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行绿潮涌 煤海焕新颜
——我市坚定不移推进能源转型交出时代答卷
![]() |
| 和顺县吕鑫露采矿100MW光伏项目 记者 程婧 摄 |
![]() |
| 寿阳段王矿智能化集控中心 记者 程婧 摄 |
记者 史俊杰
晋商故里,乌金之地,一场深刻的能源革命正在晋中大地铺展。
从5G煤矿的智能巡检到光伏板下的盎然绿意,从煤层气田的汩汩气流到储能电站的矩阵排列,“十四五”以来,我市坚决扛起能源革命重大使命,坚定不移以“四个革命、一个合作”能源安全新战略为指引,加快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新型能源体系,全力推动能源结构从“黑”到“绿”、从“旧”到“新”、从“单”到“多”的深刻变革,奋力书写从传统能源大市向新型综合能源基地跨越的时代篇章。
“过去下井凭经验,如今3秒就能完成全矿安全巡检,这在以前简直难以想象!”潞安化工集团新元煤矿智能化控制中心内,5G+智能化矿井建设办公室主任冀杰指着实时更新的数据屏感慨。屏幕上,128处AI视频监控点无缝覆盖,数字技术构建出井下透明地质模型。这座曾经的“苦脏累”矿井,已蜕变为“智绿优”的行业标杆。这抹跃动的“智慧绿”,正是晋中能源转型最生动的注脚。
老煤企“智变”:
黑色资源长出绿色羽翼
推动能源转型,做好传统能源高效利用是关键。我市紧扣智能化、绿色化、优质化方向,持续推动煤炭产业由低端向高端迈进。
在寿阳县段王煤业集团智能化中心,华为矿山军团山西区总经理王毅演示着全景视频拼接技术:“以往远程采煤视野受限,如今能清晰俯瞰井下全貌。”作为全国首个省级煤炭工业互联网平台应用矿井,万兆光网深度融合采掘、运输、机电等多个系统,机器人巡检、自动排水等实现固定岗位无人化操作。
这场“智变”浪潮席卷晋中煤海。“十四五”期间,全市累计建成22座智能化煤矿,智能化工作面广泛普及,先进产能占比达97%,持续领跑全省。寿阳县以煤炭先进产能100%为基础,打造智能化示范基地,贡献了可复制推广的“晋中样板”。
传统能源的绿色转身不止于采煤环节。介休昌盛煤气化有限公司生产线上,工作人员曹亮手持高纯度甲醇产品介绍:“通过国际先进工艺,每年可转化焦炉煤气115亿立方米,产出的99.99%纯度甲醇能满足5000辆重卡需求。”而在榆社县晋祥煤成气榆社—武乡区块煤层气项目现场,钻机轰鸣,抽油机律动,千米之下的煤层气经净化后汇入管网。这个国家级示范项目2024年产量实现翻番,2025年预计再次倍增,正让“地下气藏”转化为实实在在的绿色动能。
统计显示,“十四五”以来,全市原煤产量连续保持在1亿吨以上,2022至2025年完成6804万吨电煤合同。“我们走‘稳中向智、稳中向绿、稳中向优’之路,让煤炭从初级燃料向高价值产品攀升,既稳住了‘压舱石’,又激活了新动能。”市能源局党组书记、局长魏红州如是说。
新赛场“布局”:
风光织就绿色能源矩阵
追风逐日,我市充分利用风光资源,在新能源领域同样实现跨越式发展。
在和顺县吕鑫露采矿复垦土地绿色生态治理“农光互补”项目的田野上,昔日荒坡已铺就蔚蓝光伏矩阵,板下作物茁壮成长。“这是‘一种资源,两个产业’的魔法。”该项目负责人介绍,这个100MW“农光互补”项目不仅年发电量可观,更让昔日排土场变成生态农业种植示范区,实现了生态修复与能源开发的双赢。
这种“光伏+”模式正在晋中多点开花。和顺大唐一期100MW光伏项目、和顺县新能源+乡村振兴600MW光伏基地项目、晋控电力和顺100MW光伏发电项目等一大批新能源项目相继并网发电;昔阳安能500MW光伏发电项目加速建设,预计今年12月底实现首批并网;榆社县坚持以新能源产业“链”动未来,依托风光资源禀赋,着力打造全市最大产用结合绿色能源基地和绿电园区……
“十四五”期间,晋中新能源实现跨越式发展:新能源和清洁能源装机从267万千瓦增至943万千瓦,占比从30.5%跃升至60.8%,实现历史性“结构反转”,位列全省前三。这背后是“集中与分布并举”的科学布局——既建大型基地,也铺分布式项目;既抓风光开发,也谋多元发展。
在城市乡间,绿色动能同样涌动。全市建成充电桩8973台,桩车比为1:6.24,实现118个乡镇(街道)全覆盖;清洁取暖改造惠及20万户,每年减少散煤燃烧50万吨,农村清洁取暖率超80%。从工业生产到民生保障,绿色能源已融入晋中发展的血脉。
全链条“协同”:
储能破解消纳难题
面对新能源发电的波动性,我市将新型储能作为打通消纳堵点的“金钥匙”,着力构建多元协同发展新格局。
在国家电投和顺200MW风电基地内,白色集装箱式储能电池仓如“能量魔方般”静静伫立。“风机满发时电能储存,用电高峰时精准释放,储能就是绿电的‘稳定器’。”工程师一语道破其关键作用。正是这些设施,将“看天吃饭”的风光资源转化为稳定可靠的绿色电力。
值得一提的是,“电化学储能+抽水蓄能”的多元体系也在我市不断形成。左权箕山抽水蓄能站点列入国家中长期规划,山西融和能储寿阳200MW/400MWh独立储能项目开工在建;大唐昔阳、左权“光伏+”等配套储能项目已并网,总规模达4.5万千瓦。
在我市,传统能源与新兴能源的协同发展也在彰显转型智慧。煤电机组“三改联动”提前超额完成目标,电网投资连年居全省前列,变电容量较“十三五”末增长53%。通过煤电与新能源一体化开发,既发挥了煤电的调峰作用,又利用其基础设施优势,实现了“老大哥”与“新势力”的双赢。
煤层气的全链条利用同样精彩。榆社50万立方米/日LNG液化工厂加速建设,“煤层气+”产业布局展开;全市煤矿瓦斯利用率达52.9%,提前一年完成省定50%的目标,昔日“安全隐患”变成“民生福气”。
“过去五年,我们共同见证了‘煤更优、电更绿、气更足、耗更少’的能源发展新图景。”市能源局在“十四五”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上的发布,交出了这份厚重答卷。
从煤海到绿谷,从单点突破到系统变革,我市以坚定不移的决心推进能源转型。“十四五”成绩单已然亮眼,但未来更可期——当左权抽水蓄能启动发电,当寿阳独立储能并网运行,当更多绿电直供园区,晋中必将在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迈出更坚实的步伐,为能源革命写下更精彩的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