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 年 5 月 11 日 星期 版面导航首页|晋中日报|晋中晚报
下一篇 2024年5月11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仁心救人“心”

—— 记“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晋中市第二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主任梁友平

本报记者 郭 娟

“今天身体感觉怎么样?气色比刚住院时好多了。”在晋中市第二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病房,梁友平拿着听诊器,仔细询问患者的情况。

5月8日,梁友平像往常一样早早来到医院,开始了一天的工作。一间一间病房、一位一位病人,查房、会诊,安排、部署科室其他业务工作,如此紧张、繁琐而又复杂的一天,却是梁友平生活中最为寻常的一天。来到医生办公室,梁友平又翻起了桌上的最新医学文献,他笑着说,这是自己每天紧张工作之余的“精神食粮”,“活到老、学到老是每一位医生的使命,尤其是心内科,每一次的进步都可能为患者带来生的希望!”

使命在肩,医者仁心,工作中他是“拼命三郎”

心脏疾病有其紧急性、危重性和特殊性,由于身处临床一线,梁友平多年来不敢有丝毫懈怠,每时每刻都充满了紧迫感,随时随地处于待命状态。一次,为了抢救一名危重患者,他曾连续工作达48小时。独立完成心脏介入手术1万余例,未发生一起差错事故。多年来,他主动放弃带薪休假,也从没有因为小病小痛请假休息,被身边的人叫做“拼命三郎”“工作狂”。2003年“非典”来临之际,他主动请缨,是医院第一批“非典”防治一线人员;新冠肺炎疫情防治,他又第一时间递交请战书,迅速参与我市新冠肺炎的会诊工作。

30多年来,梁友平的白大褂兜里始终装着3本小笔记本:一本及时记录问诊中发现的问题,一本是近期学习的知识累积,还有一本用于典型病例的记录。他常说,这些小本本就是一个资料库,自己随时带在身边,一有情况或是灵感、领悟,便随手记下。

精益求精、追求卓越,学术上他勇攀高峰

面对复杂多变的心脏疾病,梁友平始终秉持着“精益求精、追求卓越”的职业精神,不断汲取新的知识和理念,竭力探索新的医疗技术和治疗方法,积极参与国内外学术交流,努力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和服务水平。从1993年到2023年的30年间,他主持开展并完成了22项临床治疗技术的研究和运用项目,为我市心内患者提供了尽可能及时、有效、个性化的治疗。

在不同的岗位上,他都注重治疗设备和治疗项目的拓展壮大。主管血液净化室期间,血液透析机由2台增加到12台,并在全省率先实行了透析用水的二级净化;在主管康复室期间,康复室由3名医护人员扩张到20多人,开展的康复项目也由单一的神经康复,发展到盆底康复、骨科康复、针灸康复、心脏康复等。

市二院心血管内科是2010年在其主持下一手筹建的。经过10余年发展,该科室是目前全市唯一能同时独立开展冠脉介入、永久起搏器植入、射频消融手术的专业科室。

悉心相授,通力协作,人才培养上他不遗余力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 

“一个科室的进步,需要的是团队协作。只有培养更多的好医生,才能为更多的患者保驾护航。”梁友平十分注重对年轻医生的培养和扶持,发挥好“传帮带”作用,无论查房、门诊,他都会把自己的所学、所知以及经验教训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年轻人,带出了一支作风优良、技术过硬的团队。

无数个日日夜夜的共同打拼、无数次紧要关头的通力协作、无数个不眠之夜的默默坚守,梁友平和他的团队始终保持着对工作的热爱热情、对患者的医者仁心。无论是面对紧张复杂的手术操作,还是深夜加班处理危重病患,他们都能够迅速进入状态,全力以赴为患者提供最佳的医疗救治。

多年来,梁友平不仅坚守在救死扶伤一线,还奔波在“送健康下基层”的路上。一次次公益讲座、一场场宣教义诊……从城区到乡镇,从企业到社区,经常出现他的身影。

医路漫漫,初心不改。从医36载,从一名普通的临床医师到科室主任,成为全市卫生系统跨世纪医学学科带头人,梁友平用医者仁心全力守护着生命的“律动”。第十七届“全国职工职业道德建设先进个人”、“山西省劳动模范”、全省卫生系统“医德医风先进个人”、“山西省五一劳动奖章”、“晋中市‘五一劳动奖章’”,被市政府授予“个人一等功”……一系列荣誉的背后,是他心系患者、不断精进的真实写照。

把平凡的事情做好就是不平凡,把简单的事情做好就是不简单。梁友平就像一束灿烂的光,自带光芒,潜移默化地影响着身边的医生。

图为梁友平手术现场。资料图

所有内容为晋中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