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谷区四类党员教育实训基地提升基层治理能力
本报讯 今年以来,太谷区立足本地实际,整合域内资源、用活各类载体,系统全面打造“立体化”四类党员教育实训基地,持续提升党员教育培训质效。
“区乡村”三级联动,理论教育基地“活”起来。立足理论知识武装,挖掘现有资源,充分发挥党校职能作用,分级分类开展精准培训。区委党校抓示范培训,通过区委党校平台,每年对乡镇科级干部、村(社区)“两委”主干、驻村第一书记、到村任职选调生和大学生等至少开展2次系统培训。乡镇党校抓常态培训,依托11个乡镇(城区)党校,发挥“区乡领导干部+各级党校教师+高校专家教授+本乡本土人才+各类先进典型+产业致富能手”等不同领域代表组成的动态师资队伍力量,每月至少组织村“两委”干部、农村党员、入党积极分子、优秀村民代表等开展1期培训。“农民夜校”抓日常学习,充分利用村级党员教育中心,采取“坐下来听党课讲解、听政策解析,围起来说党史故事、说所学所悟,走出去学先进经验、学创新思路,手机上读时事政治、读重要讲话”的“四法学习”方式,于每周一和三组织农村党员、入党申请人、致富带头人等开设“夜校”。
“点线面”全面发力,红色教育基地“亮”起来。立足强化党员干部使命担当,整合资源打造基地,开展系列红色教育活动。“点”上突破,打造红色教育基地。以“马定夫红色教育基地”为依托,设计红色观光线路,开展户外现场教学模式,基地开放以来,通过组织《春风吹红枫子岭》话剧巡演及纪念马定夫烈士系列活动,共接待60余家单位1万余人次。“线”上联动,阵地建设多处开花。以“马定夫红色教育基地”为中心,将范村民兵纪念馆、阳邑小镇“杜润生旧居”、中共太谷铭贤学校支部旧址纪念馆、三多堂家风家训党员教育基地、党风廉政建设教育基地等红色资源串点成线,形成以“马定夫教育基地”为核心的辐射状红色精品路线。“面”上拓展,党性教育全覆盖。依托红色精品路线,整合现有红色资源,在城市、农村、非公企业和机关等领域,分类型建设教育基地13个,全面构建党员教育“红色阵地”,全力打造“家门口”的红色教育基地,融入居民群众15分钟生活圈,让党员群众就近方便接受党性教育,进一步提升党员干部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选用管”三管齐下,技能实训基地“实”起来。按照“情景式融入、实操式提升”的思路,结合乡村治理现实需求,夯实现有技能实训基地。聚焦主题“选”基地,紧扣晋中国家农高区(太谷科创中心)高质量建设和太原榆次太谷城市核主题,围绕有机旱作农业实操、特色产业发展等需求,打造“两基地三园区一课堂”实训基地,积极调动晋中国家农高区(太谷科创中心)和山西农业大学优秀师资力量,着力抓好农民职业技能培训,开设“田间课堂”,让“高大上的理论”“接地气”。注重实效“用”基地,根据全区特色产业分布情况,打造出“追忆历史红色,创新发展‘城’色,乡村振兴金色”为主题的3条现场教学路线。先后承接了11期2600余人的“全省贫困村党组织书记培训班”、2期“山西省选调生培训班”培训,以及全市县处班、中青班等培训班的现场观摩教学,进一步提升了培训实效。创新方式“管”基地,探索建立区乡领导干部分包管理实训基地机制,按照行政区划,将实训基地全部纳入全区11个乡镇(城区)对口管理,针对性打造基地讲解员队伍,尤其注重培养产业致富带头人、专业技术人员等进入讲解员队伍,确保实训学员能够真正听得懂、学得会、用得上。
(石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