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采摘、不买卖、不食用野生蘑菇
![]() |
![]() |
近日,几场降雨过后,榆次区公园里发现了肉褐鳞环柄菇,据报道:2019年至2021年,肉褐鳞环柄菇在我国至少造成35起中毒事件,85人中毒、8人死亡,是名副其实的小个子大“蘑”王!在此提醒大家:市民到公园和郊外游玩,切勿采摘、食用野生蘑菇,谨防中毒。
肉褐鳞环柄菇常生于针叶林下,以松树、云杉、冷杉等最为常见,也可生长于杨树、枣树或其他阔叶树下。
菌盖上有褐色至暗褐色的鳞片,菌褶白色,菌柄下部有与菌盖上同色的鳞片。肉褐鳞环柄菇乍一看有点像我们常吃的香菇,闻起来也有淡淡香味,个头仅为香菇的四分之一。别看它个头小,却含有剧毒的鹅膏毒素,可以造成急性肝损害型中毒,如治疗不及时,可导致死亡。
肉褐鳞环柄菇是危害最为严重的剧毒蘑菇之一。误食后早期可出现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胃、肠道症状,潜伏期一般大于6个小时。1至2天后,急性胃肠炎症状减轻,患者通常自觉“康复”,此时特别容易被忽视,却不知肝损害正在悄然发生,常因拒绝就诊而错过最佳治疗时期,最终导致急性肝衰竭、多功能脏器衰竭,甚至死亡。经过积极治疗的患者,一般2至3周可进入恢复期,各项症状体征逐渐消失。
预防蘑菇中毒最可靠的办法就是不采摘、不买卖、不食用野生蘑菇。如果一旦不慎误食野生蘑菇,出现中毒症状要特别注意:
尽快就医
一旦食用野生蘑菇出现不适,要尽快就医。如意识清醒可立即催吐,若中毒者出现昏迷则不宜进行人为催吐,以免引起窒息。
同时,一起食用过毒蘑菇的人,无论是否有中毒症状,都应该就医,要特别注意“假愈期”,避免错过最佳治疗时机。
留存野生菌样本
就医时,及时告知医生野生蘑菇食用史,最好携带未食用的野生蘑菇或者野生蘑菇的照片,以便确定野生菌的种类,采取有针对性的治疗措施。
再次提醒大家
市民到公园和郊外游玩,切勿采摘、食用野生菌,谨防中毒事件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