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发沟村民口中的“老李”
本报记者 周俊芳
大发沟是距和顺县城40公里、太行山洼里的一个小山村。李海龙是晋中市直工委原副书记、二级调研员。2020年初脱贫攻坚交总账时,57岁的他主动下乡,两年多来与村民同吃同住同劳动,抗疫、调产、买农具,筹资、打井、强支部,结下了深情厚谊,成为村民口中念念不忘的“老李”。
肩头有责 手上有招
2020年初,当他进村入点、全力准备脱贫交账时,疫情来袭……他不敢有丝毫放松,自费购买了8000多元的口罩、体温计、消毒液等,第一时间送到村里,还编印发放防护指南……
防疫初胜,又迎来脱贫攻坚国家普查。他把普查看成检验工作的“赶考”,高标准严要求,找问题补短板,全力打造特色亮点。他创新思维,细化“五个一行动”迎检;制作富有特色的“贫困户分布及退出示意图”版面、手册,使得普查组成员“一册导引图在手,全村脱贫底数清”,受到各方肯定。
老李对大发沟的事想得很多,群众说他“事无巨细,操碎了心。”村里干旱缺水是他的心病,党员活动室陈旧他责无旁贷,还有对独居病残人的资助,对孤儿生活学习和五保户的关照……李海龙的责任清单很长。
一到村里,他就着手规范村支部工作,手把手教笔记,设置“党员承诺”、政治生日提醒栏,约束激励党员言行。后又参照标准化建设要求,筹资11万元改建党群活动中心,提升村级组织活动水平。去年“两委”换届选举,面对复杂选情,他积极宣讲政策,与党员群众谈心,引导大家推举公道正派、勇于担当的带头人。
老李每两周回一趟家,妻子埋怨,回来也是电话不停,念叨的全是大发沟的事。
下足苦中作乐的“绣花”功夫,大发沟村也发生着可喜的变化:国家普查圆满交卷、去年评为“全省卫生模范村”,村支部又被评为晋中市“先进基层党组织”……
脚下有泥 心中有光
老李最操心的,还数全村人的吃水难题。经过努力,他争取到单位领导的重视与兄弟单位的支持,多次上山进沟,陪同勘察、会商,协调解决问题。酷暑盛夏,脚踏泥泞,时时出现在偏远山坳里,察看进度,叮嘱安全,历时半载开挖大口径岩井23米,新建村内街巷管控井50个,实实在在提升了村民的幸福感、获得感。
了解到养驴合作社受市场影响、负债经营时,他就多次走访,深入养殖场,请来专家调研座谈,最后争取到10万元帮合作社走出困境。
他鼓励扩大杂粮种植面积,搞来新品玉米、优种高粱试种;请来专家集中授课、田间辅导,买来专用机具,供村民使用。
春播时节下田,抬袋子撒肥料;秋收了叫上驻村队长,一起下地帮着抢收,脚下全是泥,手上满是泡,腰椎疼痛弯不下腰。天冷了,拉煤过冬,70多岁的王小锁老两口瞅着煤堆发了愁,李海龙看见后放下手头工作,卷起袖子推起小车,往返送了十几袋,累得满头大汗……有村民把他拉炭、割玉米视频发到微信群,引来众口夸赞:这样的干部才是党员该有的模样!
胸中有爱 情暖太行
村里有个孤儿由姑姑帮着照顾。老李驻村后格外关心,从生活到学习,送钱送物,还动员朋友帮扶。节假日常去看望,买来书籍和应季衣物、水果零食;问学习、查作业,培养好习惯,假期还和朋友把孩子接到榆次,去图书馆、科技馆,增长见识,引导孩子全面成长。村里人看病难,他就请专家来村义诊,捐赠药品;在村委建起液晶展播系统,丰富村民文化生活;过年过节组织单位慰问,米面油、月饼、夏被,请来书法家写春联、送福字……村里公事、村民要紧事,打疫苗、买农机、参观学习,但凡有空,李海龙都会亲自开车接送,平遥、太谷、榆次、阳泉,他自己也说不清多少回……
村广场宣传栏里,一张洋溢着村民喜悦的大幅照片最显眼。“乡亲们的笑脸是对我们工作的认可。”老李动情地说,“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心中有党、心中有民,基层干部就应该牢记这条,真心实意站在老百姓角度考虑问题,帮助他们,这才算一个党员真正践行了初心、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