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行浩气传千古
—— 晋中市纪念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主题展(六)
![]() |
左权县八年来敌灾损失血账部分档案资料 |
![]() |
左权莲花岩古崖居石缝里发现的《死亡诊断书》 |
![]() |
晋中市档案馆馆藏资料《太谷区的纺织运动》 |
![]() |
左图为朝鲜义勇军殉国先烈战绩碑;右图为云头底朝鲜义勇军华北支队旧址 |
![]() |
公民资格证明书(纸质) |
![]() |
《新华日报》(华北版)通讯《我军攻克辽县城》 |
第六单元:历史见证
八十余载光阴流转,烽火硝烟早已消散,但那些镌刻在纸张、胶片上的痕迹,依然带着滚烫的温度。它们从不是尘封库房的寂寂藏品,而是一个民族在危亡之际发出的呐喊,是无数生命用热血与信念写就的历史画卷。
档案,是历史最忠实的记录者,见证了侵略者的残酷罪行,见证了抗日军民的不屈斗争,见证了正义力量的相互支持,见证了民主政权的治理智慧……这些在战火中留存的记录,让我们得以触摸那个年代的心跳,读懂中国人民为何而战、为何能胜的精神密码,展现抗日军民“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必胜信念。
左权县八年来敌灾损失血账
日军侵占晋中各县期间,强征劳工服役,屠杀无辜百姓,奸淫妇女,掠夺财物,“扫荡”抗日根据地,实施“烧光、杀光、抢光”政策,犯下了不可饶恕的罪行。据统计,抗战期间晋中人口损失达30万人以上,财产损失达2014亿元,制造屠杀平民的大型惨案177起。《左权八年损失 永忘不掉的一笔血账》详细记录了日军对左权人民的残酷暴行。
八十三份《死亡诊断书》
2009年初冬,左权县一处废弃的古崖居石缝里发现了一沓尘封泛黄的档案,这就是1939年牺牲在八路军医院的第一二九师伤员的《死亡诊断书》。这83份《死亡诊断书》详细记录了英雄所在的师、团、营、班番号,姓名、年龄、籍贯、记录人及牺牲时间和被救治过程。他们中年龄最大的50岁,最小的15岁。《死亡诊断书》于2012年被山西省文物局专家鉴定为“最珍贵的红色文物”,2020年《死亡诊断书》发现地莲花岩古崖居被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太谷三区石堡寨妇女的互助纺织
1943年夏,太谷三区石堡寨妇女李拴鱼、乔夺兰等四人组成纺织互助组,一年里仅乔夺兰就纺了七十多斤花,这极大激发了全村妇女的纺织热情。到1944年春,全村有25名妇女组成4个互助组。后因棉花短缺,而游击区虽有棉花却被敌人捣毁纺织工具。互助组派代表到游击区建立伴纺关系,一斤棉花交换半斤布,才运回大量棉花。这种根据地与游击区结合伴织的办法,既解决了游击区群众的困难,又解决了根据地缺棉的问题。妇女们纺花、织布、做军鞋,缝制军衣、军裤,有力保障了八路军的后勤需要。
朝鲜义勇军战斗在辽县
1941年7月初,朝鲜义勇军华北支队本部进入辽县。1942年5月,日军调集3万兵力对太行山区发动了大“扫荡”。八路军总部及后勤机关被日军合围在河北、山西两省交界的麻田十字岭。30多名朝鲜义勇军战士奋勇作战,掩护总部突围。战斗结束后,总部在送给他们的轻机枪枪柄上刻上了“为了共同理想我们永远站在一起”的赠言。
1942年7月7日,朝鲜义勇军华北支队中的5名中共党员,在云头底村口的老槐树下成立党支部。从此,朝鲜义勇军华北支队在中国共产觉的领导下,与中国抗日军民并肩作战,最终取得了抗战胜利。
公民资格证明书
1941年8月14日,中共辽县委员会召开代表会议,就村镇大选进行党内动员,并成立辽县村选委员会,区级设立指导组,8月20日起按“三三制”原则进行村选动员。全县共核实登记应参选公民35199人。9月上旬正式选举,因百姓大都不识字,故实行投豆(玉米)选举。候选人背向选民,背后的桌上放瓷碗,选民投豆后以豆的多少决定当选者。
当时印发布质和纸质两种“公民资格证明书”作为参选入场券,有编号、姓名、性别、年龄、职业、籍贯、颁证时间等信息,纸质证印有公民的四项权利和四项义务,布质证还印有宣传口号。这生动展现了根据地“三三制”的实行,得到了人民群众拥护,实现了团结一切力量共同抗日的目的。
收复和辽
1944年抗日战争进入大规模战略反攻阶段,华北抗战形势发生了很大转变。1945年4月下旬,太行第一、二、三军分区主力部队发动收复和顺、左权县等据点的作战。4月26日,解放左权县城。28日,收复和顺县城。5月7日,《新华日报》(太行版)发表社论《和辽解放与太行区的新形势》,指出“和辽的恢复,使太行区扩大了四万余人口和四千余平方华里”“但收复和、辽的意义决不止此,它基本改变了北线整个形势,更加巩固了太行革命根据地”。
结语
纪念,从来不是为了延续仇恨,而是为了提纯历史的智慧。从“中流砥柱”到“历史见证”的立体展示中,我们感悟的是一脉相承的精神基因——面对危难时的众志成城,面对强敌时的风骨凛然,面对未来时的清醒坚定。
八十年风雨兼程,山河早已换了人间。但那些镌刻在大地上的精神印记,那些熔铸在血脉里的不屈品格,永远是民族前行的底气。晋中588处革命遗址,恰如镶嵌在太行山脊的星辰,承载着血与火的记忆,见证着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军民书写“一寸山河一寸血”的壮烈史诗,更在新时代闪耀着太行精神的光芒,激励后人铭记历史、砥砺前行。
让记忆苏醒,让脊梁挺直,或许就是对“太行浩气传千古”最生动的诠释。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开创未来,英雄们用生命期许的愿景,正在我们手中具象为可触摸的繁花。
本版内容由晋中市史志研究室、晋中市博物馆、晋中市档案馆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