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祁县新闻
党建引领赋能让传统村落焕新颜
本报讯 近年来,祁县贾令镇依托传统村落丰富古迹遗存和文化资源,坚持党建引领,把方向、聚合力、强根基,探索实施“以修复形、以业壮骨、以文铸魂、以育润心”有机结合的党建引领传统村落保护工程,将传统村落保护融入抓党建促乡村振兴工作,走出一条党建引领赋能让传统村落焕新颜的路子。
以修复形,“保护+开发”修复明清古建。依托千年古镇历史文化优势,谷恋村将党建融入传统文化,坚持规划引领,因地制宜设计、优化空间布局,深入推动文旅产业融合发展。谷恋村古村落保护与开发多次被列为重点项目,不遗余力引荐客商考察投资,多方筹措资金分期分批修复具有代表性的明清古建筑民居。目前,晋剧祖师爷高锡禹故居、清代古刹金刚寺、金刚寺圣像以及谷恋西大门和东门里路已完成修复。2019年,村委会在县委、县政府的支持下,吸引谷恋村返乡企业家高怀壮,以谷恋慢城文化旅游公司为主体,启动总投资9000万元的古院落修缮项目。目前,该项目已完成投资2330万元,德元堂、太公祠、三贤馆等1号院至12号院的主体已经建成,正在进行室内装潢及晋商元素布展,传统古村落在保护开发中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以业壮骨,“农旅+文旅”打造旅游景区。以旅游路和祁清线为轴,以谷恋村、塔寺村、沙堡村、贾令村、东阳羽村为点,结合昌源河畔生态景观和贾令田园综合体建设,充分利用国家级古村落和现代农业两张名片积极招商引资,加强古建修缮和基础设施完善,打造“农旅+文旅”乡村旅游示范廊带,集中展现古迹遗存、现代农业、湿地风情等特色亮点。贾令村是历史上祁县北部的经济贸易中心,是贯穿山西南北的“通衢古镇”,留下许多亭台楼阁、寺观庙宇、豪门宅院及古驿遗址。现有7处文保单位,包括省级文保镇河楼、市级文保狐神庙、县级文保慈禧太后歇脚地和旗杆院等。沙堡村拥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祁太秧歌和古法酿醋,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剪纸。现存代表性建筑有建于明末清初的关帝庙、清代的闷房院和三座郭家大院。谷恋村积极推行党组织牵头、公司化运营、群众参与的抱团互助发展模式,依托村内明清古建发展古建民宿项目,通过改造、修缮、新建明清古院,民宿客栈、演艺中心、乡村记忆场馆等旅游及相关配套产品,为来客提供住宿、康养、饮食、参观等服务。成立高源农作物经济技术合作社,种植400亩药茶,举办芍药节,促进农旅融合,乡村旅游业蓬勃发展。
以文铸魂,“硬件+软件”厚植文化底蕴。贾令镇作为祁县历史上第一任县令晋国祁大夫贾辛的住地,至今已有2500年历史,文化底蕴深厚。近年来,贾令镇从“硬件+软件”两手抓文化发展,积极传承晋商精神。谷恋村利用村内闲置宅基地,先后投资300万元建筑及配套资金,打造集历史人物展览、先进思想文字展示、教育培训等为一体的占地400余平方米的三贤馆,发扬先辈的光荣传统,传承先贤的优秀品质。为纪念祁太秧歌大师“狗蛮”师傅(高锡禹先生),新建了一处融文艺演出、票友汇演等多样化文娱活动为一体的“狗蛮剧院”。借助贾令镇千年古镇的深厚文化底蕴,依靠古韵悠然的民居建筑雕刻和保存完好的明清建筑,有效发挥谷恋、塔寺、沙堡等传统村落集聚效应,建立大学实习基地,着力开展研学、写生、旅行等教育活动,被广大师生誉为“研学写生的天堂”。
以育润心,“传承+更新”创建党性教育品牌。坚持把本地丰富的红色文化、廉政文化作为党员干部党性教育的生动教材,融入党员干部教育培训全过程,创建具有贾令特色的“继承克鲁遗志·弘扬革命精神”党性教育品牌。充分挖掘本地红色资源,依托抗日英雄武克鲁故居及其事迹,完成武克鲁故居修建以及史料、文物呈列工作。在夏家堡学校创设校内革命教育展室,开展红色文化主题布展,生动详实地展出革命事迹。依托传统村落遗址,以革命烈士武克鲁故居为主阵地,采取红色课程讲授、红色文化体验、红色课本剧表演等形式,组织党员干部开展党史党性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传承红色基因,坚守初心使命。夏家堡学校创新探索以革命传统教育为中心的德育教育特色课程,组织师生开展红色情景剧表演《一颗子弹打鲁村》、“革命英雄我崇拜”“经典红歌代代传”等各项特色活动。通过党性教育,将古村落的红色文化浸润人心,不断传承更新。
(杜永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