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理为炬 以行践言
|  | 
| 段祺轩 | 
在榆次区郭家堡乡,有这样一位年轻的理论宣讲员:她把讲台设在田间地头、把理论融进家长里短,更用实干让政策精神落地生根。她就是到村工作大学生段祺轩。作为晋中市“同心圆”宣讲团队伍中的一员,她始终秉持“讲清道理、凝聚人心、推动实践”的理念,让党的创新理论在乡野间焕发蓬勃生机。
以理聚心,让政策“听得进”更“记得牢”
“宣讲不是念稿子,得让老乡们听得懂、愿意听。”这是段祺轩常挂在嘴边的话。刚到村时,她发现不少村民对理论政策“想听但听不懂”,总觉得“离自己太远”。为此,她给自己定下“三个必做”:必访田间地头、必坐农家炕头、必问群众心头。在低保入户宣传时,她坐在老乡家里的板凳上,用“谁能申请、咋申请、领了能帮啥忙”的家常话,把政策条款变成群众能听懂的“明白账”。无论是讲城改回迁时的“日子能更舒心”,还是说低保政策时的“有难处别硬扛”,她都让群众觉得政策不是遥远的文字,而是看得见的实惠、摸得着的希望,这让大家对各项工作从“被动配合”变成“主动参与”,凝聚起“心往一处想”的共识。如今,村民们常说:“小段讲的都是咱过日子的实在事儿。”
以创提质,让理论“传得开”更“有活力”
“理论要活起来,形式得先新起来。”作为基层宣讲员,段祺轩深知既要“内容对路”更要“形式讨喜”。她拒绝“照本宣科”,而是把政策理论拆解成“身边事”,讲城乡融合发展,就联系村里的回迁房建设;讲基层治理,就结合矛盾纠纷的化解案例。她尝试拍摄线上微党课,把“民生无小事”变成“咱的事有人管”的朴素认知,把理论宣讲从“纸上宣讲”变成“线上传播”。她还“量身定制”宣讲内容,对党员侧重责任担当,对村民侧重实惠利好,对年轻人则融入时代话题。这种“见人说人话、见事讲道理”的方式,让理论宣讲从“单向灌输”变成了“双向互动”,越来越多的人愿意坐下来听、跟着学、照着做。
以行证理,让理论“说得好”更“做得实”
“讲得再好,不如干出样子。”段祺轩始终认为,理论的生命力在于实践,宣讲的说服力最终要靠实绩来检验。在她看来,带领农村党员清理560吨农村生活垃圾,是“生态文明”理论的生动实践;化解重点工程、城改回迁中的历史遗留问题,是“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真实体现;帮着村民整理低保申请材料、盯着流程进度,是从“政策暖心”到“实事贴心”的具体落地。她从不把宣讲与实干割裂,而是一边讲政策、明方向,一边带着党员群众办实事、解难题。村民们常说:“小段讲的都能在村里看到,她说的理,都在实实在在的变化里。”
从“理论”到“实践”,段祺轩用青春的热忱诠释着理论宣讲员的担当。她说:“基层的理论宣讲,既要‘说得对’,更要‘做得实’。”她讲的理,落在清理的垃圾场里,记在回迁户的笑脸中,暖在低保群众的心坎上。这,就是最有力的宣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