中大地,地名便成为凝固的纪念。这些以英烈命名的地方,承载着革命先辈可歌可泣的英勇事迹,见证着无数仁人志士为民族独立、人民解放,抛头颅、洒热血的伟大壮举。
这些红色地名,是鲜血写就的史诗,是英魂铸就的丰碑。辽县更名为左权县,是为纪念在十字岭殉国的八路军副参谋长左权;马定夫村之名,是为铭记为护民而牺牲于枫子岭的政委马定夫;还有来全、居仁等村庄……每一个名字背后,都是一段以生命守护山河、以赤诚捍卫信仰的壮烈往事。它们不仅是地理的标识,更是精神的火炬,照亮我们来时的路,也淬炼着我们奔赴未来的心。
左权县
左权县位于太行山山脊中段,原名辽县。为纪念在反“扫荡”突围战中壮烈殉国的八路军副参谋长左权,1942年9月18日,根据晋冀鲁豫边区政府通令,辽县正式改名为左权县。
同时,辽县独立营易名为左权独立营,该营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时期转战多地,屡立战功。2015年、2019年在大阅兵中两度接受检阅。
左权(1905-1942),原名左纪权,字孳麟,号叔仁。湖南省醴陵县平桥乡黄茅岭村人,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4年参加长征,先后参与指挥强渡大渡河、腊子口战役、直罗镇战役、山城堡战役、百团大战等重要战斗。1942年5月25日,在指挥部队掩护中共中央北方局和八路军总部等机关突围转移时,于辽县麻田十字岭壮烈殉国,年仅37岁。
2014年,左权入选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公布的第一批在抗日战争中顽强奋战、为国捐躯的300名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体名录。
马定夫村
马定夫村,位于太谷区侯城乡东部山区,原名枫子岭村。1946年为纪念烈士马定夫更名为马定夫村。2001年乡镇合并后,该村隶属于白大石行政村,2008年县政府将白大石行政村更名为马定夫村。
马定夫(1915-1943),原名马镇西,字定夫,号马丁,榆社县东汇村人,193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中共榆社县委宣传部部长、八路军第一二九师独立支队政治部教育科长、民运科长、太行二分区政治部副主任等职。1941年任太行二分区新编第十旅三十团政委,率部转战榆(社)太(谷)祁(县)一带。1943年7月23日,马定夫为掩护群众转移在枫子岭与敌血战,腹部中弹牺牲,年仅28岁。太行二分区为纪念马定夫,将三十团三连正式命名为“马定夫爱民模范连”。
2014年,马定夫入选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公布的第一批在抗日战争中顽强奋战、为国捐躯的300名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体名录。
有仁村
有仁村,属昔阳县赵壁乡,原名官道嘴村,1945年为纪念烈士赵有仁改名有仁村。
赵有仁(1911-1942),昔阳县官道嘴村人,193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40年,赵有仁在官道嘴村组织游击小组,进行游击作战。面对日军推行的“治安强化运动”,他积极带领民兵活动,掩护群众转移,冲出敌人包围。中共昔(阳)东县委授予其“杀敌英雄”称号。1942年7月,赵有仁被捕,历经严刑拷打后被敌人杀害,年仅31岁。
居仁村
居仁村,属于昔阳县乐平镇,原名杨家峰村,1945年为纪念抗日英烈王居仁而更名。
王居仁(1921-1945),长治市长子县郊里村人。194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42年,任昔西武工队队长和工作组组长等职,带领部队开展山地游击战。1944年,任昔(阳)西四区区长,组织抗粮斗争,发展抗日游击根据地,粉碎日伪“治安强化”阴谋。1945年4月,遭困突围至杨家峰后负伤被俘,在狱中坚拒敌人诱降。同年7月,在昔阳解放前夕被日军毒杀,年仅24岁。
来全村
来全村,原名瑞旁墕,又名瓦窑墕,属灵石县翠峰镇,1945年为纪念烈士吴来全改名为来全村。
吴来全(1924-1945),灵石县瑞旁墕村人,194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4岁曾参加山西新军决死队,因年幼被遣返,后又参加游击队,1941年调入县大队“老虎连”。1942年春,于铁路岗楼内3枪毙伤敌人9名,获“神枪手”称号,事迹刊登《新华日报》(太岳版)。1944年秋,太岳军区第一军分区授予其“战斗英雄”称号。1945年4月25日,在燕家岭围歼抢粮日伪军时中弹牺牲,年仅21岁。
生茂村
生茂村,原名田家庄,属祁县峪口乡,1942年为纪念刘生茂烈士更名为生茂村。
刘生茂(1903-1942),祁县岭北庄村人。1938年任田家庄等7村抗日联合村长,后加入中国共产党。1939年祁县抗日民主政府迁至北梁村,他主动腾出自家宅院作为县政府干部住处,组织民兵站岗保卫并积极开展反抢粮、反掠夺斗争,发动妇女制作军鞋千余双支援前线。1942年3月,在日军“扫荡”中,其12岁独子春根被日军机枪击中惨死,刘生茂强忍悲痛坚持斗争。同年11月,他在温家贝村布置送公粮任务时,遭日军偷袭被捕,最终牺牲在敌人刺刀下,年仅39岁。
本版内容由晋中市史志研究室、晋中市博物馆、晋中市档案馆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