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15日 星期版面导航首页|晋中日报|晋中晚报
下一篇2025年10月15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成人心血管病认识及预防

高慧燕

作者简介

高慧燕,女,硕士研究生,山西医科大学汾阳学院兼职教授。1993年毕业于山西医学院医疗系,获学士学位,2006年毕业于山西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血管内科,取得硕士学位。30多年来一直从事心血管内科疾病的诊断、治疗工作。晋中市学术技术带头人,2015年山西省骨干精英人才,2016年获得全科医师师资。通过第十三期中国老年医学专科医师课程考试,拥有冠脉介入资质以及心律失常介入资质,内科、全科双执业注册。

山西省医师协会体外支持委员会常务委员,山西省健康管理学会重症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山西省继续医学教育协会高血压分会常务委员,山西省医师协会心力衰竭委员会委员,山西省医师协会心律失常委员会委员。

我们身边常常出现超重肥胖、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高尿酸的人,甚至出现年轻的心梗、脑梗、脑出血患者,更严重的还听说某某人得了主动脉夹层,其实以上所述均属于心血管病(CVD)医学内容,本文心血管病所指的主要是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病(ASCVD), 包括部分冠心病:急性冠脉综合征、稳定性冠心病、血运重建术后、缺血性心肌病,以及缺血性/出血性卒中、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和外周动脉粥样硬化疾病等。除遗传因素外,心血管疾病的主要危险因素包括高血压、血脂异常、糖尿病、慢性肾脏病、少体育运动、饮酒、吸烟、睡眠障碍与心理疾病、环境因素等。遗传因素归类于单基因遗传,如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或者多基因遗传,具有家族聚集倾向,代表疾病有原发性高血压、冠心病等。

在流行病学调查中,心血管疾病严重影响人类健康和寿命,是全世界排名第一的致死原因。危险因素的早期筛查发现干预,对心血管疾病的预防至关重要,可以延缓或避免临床事件的发生。在没有心血管病的人群中开展的以生活方式干预和危险因素综合防控为核心的防控措施为心血管病的一级预防;有了心血管病后为防止再发所进行的治疗干预为二级预防。

结合国家近几年发布的关于心血管病多种指南,下面我们针对危险因素的风险评估、综合干预管理聊一聊。

一、危险因素评估

心血管病是多个危险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因此重视对心血管病总体风险的综合评估是心血管病一级预防决策的基础。这些都是相关专业医生的工作内容,建议看合适的医生,医生会和你做充分的沟通并依据总体风险评估和风险等级决定干预的起始和目标值,从而做到精准和适度干预。

二、综合干预管理,养成自主自律的健康行为

(一)生活方式干预:

1、合理膳食

增加对新鲜蔬菜、水果、豆类、坚果、全谷物和鱼类的摄入,促进食物多样化;限制过高胆固醇摄入,用不饱和脂肪代替饱和脂肪,应避免摄入反式脂肪(酸);限制过多钠摄入(每日食盐不超过5克),肾功能正常可用低钠高钾盐,减少隐形盐摄入;碳水化合物摄入供给每日能量的50%至55%,有助于降低ASCVD风险。推荐中国心脏健康(CHH)饮食、DASH饮食或地中海饮食。

2、规律运动

“运动是最好的药”,不仅可以增加或维持心肺功能,还可以分泌多巴胺等快乐因子,形成对运动的促进作用,提高心理感受。高质量的研究证据表明,任意水平任意强度的运动都能改善认知和心理健康与睡眠,降低全因死亡和心血管死亡风险。运动强度的界定可以简单以心率达到极量运动的百分比来划分,成人每周应进行至少 75至150分钟高强度身体活动或 150至300分钟中等强度有氧活动。结合自身爱好选择运动类型,有利于长期坚持。对于因疾病或身体状态等无法达到上述推荐活动量的成人,低于推荐量的中等或高强度身体活动也有助于降低心血管病风险。计划参与高强度运动或心血管病高风险人群应该进行专业的风险筛查,尤其是病史和家族史询问,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专业检查。对于已患心血管病的个体运动,推荐首先就医,取得康复医师心血管的运动处方建议。

3、管理体重

第一,长时间有氧运动;第二,热量摄入;男性宜控制在1500至1800 kcal/d,女性则为1200至1500 kcal/d。减重BMI< 24 kg/m2;腰围男<90cm、女<85cm,可以在6至12个月内使体重下降5%至10%,平均约8千克,并可见其他心血管病危险因素的持续改善。

4、戒烟戒酒充分喝水

改掉吸烟饮酒的不良生活习惯,养成除三餐外,每日饮水1500至2000毫升的好习惯,水就好比身体内的“机油”,能帮助我们代谢和排除身体内的代谢产物和毒物。

5、保证睡眠

健康睡眠包括充足的时间和良好的质量。每日保持7至8小时充足的睡眠时间及良好质量。失眠与心血管病发病率和死亡率增加相关。睡眠时间过短增加高血压、冠心病及心力衰竭的风险。人生重要三件事,睡眠、运动和饮水,特别是对于高压力工作和经常需要上夜班的群体更重要。

6、心理调适

提升心理健康素养,良好的心理状态是机体健康的关键,减压、更换环境、保持乐观情绪有助于维持心血管健康。

7、认识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高尿酸、高同型半胱氨酸的危害

及时到专业的医疗机构就诊,在医生对个体病史,尤其是家族史及仔细的体格检查加辅助检查进行充分评估后,给出合理的专业意见,早干预早受益。

三、重视早发心血管病家族史、遗传性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人群的健康教育和早期干预

严格按照ASCVD总体发病风险评估,超/极高危/高危人群/高危、严重ASCVD事件都应该进行ASCVD二级预防。去看专业的医生,依从专业建议和治疗方案。

四、同时筛查高敏C反应蛋白(hsCRP)

hsCRP>2mg/L提示体内存在慢性低度炎症,会悄悄加速动脉硬化,诱发心血管事件,目前认为慢性炎症是与经典“三高”危险因素并列的核心驱动因素。对抗慢性炎症应从生活方式干预+精准用药做起,去看专业的医生,依从专业建议和治疗方案。

最后,让我们一起响应《“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要求,全社会要增强责任感、使命感,全力推进健康中国建设,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推动人类文明进步作出应有贡献。

所有内容为晋中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